企业环境效益、能源效率与经济绩效关系研究.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企业环境效益、能源效率与经济绩效关系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企业环境效益、能源效率与经济绩效关系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企业环境效益、能源效率与经济绩效关系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企业环境效益、能源效率与经济绩效关系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企业环境效益、能源效率与经济绩效关系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与金融管理MANAGEMENT REVIEW Vol.25 No.02(2013)MANAGEMENT REVIEW Vol.27 No.052015 29 企业环境效益、能源效率与经济绩效关系研究李大元1ꎬ2 孙 妍1 杨 广31.中南大学商学院ꎬ长沙410083ꎻ2.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协同创新研究中心ꎬ长沙410083ꎻ3.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ꎬ长沙410199摘要当前ꎬ我国正面临环境不断恶化与能源日益短缺的严峻形势ꎬ企业对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有重要影响ꎮ本文研究“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企业提升环境效益与能源效率的动力机制ꎬ提出了企业环境效益、能源效率与经济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假设ꎮ以178家企业为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ꎬ企业环境效益对经济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ꎬ而能源效率的提升对经济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ꎬ表明企业有积极性提升能源效率ꎬ而对环境效益的改善则动力不足ꎬ因此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方向与重点应是提升企业环境保护的意愿与能力ꎮ关键词企业环境效益ꎻ能源效率ꎻ经济绩效ꎻ两型社会ꎻ生态文明收稿日期2013-06-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02055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3JZD0016ꎮ作者简介李大元ꎬ中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ꎬ硕士生导师ꎬ博士ꎻ孙妍ꎬ中南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ꎻ杨广ꎬ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ꎬ服务管理部部长ꎮ引 言中国尽管是全球最大和成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ꎬ但为快速的经济增长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ꎮ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臭氧消耗物质排放国、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ꎬ在世界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占16席ꎬ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达GDP的8%[1]ꎮ 2012年ꎬ全国万元GDP能耗达0􀆰 697吨标准煤ꎬ约相当于美国的3倍和日本的5倍ꎮ鉴此ꎬ十六大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即“两型社会”ꎬ并在“十一五”规划中确定了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方面的约束性指标ꎬ在“十二五”规划中更细化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率、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等指标ꎬ十八大报告更提出ꎬ建设生态文明ꎬ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ꎮ关于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的研究也成为近年学术研究的热点议题[2ꎬ3]ꎮ «管理评论»在2010年出版“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专刊ꎬ多名专家指出资源环境问题将是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ꎬ低碳经济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4]ꎮ但总体来看ꎬ现有节能减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经济政策领域ꎬ而对微观主体 企业及其行为的关注不够ꎬ如曹春辉等从理论上分析了企业节能减排的动因与策略ꎬ但未进行实证分析[3]ꎮ企业作为污染的主要“制造者”和能源的重要“消费者”理应积极实施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战略ꎮ然而ꎬ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投资是企业利润来源还是沉重负担企业能否通过环境效益的改善及能源效率的提升改善经济绩效这些问题亟需回答ꎮ然而ꎬ当前关于企业环境效益与经济绩效的关系尚存在较多争论ꎬ有学者认为二者正相关ꎬ也有认为负相关或不相关[5]ꎻ且关于能源效率与经济绩效的关系ꎬ当前多从宏观或中观经济与金融管理管理评论 Vol.25No.02(2013)30 管理评论 Vol.27 No.052015层面研究能源效率的前因结果[6]ꎬ而对微观企业层面的研究不多ꎮ此外ꎬ对环境污染与能源利用、经济增长之间“嵌入”关系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7]ꎮ针对上述问题ꎬ本文试图研究企业环境效益及能源效率对经济绩效有何影响作用ꎬ力求揭示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作用机理ꎬ探索企业提升环境效益与能源效率的动力机制ꎬ从企业层面为破解当前环境恶化、能源紧张与经济发展难题提供微观思路ꎮ理论回顾和研究假设1、企业环境效益及其与经济绩效的关系企业环境效益是企业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8]ꎬ经济绩效是企业可被市场直接体现的企业价值和效率[9ꎬ10]ꎮ关于环境效益与经济绩效的关系ꎬ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传统学派观点”ꎬ即环境效益与经济绩效负相关ꎻ二是“修正学派观点”ꎬ即环境效益与经济绩效正相关ꎮ传统学派认为环境问题是企业负担ꎬ企业不可能通过投资环境问题而取得任何经济回报ꎬ股东价值处于首位ꎬ遵守法规、降低环境污染等都是次要的ꎮ Walley和Whitehead认为ꎬ企业环境效益与经济绩效存在冲突ꎬ环境成本会大大降低企业边际利润[11]ꎮ秦颖等的研究结果亦支持了传统学派的观点[12]ꎮ现阶段ꎬ由于我国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尚未完全转变ꎬ且一些环境投资效益的显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ꎬ因此很多企业仍将环境投资视为额外成本ꎬ认为组织绿化行为会降低企业经济绩效ꎮ据此ꎬ有H1a企业环境效益与经济绩效负相关ꎮ与之相反ꎬ修正学派则认为企业能通过实施积极的环境行为、提升环境效益获得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ꎮPorter和Linde发现ꎬ企业环境效益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构建竞争优势[13]ꎮ自此ꎬ许多研究证实了企业环境效益与经济绩效直接正相关ꎬ主要因为通过环境实践ꎬ企业社会声誉、合法性、顾客忠诚等方面显著提升ꎬ企业的资本成本和费用得以降低ꎬ从而获得较高的财务回报ꎮ如Sharfman和Fernando发现ꎬ环境风险管理的改善能降低资本成本ꎬ从降低成本的角度为环境效益-经济绩效关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14]ꎮ Moneva和Ortas从多维视角将经济绩效分解为绝对经济绩效和相对经济绩效ꎬ研究结果支持了二者显著正相关的结论[5]ꎮWagner研究发现ꎬ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与经济绩效显著正相关ꎬ且这一关系的强弱受广告强度的影响[9]ꎮLannelongue等的研究表明ꎬ环境投入与财务绩效负相关ꎬ环境产出与财务绩效负相关ꎬ而环境管理效率与财务绩效正相关[15]ꎮ国内ꎬ杨东宁和周长辉提出了基于组织能力的企业环境绩效模型ꎬ从理论上论证了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动态正反馈关系[10]ꎻ胡曲应发现ꎬ企业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显著正相关ꎬ且呈现出边际效用递减现象[16]ꎻ李怡娜和叶飞发现企业环境绩效显著正向作用于经济绩效[17]ꎮ因此ꎬ加强环境管理ꎬ提高环境效益ꎬ能提升企业经济绩效ꎮ据此ꎬ有H1b企业环境效益与经济绩效正相关ꎮ2、企业能源效率及其与经济绩效的关系能源效率是能源产出与单位能源投入之比[18ꎬ19]ꎬ与能源强度即单位产出所消耗的能源量相对ꎬ可用于测量不同层次的经济活动效率ꎬ包括微观的生产主体以及宏观的部门甚至国家层面ꎮ当前关于能源效率与经济绩效关系的研究多聚焦于产业或区域层面ꎬ如陈德敏等研究发现ꎬ能源效率对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更为显著[20]ꎮ在以企业为对象的研究中ꎬSubrahmanya研究发现能源消耗强度低的企业获得较高的财务回报ꎬ而能源消耗强度高的企业的财务回报则低得多[21]ꎮ Yang以广东一家制鞋企业为例ꎬ通过能源审计计算发现ꎬ如果该企业投资190万美元以提升能源效率ꎬ投资净现值为980万美元ꎬ回报率为10%ꎮ且1美元的减排技术投资能减少7􀆰 95千克碳排放ꎬ产生5􀆰 3美元的净利润[22]ꎮ Bunse等从经济、环境及社会影响等方面论述了能源效率对企业的重要作用ꎬ认为提高能源效率能增加企业净现值、缩短投资回收期、获得税收减免、降低能源持有量和维持成本、增加产品产出[18]ꎮ Martin等通过对英国190家制造企业管理者访谈ꎬ发现能源强度低的企业的环境友好型管理实践更强ꎬ生产效率更高[23]ꎮ从企业内部来说ꎬ提升能源效率能显著降低能源需求ꎬ从而降低能源使用量、减少能源费用支出ꎬ能增强经济与金融管理MANAGEMENT REVIEW Vol.25 No.02(2013)MANAGEMENT REVIEW Vol.27 No.052015 31 企业抵御能源价格变化、能源短缺等潜在风险的能力ꎬ使企业稳定健康经营ꎮ从外部环境来看ꎬ政府部门在节能减排承诺及国际压力下ꎬ必将加强对企业能源消耗的监控ꎬ采取一系列激励约束措施鼓励企业提升能源效率ꎬ能效高的企业将能通过减少碳排放、改善碳足迹等活动而获得更多的能效补贴、税收减免等财税政策支持ꎬ直接增加财务收益ꎮ同时ꎬ在能源价格日趋高涨的形势下ꎬ消费者将会日益关注产品使用中的能源消耗量ꎬ高能效产品将备受青睐ꎬ从而其市场份额得以提升ꎮ此外能效高的企业能获得更好的声誉ꎬ得到媒体的正面宣传ꎬ而能效低、污染高的企业则可能被曝光ꎬ引致社会舆论的口诛笔伐ꎮ综上ꎬ本文提出H2企业能源效率与经济绩效正相关ꎮ研究设计1、样本与数据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ꎬ本文通过调查问卷获取数据ꎮ问卷的设计遵循简单明了的原则ꎬ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进行设计ꎮ发放问卷对象主要是湖南地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ꎮ对象主要面向湖南的原因是ꎬ湖南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试验示范区ꎬ已经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方面制定了“两型企业”评价与建设标准ꎻ面向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主要原因是保证对企业整体运营及外部环境状况有比较充分的了解ꎬ确保调查数据的信息质量ꎮ调查问卷采用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相结合的方式ꎬ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进行一是在湖南几所大学EMBA、MBA班学员中集中发放纸质问卷ꎬ要求参与人员现场填写ꎬ并解释问卷中较难理解的题项ꎻ二是前往企业请中高层管理者填写问卷ꎻ三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ꎬ对于无法实地发放问卷的企业ꎬ采用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填写ꎮ三种方式共发放问卷500份ꎬ收回212份ꎬ有效问卷178份ꎬ有效问卷率为35􀆰 6%ꎮ样本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ꎮ表1 样本基本特征表项目样本/份比例/ %项目样本/份比例/ %地域分布长株潭地区115 64􀆰 6 0-2年19 10􀆰 7非长株潭地区63 35􀆰 4 3-5年56 31􀆰 6行业性质制造业99 55􀆰 6企业年龄6-10年52 29􀆰 2非制造业79 44􀆰 411-25年36 20􀆰 325年以上15 8􀆰 5小型企业115 64􀆰 6国有44 24􀆰 7企业规模中型企业43 24􀆰 2所有制类型民营109 61􀆰 2大型企业20 11􀆰 2外资25 14􀆰 12、变量测度1企业环境效益ꎮ当前ꎬ企业环境效益的具体测量方式差异很大ꎮ一些研究用环境管理中的变量测量环境效益ꎬ如Hussey和Eagan专注于考察企业环境管理方面的指标ꎬ并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企业环境效益进行了评估[24]ꎮ另一些则基于生命周期视角进行测量ꎬ如Hermann等用“从摇篮到天堂”cradle to gate的综合性方法ꎬ在环境问题预防和整体性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25]ꎮ根据当前文献及访谈记录ꎬ从简洁性与典型性角度出发ꎬ本文设置了万元工业增加值COD排放量反向题项测量企业环境效益ꎬ用万元工业增加值SO2排放量反向题项与万元工业增加值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反向题项作为替代变量来讨论实证结果的稳健性ꎮ2企业能源效率ꎮ能源效率是一个混合指标ꎬ主要有两种形式ꎬ即能源消耗强度能源/ GDP或能源生产率GDP/能源ꎮ在测度总体能源效率水平时ꎬ目前最常用的是单位GDP能耗或者单位增加值能耗、单位总产出能耗、单位总产值能耗[19]ꎮ如王志斌和毕超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的能耗衡量能源强度ꎬ并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进行总体样本的对比分析[26]ꎮ同时ꎬ从对相关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访谈中得知ꎬ因为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公报ꎬ企业对此指标较熟悉ꎬ故本文设置了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反向题项来测量企业能源效率ꎮ3企业经济绩效ꎮ企业经济绩效的测量相对较为完善ꎮ本文采用相对测量法ꎬ利用多重而非单一因素的自评方式来测量经济绩效ꎮ根据相关文献ꎬ本文取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与销售增长率来度量经济经济与金融管理管理评论 Vol.25No.02(2013)32 管理评论 Vol.27 No.052015绩效的高低ꎮ具体地ꎬ本文用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企业经济绩效的测度题项ꎬ用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增长率作为替代变量来讨论实证结果的稳健性ꎮ4控制变量ꎮ研究表明ꎬ企业规模、企业年龄对企业绩效有一定的影响ꎮ本文对其影响进行了控制ꎮ对于企业规模ꎬ用“1”表示小企业ꎬ“2”表示中型企业ꎬ“3”表示大型企业ꎻ对于企业年龄ꎬ用“1”表示成立0-2年的企业ꎬ“2”表示3-5年ꎬ“3”表示6-10年ꎬ“4”表示11-25年ꎬ“5”表示25年以上的企业ꎮ同时ꎬ为了检验结果的稳健性ꎬ控制行业性质、所有制类型、地域分布的影响ꎮ引入虚拟变量ꎬ对于行业性质ꎬ用“1”代表制造业企业ꎬ“0”代表非制造业企业ꎻ对于所有制类型ꎬ用“1”表示国有企业ꎬ“2”表示民营企业ꎬ“3”表示外资企业ꎻ对于地域分布ꎬ用“1”代表长株潭地区企业ꎬ“0”代表非长株潭地区企业ꎮ实证分析1、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使用SPSS20􀆰 0对模型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ꎬ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如表2所示ꎮ数据表明ꎬ企业环境效益与经济绩效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β=-0􀆰 294ꎬp0􀆰 01ꎬ企业能源效率与经济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β=0􀆰 302ꎬp0􀆰 01ꎮ这初步说明企业环境效益的提升带来经济绩效的降低ꎬ而企业能源效率有利于经济绩效的提升ꎮ表2 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变量均值标准差1 2 3 4 5经济绩效3􀆰 107 0􀆰 917 1􀆰 000企业规模1􀆰 466 0􀆰 690 0􀆰 162∗ 1􀆰 000企业年龄2􀆰 831 1􀆰 132 -0􀆰 097 0􀆰 571∗ ∗环境效益3􀆰 500 1􀆰 151 -0􀆰 254∗ ∗ -0􀆰 238∗ ∗ -0􀆰 217∗ ∗ 1􀆰 000能源效率3􀆰 315 0􀆰 897 0􀆰 302∗ ∗ 0􀆰 017 -0􀆰 098 -0􀆰 412∗ ∗ 1􀆰 000注∗表示p0􀆰 05ꎻ∗ ∗表示p0􀆰 01ꎮ2、回归分析与假设检验为检验前述理论假设ꎬ本文运用最小二乘法对变量进行层级回归分析ꎮ以企业经济绩效为被解释变量ꎬ以企业环境效益、能源效率为核心解释变量ꎬ以企业规模、企业年龄为控制变量ꎬ建立回归模型ꎮ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ꎮ表3 企业环境效益、能源效率与经济绩效的关系检验变量企业经济绩效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模型5企业规模0􀆰 322∗ ∗ ∗ 0􀆰 279∗ 0􀆰 293∗ 0􀆰 239∗企业年龄-0􀆰 281∗ -0􀆰 311∗ ∗ ∗ -0􀆰 237∗ -0􀆰 267∗ ∗ ∗环境效益-0􀆰 297∗ ∗ ∗ -0􀆰 255∗ ∗ ∗ -0􀆰 294∗ ∗ ∗能源效率0􀆰 340∗ ∗ ∗ 0􀆰 274∗ ∗ ∗ 0􀆰 309∗ ∗ ∗调整后的R2 0􀆰 169 0􀆰 079 0􀆰 125 0􀆰 139 0􀆰 215F 18􀆰 926 7􀆰 541 9􀆰 453 10􀆰 489 13􀆰 110注∗表示p0􀆰 05ꎻ∗ ∗ ∗表示p0􀆰 001ꎮ假设1提出了关于企业环境效益与经济绩效关系的预测ꎮ模型5显示ꎬ企业环境效益对经济绩效有显著的负相关β=-0􀆰 294ꎬp0􀆰 001ꎬ支持假设1aꎬ与假设1b相反ꎮ假设2提出了企业能源效率与经济绩效的潜在关系ꎮ根据模型5ꎬ在控制了企业规模、企业年龄的影响后ꎬ企业能源效率与经济绩效显著正相关β =0􀆰 309ꎬp0􀆰 001ꎬ故假设2得证ꎮ另外ꎬ由模型2可知ꎬ企业规模和企业年龄对经济绩效的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ꎬ企业规模与企业经济绩效正相关ꎬ而企业年龄与企业经济绩效负相关ꎮ这表明企业规模越大ꎬ经济绩效越好ꎬ这与规模经济理论是一致的ꎻ而企业年龄与企业经济绩效负相关ꎬ表明企业成立时间越长ꎬ经济绩效越差ꎮ中国企业普遍“短命”的现实佐证了这一结果ꎮ经济与金融管理MANAGEMENT REVIEW Vol.25 No.02(2013)MANAGEMENT REVIEW Vol.27 No.052015 33 3、稳健性检验1加入其他控制变量的稳健性检验为了检验前面的结论是否稳健ꎬ本文新加入了可以体现企业特征的控制变量ꎬ主要包括行业性质、所有制类型和地域分布等ꎬ回归方法同上ꎬ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ꎮ结果表明ꎬ加入新的控制变量以后ꎬ企业规模、企业年龄、环境效益、能源效率等变量的回归系数和显著性水平基本不变ꎬ因而可以初步证明原结论有高度的稳健性ꎮ需要说明的是ꎬ加入这些控制变量ꎬ也可以检验内生性问题ꎮ结果显示ꎬ这些变量的加入并没有对核心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带来大的影响ꎬ故本文在此方面的内生性问题并不突出ꎮ表4 加入其他控制变量的稳健性检验变量企业经济绩效模型6β模型7β模型8β行业性质-0􀆰 106 0􀆰 103 -0􀆰 111所有制类型0􀆰 043 0􀆰 044地区分布-0􀆰 144企业规模0􀆰 240∗ 0􀆰 249∗ 0􀆰 247∗企业年龄-0􀆰 285∗ ∗ ∗ -0􀆰 285∗ ∗ ∗ -0􀆰 288∗ ∗ ∗环境效益-0􀆰 289∗ ∗ ∗ -0􀆰 292∗ ∗ ∗ -0􀆰 291∗ ∗ ∗能源效率0􀆰 304∗ ∗ ∗ 0􀆰 295∗ ∗ ∗ 0􀆰 294∗ ∗ ∗调整后的R2 0􀆰 221 0􀆰 219 0􀆰 214F 11􀆰 067 9􀆰 252 7􀆰 897注∗表示p0􀆰 05ꎻ∗ ∗ ∗表示p0􀆰 001ꎮ为了更好地证明原有结论的稳健性ꎬ本文探讨不同行业性质、不同所有制类型、不同地域分布的企业的经济绩效差异ꎬ进行了分组回归检验ꎮ回归方法同上ꎬ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ꎮ表5 加入其他控制变量后的分组回归结果新控制变量变量企业经济绩效模型9β模型10β模型11β模型12β模型13β模型14β模型15β行业性质所有制类型地域分布制造业非制造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长株潭地区非长株潭地区企业规模0􀆰 332∗ 0􀆰 135∗ 0􀆰 360∗ 0􀆰 373∗ 0􀆰 189∗ 0􀆰 180∗ ∗ ∗ 0􀆰 221∗ ∗ ∗企业年龄-0􀆰 253∗ -0􀆰 291∗ -0􀆰 322∗ -0􀆰 284∗ -0􀆰 224∗ -0􀆰 272∗ -0􀆰 372∗环境效益-0􀆰 226∗ -0􀆰 350∗ ∗ ∗ -0􀆰 225∗ ∗ ∗ -0􀆰 254∗ -0􀆰 324∗ ∗ ∗ -0􀆰 286∗ ∗ ∗ -0􀆰 309∗ ∗ ∗能源效率0􀆰 270∗ 0􀆰 332∗ 0􀆰 284∗ ∗ ∗ 0􀆰 248∗ ∗ ∗ 0􀆰 307∗ 0􀆰 292∗ ∗ ∗ 0􀆰 289∗ ∗ ∗调整后的R2 0􀆰 200 0􀆰 212 0􀆰 382 0􀆰 398 0􀆰 413 0􀆰 227 0􀆰 253F 7􀆰 118 6􀆰 256 7􀆰 643 6􀆰 928 5􀆰 213 9􀆰 351 6􀆰 248注∗表示p0􀆰 05ꎻ∗ ∗ ∗表示p0􀆰 001ꎮ由分组回归结果可得ꎬ按照行业性质分组时ꎬ企业环境效益与经济绩效显著负相关制造业行业β=-0􀆰 226ꎬp0􀆰 05ꎻ非制造业行业β = -0􀆰 350ꎬp0􀆰 001ꎬ企业能源效率与经济绩效显著正相关制造业行业β=0􀆰 270ꎬp0􀆰 05ꎻ非制造业行业β=0􀆰 332ꎬp0􀆰 05ꎻ按照所有制类型和地域分布时ꎬ同样可得类似结论ꎮ综上ꎬ按照行业性质、所有制类型和地域分布分组回归后ꎬ核心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和显著性水平变化不大ꎬ从而说明原有结论是稳健的ꎮ2更换变量的稳健性检验以下模型是控制变量、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回归模型ꎬ与原模型不同的是ꎬ模型16以万元工业增加值SO2排放量反向题项作为环境效益的测量题项ꎬ模型17以万元工业增加值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反向题项作为环境效益的测量题项ꎬ模型18用总资产报酬率衡量企业经济绩效ꎬ模型19用销售增长率衡量企业经济绩效ꎬ其他不变ꎬ以此检验原有结论是否稳健ꎮ回归方法同上ꎬ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ꎮ由表6可知更换变量以后ꎬ企业规模、企业年龄、环境效益、能源效率等变量的回归系数和显著性水平基经济与金融管理管理评论 Vol.25No.02(2013)34 管理评论 Vol.27 No.052015本保持不变ꎬ故原有结论是稳健的ꎮ表6 更换变量的稳健性检验变量企业经济绩效模型16β模型17β模型18β模型19β企业规模0􀆰 242∗ 0􀆰 215 0􀆰 160 0􀆰 158企业年龄-0􀆰 253∗ -0􀆰 240∗ -0􀆰 191∗ -0􀆰 173∗环境效益-0􀆰 256∗ ∗ ∗ -0􀆰 343∗ ∗ ∗ -0􀆰 324∗ ∗ ∗ -0􀆰 244∗ ∗ ∗能源效率0􀆰 290∗ ∗ ∗ 0􀆰 263∗ ∗ ∗ 0􀆰 365∗ ∗ ∗ 0􀆰 364∗ ∗ ∗调整后的R2 0􀆰 196 0􀆰 247 0􀆰 232 0􀆰 189F 11􀆰 819 15􀆰 542 14􀆰 359 11􀆰 284注∗表示p0􀆰 05ꎻ∗ ∗ ∗表示p0􀆰 001ꎮ4、结果讨论1关于企业环境效益与经济绩效的关系关于企业环境效益与经济绩效的关系ꎬ本文分析结果支持传统学派的观点[7]ꎮ这一结果与当前大部分研究有所不同ꎬ如Horváthová研究表明ꎬ多数研究支持正向关系ꎬ仅小部分支持负向关系[27]ꎻJayachandran等发现企业环境效益与经济绩效不相关[28]ꎮ可能的原因主要有第一ꎬ环境的公共性及企业环境绩效的外部性使得企业改善环境效益的动力不足ꎮ生态环境更似一种“无主”的公共产品ꎬ在没有外部力量干预的情况下ꎬ由于资本的逐利本性ꎬ尽可能地多占用、多利用甚而过度利用ꎬ免费利用和低成本利用“无主”的环境资源成为企业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的捷径ꎬ而“环保”则成为难以实现的口号ꎮ第二ꎬ环境绩效的无形性使得环境效益难以完全体现ꎮ一是企业环境效果难以用货币形式衡量ꎬ现有市场价格不能完全反映其效益ꎻ二是企业环境效益常间接地体现于生产、投资、销售等各环节ꎬ无法直观或单独表述ꎬ其影响在空间范围上也很难有效界定ꎬ因此难以表现为账面的经济绩效ꎮ第三ꎬ当前我国环境监管不力导致“老实人吃亏”ꎮ我国环境管理制度尚不健全ꎬ执法不严、违法成本过低ꎬ使企业不愿进行环境技术与管理投入ꎮ例如ꎬ同为污染责任方ꎬ同为上市企业ꎬ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之后ꎬ几乎遭遇灭顶之灾ꎻ而紫金矿业在溃坝事件处罚之后ꎬ股票却连番上涨ꎬ罚金只是其利润的九牛一毛ꎮ第四ꎬ我国尚未达到人均GDP8000美元的倒U型“环境库茨涅茨曲线”拐点ꎮ西方发达国家已从倒U型曲线的左端走到右端ꎬ而我国2012年人均GDP才6100美元ꎬ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仍负相关ꎮ具体到微观层面ꎬ西方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已呈现正相关ꎬ而在我国仍为负相关ꎮ第五ꎬ没有考虑时滞因素ꎮ Horváthová研究发现ꎬ企业环境绩效与滞后一年的经济绩效负相关ꎬ而与滞后两年的经济绩效正相关ꎮ而本文为横截面数据ꎬ未能考察影响的滞后性ꎬ因此呈负相关[29]ꎮ2关于企业能源效率与经济绩效的关系本文实证结果支持企业能源效率与经济绩效正相关的观点ꎬ这一结果与当前研究是一致的ꎮ原因主要有第一ꎬ能源效率越高ꎬ单位耗能带来的产出就越多ꎻ同时ꎬ也可以节约能源使用量ꎬ降低成本ꎬ从而表现为实际的经济绩效ꎮ第二ꎬ节能降耗成效突出的企业可获得大量政府奖励和补贴ꎮ第三ꎬ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改进生产工艺等节能降耗方式对正常生产的影响较小ꎬ且投资需求少、效果明显ꎬ因而企业有足够的动力提升其能源效率ꎮ综上ꎬ一方面ꎬ环境规制日趋严厉ꎬ企业改进环境绩效虽为必要ꎬ但由于环境绩效的外部性、无形性特征及我国尚未达到“环境库茨涅茨曲线”拐点的国情ꎬ且环境改善投资一般较大ꎬ故从短期来说ꎬ对企业并不可行ꎻ而另一方面ꎬ能源效率提升能降低成本并获取政府奖励和补贴ꎬ且投资需求不大ꎬ故企业能源改进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ꎮ所以ꎬ作为理性的经济人ꎬ企业在改善环境效益与提高能源效率会倾向于选择提高能源效率ꎮ经济与金融管理MANAGEMENT REVIEW Vol.25 No.02(2013)MANAGEMENT REVIEW Vol.27 No.052015 35 结论与启示1、研究结论与贡献本文从微观层面研究企业的能源利用、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嵌入”关系ꎬ并以178家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ꎬ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企业环境效益对经济绩效具有显著的消极作用ꎮ这说明ꎬ在我国进入“环境库茨涅茨曲线”拐点之前ꎬ二者仍是呈负相关的ꎮ这表明ꎬ我国企业的环境投资仍主要表现为成本ꎬ也意味着理性企业没有积极主动追求环境效益ꎮ2企业能源效率对经济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ꎮ这说明ꎬ企业能源效率的提升有助于自身竞争优势的培育ꎬ企业有动力通过改善能源结构、节约能源使用、实现高效利用等方式提升能源效率ꎮ3企业环境绩效的改善与能源效率的提高并不协同ꎮ本研究显示ꎬ企业环境效益和能源效率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各不相同ꎬ企业环境效益对经济绩效呈负向影响ꎬ能源效率对经济绩效有正向影响ꎮ这表明ꎬ企业有积极性主动提升能源效率ꎬ而改善环境效益则动力不足ꎮ本文的主要学术贡献有第一ꎬ弥补了当前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研究上对于微观主体 企业的节能减排关注不足的缺失ꎬ探索了企业环境效益改善与能源效率提升的动力机制ꎬ有利于构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ꎬ能促进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ꎮ第二ꎬ澄清了中国情境下企业环境效益与经济绩效到底是什么关系的争论ꎮ当前关于二者关系的研究尚未取得一致意见ꎬ传统学派与修正学派各执一词ꎬ且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ꎬ而针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情境的实证研究甚为缺乏ꎮ本文的研究是这一缺憾的有力补充ꎬ完善和丰富了组织与自然环境关系理论ꎮ第三ꎬ从企业层面分析了能源效率与经济绩效的关系ꎮ当前研究多聚焦于区域或产业层面ꎬ对企业能源效率的关注和能源效率与经济绩效的关系研究很少ꎮ然而ꎬ企业能源效率是区域和产业能源效率的基础ꎬ微观视角的研究是区域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基点ꎮ因此ꎬ本文研究企业层面能源效率及其与经济绩效的关系是对当前区域和产业层次能源效率研究的有机补充ꎮ第四ꎬ针对国内外缺乏企业环境效益、能源效率与经济绩效综合研究的现状ꎬ本文系统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ꎬ揭示了其内在联系与作用机理ꎬ发现企业节能和减排对经济绩效的作用方向并不一致ꎬ为政府政策制定与企业战略选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ꎮ2、实践启示当前关于“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如火如荼ꎬ且提高企业层面的绿色管理水平是建设“两型社会”的最基本保障ꎬ但本研究发现ꎬ企业对“两型”的动力与积极性是截然相反的ꎬ应区分对待“两型社会”建设微观基础企业的“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ꎮ对企业而言ꎬ一方面ꎬ应加强自身能源的开发、利用、再利用ꎬ提高能源效率ꎮ尤其是在当前资源税改革、碳排放约束背景下ꎬ企业更应主动成为资源能源节约先锋ꎬ在提高自身经济绩效的同时ꎬ为全国生态文明与“两型社会”建设做贡献ꎮ另一方面ꎬ在“两型社会”建设与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下ꎬ企业必须缩减环境管理成本ꎬ找到合适的环境技术与管理方法ꎬ提升自身公众形象ꎬ增强客户的忠诚度ꎮ对相关政府部门而言ꎬ要加快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ꎬ推进“两型”企业的建设ꎬ应对“资源”和“环境”分开讨论ꎬ政策方向与重点应是企业的“减排”即环保ꎬ而非“节能”即能源问题ꎮ对于资源、能源问题ꎬ企业会主动厉行节约、提高效率ꎬ政府无需过多干预ꎻ而对于环境问题ꎬ企业主动性不明显ꎬ政府部门应建立严格、合理的环境规制ꎬ如强化激励与惩罚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宣传等ꎬ促使企业扩大环保投入、改善环境管理ꎬ取得更好的环境效益ꎮ本文尚存在一些不足ꎬ未来可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一是理论分析上ꎬ本文尽管立足于我国当前发展阶段ꎬ但尚未考虑制度环境对企业环境效益、能源效率与经济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ꎮ西方理论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我国情境ꎬ故后续研究应重视制度环境对相关变量的影响ꎮ二是研究方法上ꎬ一方面ꎬ本研究通过问卷获经济与金融管理管理评论 Vol.25No.02(2013)36 管理评论 Vol.27 No.052015取数据ꎬ由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填写ꎬ数据来源难免会有一定的主观性ꎬ后续研究可考虑采用客观数据ꎮ另一方面ꎬ本研究只是横剖研究ꎬ而企业环境效益、能源效率对经济绩效的作用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ꎬ因此ꎬ纵向动态研究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ꎮ参考文献[1] Chan R. Y. K. Corporate Environmentalism Pursuit by Foreign Firms Competing in China[J].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ꎬ 2010ꎬ45180 ̄92[2] Goyal P.ꎬ Rahman Z.ꎬ Kazmi A.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Performance and Firm Performance Research Literature Review and Fu ̄ture Research Agenda[J]. Management Decisionꎬ 2013ꎬ512361 ̄379[3] 曹春辉ꎬ席酉民ꎬ曹碹玮.企业节能减排的动因探析与策略选择[J].管理评论ꎬ 2013ꎬ2573 ̄10[4] 成思危.新能源与低碳经济[J].管理评论ꎬ 2010ꎬ2264 ̄8[5] Moneva J. M.ꎬ Ortas E.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A Multivariate Approach[J]. Industrial Management& Data Systemsꎬ 2010ꎬ110 2193 ̄210[6] 曾胜.中国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预测的研究[J].管理评论ꎬ 2011ꎬ23238 ̄44[7] 魏楚ꎬ沈满洪.能源效率研究发展及趋势一个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ꎬ 2009ꎬ39355 ̄63[8] Claver E.ꎬ López M. D.ꎬ Molina J. F.ꎬ et a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Firm Performance A Case Study[J]. Journal of En ̄vironmental Managementꎬ 2007ꎬ844606 ̄619[9] Wagner M. The Role of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Performance for Economic Performance A Firm ̄Level Analysis of ModerationEffects[J]. Ecological Economicsꎬ 2010ꎬ6971553 ̄1560[10] 杨东宁ꎬ周长辉.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动态关系模型[J].中国工业经济ꎬ 2004ꎬ443 ̄50[11] Walley N.ꎬ Whitehead B. It’s Not Easy Being Gree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ꎬ 1994ꎬ72346 ̄52[12] 秦颖ꎬ武春友ꎬ翟鲁宁.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关系的理论研究与模型构建[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ꎬ 2004ꎬ248111 ̄117[13] Porter M. E.ꎬ Linde C. Green and Competitive Ending the Stalemate[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ꎬ 1995ꎬ735120 ̄134[14] Sharfman M. P.ꎬ Fernando C. S. Environmental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Cost of Capital[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ꎬ2008ꎬ296569 ̄592[15] Lannelongue G.ꎬ Gonzalez ̄Benito J.ꎬ Gonzalez ̄Benito O. Inputꎬ Outputꎬ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oductivity Effects onFirm Performance[J].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ꎬ 2015ꎬ243145 ̄158[16] 胡曲应.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ꎬ 2012ꎬ22623 ̄32[17] 李怡娜ꎬ叶飞.高层管理支持ꎬ环保创新实践与企业绩效资源承诺的调节作用[J].管理评论ꎬ 2013ꎬ251120 ̄127[18] Bunse K.ꎬ Vodicka M.ꎬ Schönsleben P.ꎬ et al. Integrating Energy Efficiency Performance in Production Management ̄GapAnalysis between Industrial Needs and Scientific Literature[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ꎬ 2011ꎬ196667 ̄679[19] 魏一鸣ꎬ廖华.能源效率的七类测度指标及其测度方法[J].中国软科学ꎬ 2010ꎬ1128 ̄137[20] 陈德敏ꎬ张瑞ꎬ谭志雄.全要素能源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 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ꎬ 2012ꎬ221130 ̄137[21] Subrahmanya M. H. B. Energy Intensit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Small Scale Bricks and Foundry Clusters in India DoesEnergy Intensity Matter[J]. Energy Policyꎬ 2006ꎬ344489 ̄497[22] Yang M. Energy Efficiency Improving Opportunities in a Large Chinese Shoe ̄Making Enterprise[J]. Energy Policyꎬ 2010ꎬ381452 ̄462[23] Martin R.ꎬ Muûls M.ꎬ et al. Anatomy of a Paradox Management Practicesꎬ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Energy Efficiency[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ꎬ 2012ꎬ632208 ̄223[24] Hussey D. M.ꎬ Eagan P. D.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o Test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 Small and Medium ̄SizedManufacturers Can SEM Help SME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ꎬ 2007ꎬ154303 ̄312[25] Hermann B.ꎬ Kroeze C.ꎬ Jawjit W. Assessing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by Combining Life Cycle Assessmentꎬ Multi ̄CriteriaAnalysis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ica
展开阅读全文

最新标签

网站客服QQ:123120571
环境100文库手机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