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 CM-002-V01 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AR- CM-002-V01 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AR- CM-002-V01 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AR- CM-002-V01 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AR- CM-002-V01 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AR- CM-002-V01 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 (版本号 V01) 2013 年 10 月 编制说明 竹林作为一种特殊的植被类型,是我国重 要的森林类型之一。我国竹子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上竹类分布最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在竹子栽培、利用等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被誉为“竹子王国”。竹子造林是我国重要的造林类型之一,而现有的 CDM 造林再造林项目方法学不适于竹子造林。 本方法学在传统 CDM 造林再造林方法学 的基础上,增加了竹产品碳库;提供了可供项目参与方选择的新的基线情景识别和额外性论证程序;提供竹子造林碳计量方法。 目录 第 I 部分 . 来源、定义和适用条件 11. 来源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定义 14. 适用条件 3第 II 部分 . 基线和碳计量方法 51. 项目边界 52. 土地合格性 53. 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源选择 64. 计入期选择 75. 基线情景识别和额外性论证 76. 碳层划分 87. 基线碳汇量 88. 项目碳汇量 99. 泄漏 1910. 项目减排量 19第 III 部分 .监测程序 201. 项目实施监测 202. 抽样设计和碳层划分 213. 精度控制和校正 254. 不需监测的数据和参数(采用的缺省值或一次性测定值) 255. 监测的数据和参数 356. 参考文献 39附件 竹子生物量方程 411 第 I 部分 . 来源、定义和适用条件 1. 来源 本方法学参考了下述 CDM 执行理事会批准的程序、方法学工具和指南 CDM 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基线情景识别和额外性论证的组合工具 V01, EB35; CDM 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监测样地数量的计算工具 V02.1.0, EB58; CDM 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导致的生物质燃烧引起的非 CO2 温室气体排放的估算工具 V04.0.0, EB65; CDM 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导致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估算工具 V01.1.0, EB60; CDM 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林木和灌木碳储量及其变化的估算工具 V03.0.0, EB70; CDM 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枯死木和枯落物碳储量及其变化的估算工具 V02.0.0, EB67;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除参考上述CDM执行理事会批准的最新版本的程序、方法学工具和指南外,下列文件及其更新版本对于本方法学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发改气候[2012]1668 号) 国家林业局. 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办造字[2010]84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毛竹林丰产技术(LY1059-92)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林资发[2004]25 号) 3. 定义 本方法学及其应用采用下述定义 竹林 是指连续面积不小于 1 亩、郁闭度不低于 20、成竹竹秆高度不低于 2米、竹秆胸径(或眉径)不小于 2 厘米的以竹类为主的植物群落。竹林是中国森林的一种类型。 2 小竹丛 是指成竹竹秆高度低于 2 米或竹秆胸径(或眉径)小于 2 厘米的任何竹类植物群落。小竹丛不属于森林范畴。 大径散生竹林 指成竹竹秆高度大于 6 米、竹秆胸径(或眉径)大于 5 厘米的单轴散生型竹林。 大径丛生竹林 指成竹竹秆高度大于 6 米、竹秆胸径(或眉径)大于 5 厘米的合轴丛生型竹林。 小径散生竹林 指成竹竹秆高度大于 6 米、竹秆胸径(或眉径) 25 厘米的单轴散生竹林。 小径丛生竹林 指成竹竹秆高度大于 6 米、竹秆胸径(或眉径) 25 厘米的合轴丛生竹林。 复轴混生型竹林 指成竹竹秆高度大于 6 米、竹秆胸径(或眉径)大于 5 厘米的单轴和合轴混生的竹林。 立竹度 指单位面积内正常生长的竹子(病死竹、倒伏竹除外)的数量。 土壤扰动 是指导致土壤有机碳降低的活动,如整地、松土、翻耕、挖树桩(根)或竹篼等。 基线情景 指在没有拟议的竹子造林项目活动时,最能合理地代表项目边界内土地利用和管理未来的可能情景。 项目情景 指拟议的竹子造林项目活动下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情景。 碳库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枯死木和土壤有机质。 地上生物量 土壤层以上以干重表示的本本植被(包括竹类)活体的生物量,包括干、桩、枝、皮、种子、花、果和叶等。 地下生物量 所有本本植被(包括竹类)活根的生物量。由于细根(直径≤12mm)通常很难从土壤有机成分或枯落物中区分出来,因此通常不包括该部分。 枯落物 土壤层以上、直径小于 5 厘米、处于不同分解状态的所有死生物量,包括凋落物、腐殖质,以及不能从经验上从地下生物量中区分出来的活细根(直径≤12mm)。 枯死木 枯落物以外的所有死生物量,包括枯立木、枯倒木以及直径大于或等于5 厘米的枯枝、死根和树桩。 土壤有机质 一定深度内(通常为 100cm)矿质土和有机土(包括泥炭土)中的有机质,包括不能从经验上从地下生物量中区分出来的活细根。 泄漏 指由拟议的竹子造林项目活动引起的、发生在项目边界之外的、可测量的温室气体源排放的增加。 计入期 指项目情景相对于基线情景产生额外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的时间区间。 基线碳汇量 指在基线情景下,项目边界内碳库中碳储量变化之和。 项目碳汇量 指在项目情景下,项目边界内所选碳库中碳储量变化量,减去由拟议的竹子造林项目活动引起的项目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 3 项目减排量 指竹子造林项目活动引起净温室气体减排量,其大小等于项目碳汇量,减去基线碳汇量,再减去泄漏量。 额外性 指拟议的竹子造林项目活动产生的项目碳汇量高于基线情景下的基线碳汇量的情形。这种额外的碳汇量在没有拟议的竹子造林项目活动时是不会产生的。 4. 适用条件 本方法学适用于采用竹子进行造林的项目活动,其具体适用条件包括 a 项目地不属于湿地。 b 如果项目地属下列情况之一,竹子造林或营林过程中对土壤的扰动不超过地表面积的 10 1 土壤为有机土; 2 符合下列条件的草地 管理方式 有机碳输入 改良草地 ----中度放牧下的可持续利用,至少存在一种改良措施(施肥、草种改良、灌溉) 未退化草地 ----非退化或可持续管理的草地,未实施改良措施 中度退化草地 ----过牧或中度退化,相对于未退化草地,生产力较低,未实施改良措施 高输入实施了除改良草地的措施外的其他改良措施 3 符合下列条件的农地 土地利用 耕作方式 有机碳输入 短期作为农地、休(弃)耕地(休耕、弃耕期短于20 年,或其他已生长多年生草本植物的闲置农地)。全耕 ----充分翻耕或频繁(年内)耕作导致强烈土壤扰动。在种植期地表残体盖度低于30。 高输入,且施用粪肥在中等碳输入的农作系统中定期施用动物粪肥,使碳输入显著增加。 减耕 ---- 对土壤的扰动较低(通常耕作深度浅,不充分翻耕)。在种植期地表残体盖度通常大于 30。 高输入,且施用粪肥在中等碳输入的农作系统中定期施用动物粪肥,使碳输入显著增加。 高输入,不施用粪肥在中等碳输入的农作系统中,由于种植产生大量作物残体的作物、使用绿肥、种植覆盖作物、植被休耕、灌溉、一年生作物轮作中频繁使用多年生草本等措施,使作物残体输入量明显增大。 免耕 ----播种前不经初耕,仅 中等输入一年生谷类作物残体全部4 在播种带上有最低限度的土壤扰动。一般使用杀虫剂控制杂草。 返还农地。如果残体被收获,则补施有机肥(如粪肥),也包括施用矿质肥料或轮作固氮作物。 高输入,且施用粪肥(同上) 高输入,不施用粪肥(同上) 长期农耕地(连续耕作 20 年以上,以一年生作物为主) 免耕 ----播种前不经初耕,仅在播种带上有最低限度的土壤扰动。一般使用杀虫剂控制杂草。 高输入,且施用粪肥(同上) c 项目地适宜竹子生长,种植的竹子最低高度能达到 2 米,且竹秆胸径(或眉径)至少可达到 2 厘米,地块连续面积不小于 1 亩,郁闭度不小于 0.20。 d 项目活动不采取烧除的林地清理方式(炼山),对土壤的扰动符合水土保持要求,如沿等高线进行整地,不采用全垦的整地方式。 e 项目活动不清除原有的散生林木。 5 第 II 部分 . 基线和碳计量方法 1. 项目边界 竹子造林项目活动的“项目边界”是指,由拥有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项目参与方实施的竹子造林项目活动的地理范围,也包括以竹子造林活动的产品为原材料生产的竹产品的使用地点。一个竹子造林项目活动可在若干个不同的地块上进行,但每个地块应有特定的地理边界,该边界不包括位于两个或多个地块之间的土地。 项目边界包括事前项目边界和事后项目边界。事前项目边界是在项目设计和开发阶段确定的项目边界,是拟实施竹子造林项目活动的地理边界。事前项目边界可采用下述方法之一确定 a 采用全球定位系统( 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Compass)或其他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单点定位或差分技术直接测定项目地块边界的拐点坐标,单点定位误差不大于 5 米。 b 利用高分辨率的地理空间数据(如卫星影像、航片)、森林分布图、林相图等,在地理信息系统( GIS)辅助下直接读取项目地块的边界坐标。 c 使用大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不小于 110000)进行现场勾绘,结合 GPS、Compass 等定位系统进行精度控制。 事后项目边界是在项目监测时确定的、项目核查时核实的、实际实施的项目活动的边界。事后项目边界可采用上述方法 a或 b进行,面积测定允许误差小于 5。 在项目审定和核查时,项目参与方须提交地理信息系统( GIS)产出的项目边界的矢量图形文件( .shp 文件)。在项目审定时,项目参与方须提供占项目活动总面积三分之二或以上的项目参与方的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证据。在首次核查时,项目参与方须提供所有项目地块的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证据,如县(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发的土地权属证书或其他有效的证明材料。 2. 土地合格性 项目参与方须采用下述程序证明项目边界内的土地合格性1 a 提供透明的信息证明,在项目开始时,项目边界内的土地符合下列所有条件 i 植被状况不符合我国政府定义森林的阈值标准,即植被状况不同时满足下列所有条件 1郁闭度 ≥0.20, 2树高 ≥2 米, 3面积 ≥1 亩, 4如果为竹类,竹秆胸径(或眉径) ≥2 厘米; ii 如果地块上有天然或人工幼树,其继续生长不会达到我国政府定义森林的阈值标准; iii 项目地块不属于因采伐或自然干扰而产生的临时的无林地(迹地)。 1基于“证明 CDM 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土地合格性的程序 V01.0, EB35”修改而来。 6 b 提供透明的信息证明,自 2005 年 2 月 16 日起,项目活动所涉每个地块上的植被状况符合上述 ai的条件。 c 为证明上述 a和 b,项目参与方须提供下列证据之一,以根据我国政府确定的森林定义标准,区分有林地和无林地,以及可能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 i 经过地面验证的高分辨率的地理空间数据(如卫星影像、航片); ii 森林分布图、林相图或其他林业调查规划空间数据; iii 土地权属证或其他可用于证明的书面文件。 如果没有上述 iiii 的资料,项目参与方须呈交通过参与式乡村评估( PRA)方法获得的书面证据。 3. 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源选择 在项目边界内考虑的碳库如表 1。本方法学对项目边界内的温室气体源排放源的选择如表 2。 表 1 竹子造林项目活动的碳库选择 碳库 考虑或不考虑 理由或解释 地上生物量 考虑 项目活动的主要碳库 地下生物量 考虑 项目活动的主要碳库 枯死木 不考虑 与基线情景相比该碳库不会降低,因此可保守地忽略不计。 枯落物 考虑或不考虑 与基线情景相比该 碳库会增加,但也可保守地选择不考虑该碳库。如果选择该碳库,则项目活动不允许移除地表枯落物。 土壤有机碳 考虑或不考虑 与基线情景相比该碳库会增加,但也可保守地选择不考虑该碳库。如果选择该碳库,则项目活动不允许移除地表枯落物。 竹产品 考虑或不考虑 与基线情景相比该碳库会增加,但也可保守地选择不考虑该碳库。 表 2 项目边界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选择 排放源 气体 考虑或不考虑 理由或解释 木本植物(包括竹类)生物质燃烧 CO2不考虑 该 CO2 排放已在碳储量变化中考虑 CH4考虑 林地清理、整地或竹林经营过程中由于木本植被(包括竹子)生物质燃烧可引起显著的 CH4排放 N2O 考虑 林地清理、整地或竹林经营过程中由于木本植被(包括竹子)生物质燃烧可引起显著的 N2O 排放 化石燃料燃烧 CO2CH4N2O 不考虑 潜在排放量很小,可忽略不计 7 施肥 N2O 不考虑 潜在排放量很小,可忽略不计 4. 计入期选择 项目参与方须清晰地说明项目的开始日期、计入期和项目期,并解释选择该日期的理由。项目开始日期是指为种植竹子而开始的林地清理和整地的日期。项目开始日期不应早于 2005 年 2 月 16 日。如果项目开始日期早于向国家气候变化主管部门提交备案的日期,项目参与方须提供透明和可核实的证据,证明温室气体减排是项目活动最初的主要目的。这些证据须是发生在项目开始日之前的、官方的或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项目期是指实施项目活动的时间区间。计入期是指项目活动相对于基线情景产生额外温室气体减排量的时间区间,计入期的起止日期应与项目期相同。计入期按国家气候变化主管部门规定的方式确定,在颁布相关规定以前,计入期最短为 20 年,最长不超过 30 年。 5. 基线情景识别和额外性论证 项目参与方须使用最新版“ CDM 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基线情景识别和额外性论证的组合工具”,来识别竹子造林项目活动的基线情景和论证项目活动的额外性。在使用该工具时,步骤 0( STEP 0)中的 1999 年 12 月 31 日替换为 2005 年 2 月 16 日。项目参与方也可选用下述“三重测试”程序来识别竹子造林项目活动的的基线情景并论证其额外性2 2.1. 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项目参与方须证明发生在项目边界内的所有项目活动不会违反任何现有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其他强制性规定和技术标准。既包括国家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技术标准,也包括适用的省级和地方的规章以及技术标准。尚未通过的法律或规章则无须考虑。 2.2. 普遍性做法 项目参与方须证明拟议的项目活动不是普遍性做法。如果没有与拟议的项目活动相类似的造林项目活动,该拟议的项目活动就被认为不是普遍性做法,其基线情景则为历史的或现有的土地利用情景。类似的造林项目活动指在项目所在区域、类似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条件下、普遍实施的与拟议的项目活动相类似的造林活动,包括那些由具有可比性的实体或机构(如大公司、小公司、国家政府项目、地方政府项目等)实施的造林项目活动和那些具有可比性的地理范围、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制度框架以及投资环境下的造林项目活动,也包括 2005 年 2 月 16 日以前制定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如果项目参与方无法证明拟议的项目活动不是普遍性做法,或者存在与拟议的项目活动相类似的造林项目活动(即拟议的项目活动属于普遍做法),项目参与方须通过下文 2.3 节的障碍分析,来确定拟议项目的基线情景并证明拟议的项目的额外性。 2基于“熊猫标准农林业及其他土地利用行业细则”中的“三重测试”程序修改而来。 8 项目活动一旦被认定不是普遍性做法,即被认定为在其计入期内具有额外性,并可略去进行下文 2.3 节的障碍分析。 2.3. 实施障碍 如果拟议的项目活动属于普遍性做法,项目参与方仍可通过实施障碍分析来确定项目活动的基线情景并证明项目活动的额外性,例如由于项目参与方面临相关的障碍,阻碍其在项目区实施通常做法或原有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使得基线情景为维持原有的土地利用方式。实施障碍是指任何可能阻止项目活动开展的因素。项目参与方至少需要对下列三种障碍之一进行评估财务障碍、技术障碍或机构障碍。项目参与方可以证明存在多种障碍,但只要证明一种障碍存在即可。 财务障碍可以包括高成本、有限的资金,或者在没有项目活动温室气体减排量收益时,内部收益率低于项目参与方预期能接受的最低收益率。如果采用财务障碍测试,项目参与方须提供可靠的定量分析的证据,如净现金流和内部收益率测算,以及相关批准文件等书面材料。 技术障碍包括缺少必需的材料(如种植材料),缺乏有技能的和接受过良好培训的劳动力,缺少法律、传统、市场条件和实践措施等相关知识,缺少实践经验等。 机构障碍包括对技术实施的制度性排斥,技术实施能力不足,管理层缺乏共识等。 6. 碳层划分 如果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项目活动差异较大,须对项目区进行分层,以提高在一定可靠性下的监测和估计的精度,并降低监测成本。碳层划分包括基线碳层划分和项目碳层划分。基线碳层划分的目的是为了分别基线碳层确定基线情景和估计基线碳汇量。项目参与方可根据项目边界内地块上的主要植被状况(如散生木(竹)盖度和年龄、灌木植被(包括小竹丛)的种类和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农地、宜林荒山等)来划分基线碳层。 项目碳层划分包括事前项目碳层划分和事后项目碳层划分。事前项目碳层用于项目碳汇量的事前估计,主要根据竹子造林和竹林经营管理计划来划分。事后项目碳层用于项目碳汇量的事后估计,主要根据竹子造林和竹林经营管理实际发生的情况来划分。但是,无论是事前分层还是事后分层,多个竹种可合并为一个碳层,不同时间营造的竹林也可合并为一层,关键是看其是否具有近似的碳储量、相同的计量参数(如生物量生长速率、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之比、含碳率等)和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等,其目的是降低层内变异性,增加层间变异性,从而降低在一定精度要求下所需监测的样地数量。如果发生自然或人为干扰(如火灾、毁林)导致项目的异质性增加,在每次监测和核查时的事后分层调整时均须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项目参与方可使用项目开始时和发生干扰时的卫星影像来进行碳层划分。 7. 基线碳汇量 根据本方法学的适用条件,基线碳汇量可假定为零,即 0,ΔtBSLC 9 t 1, 2, 3, t*竹子造林项目活动开始后的年数(年) 8. 项目碳汇量 项目碳汇量是指在拟议的竹子造林项目活动的情景下,项目边界内所选碳库中碳储量变化量,减去由竹子造林项目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采用下式计算 tEtPtACTUALGHGCC,,,−ΔΔ1 式中 tACTUALC,Δ 第 t年项目碳汇量( t CO2-e.a-1) tPC,Δ 第 t年项目边界内所选碳库中碳储量年变化量( t CO2-e.a-1) tEGHG,第 t年项目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年增加量( t CO2-e.a-1) t 1, 2, 3, t*竹子造林项目活动开始后的年数(年) 采用下述公式计算项目边界内所选碳库中碳储量的年变化量 tPROJHWPtALSOCtPROJLItPROJSHRUBtPROJBAMBOOtPCCCCCC,_,_,_,_,_,ΔΔΔΔΔΔ 2 式中 tPC,Δ 第 t年项目边界内所选碳库中碳储量的年变化量( t CO2-e.a-1) tPROJBAMBOOC,_Δ 项目情景下,第 t年项目边界内营造的竹林生物质碳储量的年变化量( t CO2-e.a-1) tPROJSHRUBC,_Δ 项目情景下,第 t年项目边界内灌木生物质碳储量的年变化量( t CO2-e.a-1)。针对本方法学,灌木包括小竹丛。 tPROJLIC,_Δ 项目情景下,第 t年项目边界内枯落物碳储量的年变化量( t CO2-e.a-1)。对于集约经营的竹林,枯落物碳储量的变化为零。 tALSOCC,_Δ 项目情景下,第 t年项目边界内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年变化( t CO2-e.a-1)。对于集约经营的竹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变化为零。 tPROJHWPC,_Δ 项目情景下,第 t年收获的竹材生产的竹产品中碳储量的变化量( t CO2-e.a-1) t 1, 2, 3, t*竹子造林项目活动开始后的年数(年) 8.1 竹林生物质碳储量变化量(tPROJBAMBOOC,_Δ ) 的事前估算 10 tBBPROJBAMBOOtABPROJBAMBOOtPROJBAMBOOCCC,,_,,_,_ΔΔΔ( 3) 式中 tABPROJBAMBOOC,,_Δ第 t 年项目边界内营造的竹林地上生物质碳储量的年变化量( t CO2-e.a-1) tBBPROJBAMBOOC,,_Δ第 t 年项目边界内营造的竹林地下生物质碳储量的年变化量( t CO2-e.a-1) 8.1.1 地上生物质碳储量变化 竹林生长发育分为竹林发育成林阶段(大径散生竹林 1-9 年,小径散生竹林 1-5年,丛生竹 1-5 年,混生竹 1-6 年)和竹林成林稳定阶段(大径散生竹林从第 10 年开始,小径散生竹林从第 6 年开始,丛生竹第 6 年开始;混生竹从第 7 年开始)。达到竹林成林稳定阶段后,由于择伐或自然枯损以及新竹的生长,竹林地上生物量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对于事前估计,根据可获得的数据情况,可从下列方法中选择其中一种方法估算发育成林阶段的地上生物质碳储量的变化。 方法 I 如果有拟营造的竹林单位面积生物量随竹林年龄变化的相关方程,则可直接用该方程估算造林后各年度的生物质碳储量和碳储量变化量,直到进入竹林成林稳定阶段为止。此后,假定竹林地上生物质碳储量变化量为零。 方法 II 根据拟营造的竹林的平均胸径、平均高度与竹林年龄的相关方程,再结合单株生物量方程计算平均单株地上生物量,即 , ajDBHjtfDBH 4 ,,DBHtfHajHj5,,, jjABjABBAMBOOHDBHfB 6 式中 jDBH发育到at 时,竹林平均胸径(厘米 jH发育到at 时,竹林平均高(米 ,jjABHDBHf 竹种(组) j 的地上生物量方程(生物量与直径(胸径、眉径、地径)和竹高的相关方程) jABBAMBOOB,,竹种(组) j的平均单株地上生物量( kg.单株-1) at 竹林年龄(年) j 竹种或竹种组 11 然后结合立竹度与竹林年龄的相关方程,计算单位面积竹林地上生物质碳储量 3,,,,,101244,,−⋅⋅⋅⋅⋅BjjtjtjABBAMBOOBAMBOOCFMNBCtjAB7 ,, ajNtjtfN 8 式中 tjABBAMBOOC,,单位面积竹林地上生物质碳储量( t CO2-e.hm-2) tjABBAMBOOB,,,,平均单株地上生物量( Kg.株-1) tjN,对散生或混生竹种,为每公顷立竹度(株 .hm-2;对丛生竹种,为平均每丛的株数(株 .丛-1) BiCF,竹子含碳率( t C t d.m.-1 jM 对散生竹取值为 1;对丛生竹,为每公顷丛数(丛 .hm-2 t 项目开始后的年数(年) j 竹种或竹种组 at 竹林年龄(年); atta− , 其中 a为造林发生的年份 则营造的竹林地上生物质碳储量的变化为 ⎪⎩⎪⎨⎧Δ≤−⋅−∑∑jmequilibriuatjiABBAMBOOtjiABBAMBOOtjiBamboojmequilibriuaTtCCATtijtABPROJBAMBOOC,1,,,,,,,,,,,,0,,_当当9 式中 tABPROJBAMBOOC,,_Δ第 t 年项目边界内营造的竹林地上生物质碳储量的年变化量( t CO2-e.a-1) tjiBambooA,,,第 t 年第 i 碳层 j 竹种(组)的面积( hm2) tjiABBAMBOOC,,,,第 t 年第 i 碳层 j 竹种(组)单位面积竹林地上生物质碳储量( t CO2-e.hm-2) 1,,,, −tjiABBAMBOOC第( t-1)年时,第 i 碳层 j 竹种(组)单位面积竹林地上生物质碳储量( t CO2-e.hm-2) jmequilibriuT,第 j 竹种(组)竹林到达成林稳定阶段所需的时间(年) at 林龄(年); atta− , 其中 a 为造林发生的年份 t 项目开始后的年数(年) 方法 III 如果没有上述方法 I 和方法 II 所需数据,可采用在达到成林稳定前,按平均生长速率计算,即 12 ⎪⎩⎪⎨⎧Δ≤⋅∑∑jmequilibriuajmequilibriujimequilibriuABBAMBOOtjiBamboojmequilibriuaTtTCATtijtABPROJBAMBOOC,,,,,,,,,0,,_当当10 式中 tABPROJBAMBOOC,,_Δ第 t 年项目情景下竹类地上生物质碳储量的年变化量( t CO2-e.a-1) tjiBambooA,,,第 t 年第 i 碳层 j 竹种(组)的面积( hm2) jmequilibriuABBAMBOOC,,j 竹种到达成林稳定阶段时的单位面积地上生物质碳储量( t CO2.hm-2) at 林龄(年); atta− , 其中 a 为造林发生的年份 jmequilibriuT,j竹种到达成林稳定阶段所需的时间(年) t 1, 2, 3, t*竹子造林项目活动开始后的年数(年) 8.1.2 地下生物质碳储量变化 竹林地下生物量通常随着竹林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竹子择伐经营时,通常只移除地上部分(竹秆、竹枝、竹叶),而地下部分(竹蔸、竹根和竹鞭)仍留存于林地中,因此即使竹林到达成林稳定年限后,其地下生物量碳储量通常还会继续增加。竹林地下生物质碳储量的变化可通过竹林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之比和地上生物质碳储量变化计算,即 tjiBAMBOOtjtjiABPROJBAMBOOtjijtjiABPROJBAMBOOtBBPROJBAMBOOARCRCCaa,,,1,1,,,,_,,,,,_,,_ ⋅⋅−⋅Δ−−∑∑11 式中 tBBPROJBAMBOOC,,_Δ第 t 年项目边界内营造的竹林地下生物质碳储量的年变化量( t CO2-e.a-1) tjiBambooA,,,第 t 年第 i 碳层 j 竹种(组)的面积( hm2) tjiABBAMBOOC,,,,第 t 年第 i 碳层 j 竹种(组)单位面积竹林地上生物质碳储量( t CO2-e.hm-2) 1,,,, −tjiABBAMBOOC第( t-1)年时,第 i 碳层 j 竹种(组)单位面积竹林地上生物质碳储量( t CO2-e.hm-2) atjR,j 竹种(组)在竹林年龄为at 时的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之比 1, −atjR j 竹种(组)在竹林年龄为 1 −at 时的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之比 at 林龄(年); atta− , 其中 a 为造林发生的年份 t 项目开始后的年数(年) 13 如果项目参与方没有竹子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之比随竹林年龄变化的相关关系,则可假定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之比为常数。在这种情况下,当竹林到达成林稳定阶段后,地上和地下生物质碳储量的变化均为零。 8.2 灌木生物质碳储量的变化量(tPROJSHRUBC,_Δ )3对于事前计量,可假定灌木生物质碳储量变化为零。对事后监测和计量。根据灌木盖度对项目边界内的灌木生物量进行分层,并估算每层灌木生物量的碳储量。假定一段时间内(第 t1至 t2年)灌木生物量的变化是线性的,基线灌木生物质碳储量的年变化量( ∆CSHRUB_PROJ,,t)计算如下 ∑⎟⎟⎠⎞⎜⎜⎝⎛−−ΔitiPROJSHRUBtiPROJSHRUBtPROJSHRUBttCCC12,,_,,_,_1212 式中 tPROJSHRUBC,_Δ第 t 年项目情景下灌木生物质碳储量的年变化量( t CO2-e·a-1) tiPROJSHRUBC,,_第 t 年 i 灌木碳层灌木生物质碳储量( t CO2-e) i 1,2,3,灌木碳层 t 1,2,3, 自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 t1, t2项目开始以后的第 t1年和第 t2年,且 t1≤ t≤ t2采用下式计算第 t 年 i 灌木碳层内灌木生物质碳储量 12441,,_,,_,,_⋅⋅⋅⋅stiPROJSHRUBstiPROJSHRUBtiPROJSHRUBCFARBC ( 13) 式中 tiPROJSHRUBB,,_第 t 年 i 灌木碳层灌木的平均每公顷地上生物量( t d.m.hm-2) sR 灌木的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之比(无量纲) tiPROJSHRUBA,,_第 t 年 i 灌木碳层的面积 hm-2 sCF 灌木生物量中的含碳率( t C t.d.m.-1),缺省值为 0.47 i 1,2,3,灌木碳层 t 1,2,3, 自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 44/12 将 C 转换为 CO2的分子量比值 3参考“ CDM 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林木和灌木碳储量及其变化的估算工具” 14 灌木平均每公顷生物量的估算方法如下 z 灌木盖度 0.8 t C.hm-2.a-1,则 dSOCt,i 0.8 t C.hm-2.a-1( 19)第 t 年时,项目所有碳层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采用下式计算 ,,,144112Δ∗∗∗∑AL t t i t iiSOC A dSOC a ( 20)式中 ∆SOCAL,t第 t 年时项目情景下土壤有机 碳 储量的年变化量( t CO2-e·a-1) dSOCt,i第 t 年 i 项目碳层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年变化率( tC.hm-2.a-1) At,i第 t 年 i 项目碳层的土地面积 hm2 i 1,2,3,,项目碳层 t 1,2,3,,项目开始以后的时间 1a 1 年 对于集约经营的竹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变化为零,即 ∆SOCAL,t0。 8.5 收获竹产品的碳储量变化(tPROJHWPC,_Δ ) 如果竹子造林项目活动有择伐情况发生,择伐的部分竹材中的碳将以竹产品的形式储存一定时间,而不是立即排放到大气中。对于散生竹类人工林,择伐通常从造林后第 89 年开始,对于丛生竹类人工林,择伐通常从造林后第 45 年开始。我国竹材除传统上用于农业生产和生活工具外,目前主要用于生产竹材人造板,包括竹编胶合板、竹材胶合板、竹材层压板、竹席竹帘胶合板、竹材纤维板和竹材刨花板等,产品17 广泛应用于我国的汽车、火车、建筑、集装箱等工业部门。竹木复合人造板和造纸也是当前利用的一种趋势。竹林到达成林稳定阶段后,收获竹材生产的竹产品( HWP)中的碳将是主要的碳汇来源。本方法学假定 HWP 碳储量的长期变化,等于在产品生产后 30 年仍在使用和进入垃圾填埋的 HWP 中的碳量,而其他部分则假定在生产竹产品时立即排放,采用下述公式计算5 tytytytStemBAMBOOtPROJHWPOFBUCC ⋅⋅Δ∑ ,,,_21 2ln30tyLTtyeOF⋅− 22 式中 tPROJHWPC,_Δ第 t年项目产生的竹产品碳储量的年变化量( t CO2-e.a-1) tStemBAMBOOC,,第 t年项目采伐的竹秆生物质碳储量( t CO2-e)。如果采伐的竹子是以竹秆鲜重计,则应将鲜重通过含水率换算成干重,然后转化为 CO2的量。如果采伐利用整株竹子(包括枝和叶),则为地上生物量中的碳储量。 tyBU 竹子采伐用于 ty类竹产品的利用率( ),即竹产品生物量占采伐收获量的百分比。 tyOF 根据 IPCC一阶指数衰减函数确定的、 ty类竹产品在生产后 30年仍在使用或进入垃圾填埋的比例(无量纲)。 ty 竹产品种类 tyLT ty类竹产品的使用寿命 年 t 1, 2, 3, t*竹子造林项目活动开始后的年数(年) 8.4 项目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的估计 对于项目事前估计,由于无法预测项目边界内的火灾发生情况,因此可以不考虑森林火灾造成的项目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即 GHGE,t0。对于项目事后估计,由于竹子造林项目活动引起的项目边界内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为6 tLIEtBAMBOOEtEGHGGHGGHG,,,,,23 式中 EGHG第 t年由于竹子造林项目活动的实施引起的项目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 t CO2-e.a-1 5根据 2006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的一阶衰减函数修改而来。 6参考“ CDM 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导致的生物质燃烧引起的非 CO2 温室气体排放的估算工具” 18 tBAMBOOEGHG,,第 t年项目边界内火灾导致的竹子地上生物质燃烧引起的非 CO2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 t CO2-e.a-1。 tLIEGHG,,第 t年项目边界内火灾导致的竹林枯落物燃烧引起的非 CO2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 t CO2-e.a-1。 t 1, 2, 3, t*竹子造林项目活动开始后的年数 年 火灾引起竹林地上生物质燃烧造成的非 CO2温室气体排放,使用最近一次项目核查时各碳层竹林地上生物量数据和燃烧因子进行计算。第一次核查时,无论自然或人为原因引起竹林火灾,其非 CO2温室气体排放量都假定为 0。 29825001.024,,,,,_⋅⋅⋅⋅⋅⋅∑ ONCHitiBAMBOOtiburntBAMBOOEEFEFCOMFbAGHGlast24式中 tBAMBOOEGHG,,第 t 年项目边界内火灾导致的竹子地上生物质燃烧引起的非CO2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 t CO2-e.a-1。 tiburnA,,第 t 年 i 项目碳层发生火烧的面积( hm2) lasttiBAMBOOb,,火灾发生前,项目最近一次核查时第 i 项目碳层的竹子地上生物量( t d.m·hm-2),详见 8.1.1 节。如果只是发生地表火,即竹子地上生物量未被燃烧,则lasttiBAMBOOb,,设定为 0 COMF 竹林燃烧系数(无量纲) 4CHEF CH4排放因子( g CH4·kg 燃烧的干物质 -1) ONEF2N2O 排放因子( g N2O·kg 燃烧的干物质 -1) 25 CH4的全球增温潜势,用于将 CH4转换成 CO2当量 298 N2O 的全球增温潜势,用于将 N2O 转换成 CO2当量 i 1, 2, 3
展开阅读全文

最新标签

网站客服QQ:123120571
环境100文库手机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