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配额管理与交易机制初探.ppt

返回 相似 举报
中国碳配额管理与交易机制初探.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中国碳配额管理与交易机制初探.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中国碳配额管理与交易机制初探.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中国碳配额管理与交易机制初探.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中国碳配额管理与交易机制初探.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碳配额管理 与交易机制初探 2010年 7月 26日 理论和实践表明,采用“ 政府协调和市场机制相结合 ”是控制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佳方式。政府管控排放总量,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可不以经济增长为代价,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欧美等发达国家正是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建立碳市场,开展碳交易切实实现了经济向“高收入、低排放”的方向发展。 中国政府历来 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温家宝总理 2009年 12月 18日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指出,“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 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的发展中国家,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当前,寻找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碳配额管理和碳市场建立方面,应充分考虑到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未来经济发展还将伴随着一定程度上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合理增长的具体国情,所以制定减排目标不能学习发达国家控制和削减排放总量的方式,碳配额的分配与管理应以减少单位排放强度为目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建立以“统一的法律体系,统一的登记注册系统,统一的核定、核查方法和统一的期现货交易清算平台”为标志的 “四统一”碳交易市场 ,作为承载碳交易的平台和场所,开展风险可控、交易顺畅、方便高效的碳交易。这种碳配额管理和交易模式既充分尊重了我国现阶段的特殊国情,又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对实现控制和削减排放量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好办法。 前言 目录 1 碳交易的起源 碳交易的概念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碳交易的理论基础 碳交易的实践基础 碳交易的法律基础 2 碳市场的建立与发展 3 碳市场建立的基础条件 4 碳市场的交易主体与交易流程 5 建立国内碳交易市场的设想和建议 6 Q 分布在除西藏、广西、陕西、上海外的 27个省、市、自治区。 CERs万tCO2e浙江, 4 , 9 2 4 . 4 , 28.31辽宁, 9 8 6 . 0 , 5.67四川, 4 7 5 . 9 , 2.74其他, 1 , 9 3 3 . 1 , 11.11山东, 3 , 5 9 6 . 5 , 20.68江苏, 5 , 4 7 6 . 9 , 31.49签发量(万tCO2eH F C 分解, 13910 , 79.98N 2 O 分解, 1 1 1 1 , 6.39其他, 8 5 4 , 4.91可再生能源, 1518 , 8.73碳交易的理论基础 经济活动中对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 , 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 另一方面使得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 , 最终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 。 企业在化石能源的使用过程中增加了自身的经济利益 , 但却没有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而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 庇古理论认为 , 要解决这一问题 , 需要引入政府 , 对排放温室气体的企业进行征税或者收费 。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 执行成本过高使得征税或者收费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 但政府在解决外部性问题上所扮演的关键性角色却成为了共识 。 因此人们开始尝试在政府主导和参与下 , 以交易的方法来控制和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 , 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 在科斯产权理论的启发下 , 一些国家开始尝试制定相关法律 , 明确温室气体排放权利的归属 , 将温室气体排放权的外部性问题转化为内部性问题 , 这样 , 企业对大气资源的使用就成为对自身资源的使用 , 就有了更多关心环境和治理污染的动力 。 “政府制定温室气体排放上限 , 分配温室气体排放权来解决温室气体的外部性问题 ”这一实践的理论来源正是科斯产权理论 。 碳交易的产生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 , 温室气体排放是外部性问题 , 科斯的产权理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 , 与传统的征税和收费理论相比 , 产权理论通过界定温室气体排放权的归属 , 用市场来进行碳资源的合理配置 , 能够以更低的执行成本解决这一问题 。 外部性理论 产权理论 碳交易的实践基础 1970年生效并于 1977年修正的 清洁空气法 详细规定了所有主要污染源的排放标准 ( 法定上限 ) ; 在 清洁空气法 的执行过程 中 引入更 为 灵活的做法 , 允许污染物排放量比法定标准低的工厂可以将其超额治理的污染物排放量作为信用储存起来 , 并允许其与其它工厂交易这些信用 , 形成了 排污权交易的雏形 。 美国排污权 交易 运用产权理论来解决环境问题的第一次尝试 , 其核心是 “ 排放削减信用 ” ( Emission Reduction Credits, ERCs) 。 ERCs是排污权交易计划里交易的 “ 商品 ” , 如果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水平低于法律的规定要求 , 污染源就可以向官方机构申请超量治理证明 , 在得到认可后 , 这部分超量治理证明就是 “ 排放削减信用 ” 。 除了规定了排污权交易的 “ 商品 ” , 联邦环保局还规定了 4种排污权交易的方式 , 分别为 “ 补偿 ” ( offset ) 、 “ 泡泡 ”( bubbles ) 、 “ 银行 ” ( banking ) 和 “ 容 量 结 余 ”( netting) 。 联邦环保局排污权交易计划 与 “ 联邦环保局排污权交易计划 ” 不同 , 该计划没有使用 “ 排放削减信用 ” , 而是使用了 “ 排放总量控制 ” 作为控制手段 。 酸雨计划 的成功推行 , 充分体现了排污权交易能够保证环境质量和降低达标费用的两大优势 酸雨计划 只有建立合理的法律和交易制度,排污权交易实践才能获得成功 碳交易的法律基础 为了缓解人与自然环境的冲突 , 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 , 在联合国的倡议和督促下 , 多个国家通过一系列谈判 , 共同签署了 京都议定书 , 作为国际社会限制和削减因为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共同纲领和行动指南 。 清洁发展CDM 联合履约JI 排放 贸易 ET  按照 议定书 的规定 , 根据 “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 原则 , 发达国家在 2008到 2012年的第一承诺期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应低于 1990年排放总量的 95, 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时期不承担减排责任 。  为了帮助发达国家更好的实现温室气体减排 , 议定书 还允许发达国家通过交易的方式来完成各自的减排目标 。 减 排 目 标 减 排 三 机 制 目录 1 碳交易的起源 2 碳市场的建立与发展 碳市场的初创 碳市场的类型 国际碳市场的现状与发展 国内碳市场的基本情况 碳市场发展的启示 3 碳市场建立的基础条件 4 碳市场的交易主体与交易流程 5 建立国内碳交易市场的设想和建议 6 Q A 碳市场的初创 在 1999年秋季 , 因创造性的使用甲烷的再加工工艺和废气处理技术 , 美国电力企业赞仁替代能源公司的二氧化碳排放额出现了盈余 , 恰巧这时 , 加拿大安大略电力公司却因为新机组投入运行而需要更多的排放许可证 , 在全球利率期货之父桑德 ( Sandor) 博士的大力帮助和推动下 , 芝加哥环境金融产品公司成功代理了加拿大电力企业向美国赞仁替代能源公司购买 250吨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 。 这次参与并组织代理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的成功 , 使桑德博士清楚地认识到碳交易的巨大潜力以及缺乏专业性市场对交易效率的制约 。 从此桑德博士开始研究并着手建立以组织碳交易为目的的专业性市场 。 在他的研究 、 倡导和直接参与下 ,2003年 , 全球第一家碳交易市场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得以创立 , 桑德博士也因此成为全球碳排放市场的创始人 。 全球首家碳市场的出现 与美国不同 , 欧盟 ( EU, European Union) 作为 京都议定书 最早签约的国家集团 , 为了帮助成员国履行 京都议定书 的减排承诺 , 熟悉和利用按照 京都议定书 中规定的三种减排机制进行排放权贸易 , 经过各成员国一致协商 , 确定了一种适合欧盟的碳交易体系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 EU ETS。 欧洲及其他碳市场的建立 碳市场的类型 强制减排市场 与 自愿减排市场 配额型交易市场与 项目型交易市场 现货交易市场 与 期货交易市场 对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专门法律规定的排放总量 , 纳入减排规划中的企业需要达到法律强制减排要求 企业之间通过相互约定 , 自愿共同遵守减排承诺 在以碳排放配额为标的商品的碳交易市场中 , 交易者必须在 “限量与贸易 ”体制下购买由管理者制定 、 分配的减排配额 。 项目型交易市场的标的商品是依据 京都议定书 中规定的清洁发展( CDM) 和联合履约 ( JI) 减排机制 , 通过实施减排项目 , 获得的核定减排凭证 。 碳现货贸易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或政府调节排放配额或核定减排凭证的余缺 碳期货市场为企业或政府提供回避或转移减排风险的工具 , 并通过期货交易发现排放配额和核定减排凭证的远期价格 国际主要碳市场名称与类型 市场名称 所在国家 交易标的 市场基础 市场类型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 Chicago Climate Exchange, CCX 美国 排放配额; 减排凭证 自愿承诺 期货 现货 欧洲气候交易所 European Climate Exchange, ECX 英国 排放配额; 减排凭证 强制减排 期货 现货 环境交易所( Bluenext) 法国 排放配额; 减排凭证 强制减排 期货 现货 北欧电力库 ( Nord Pool) 挪威 排放配额; 减排凭证 强制减排 期货 现货 欧洲能源交易所( EEX) 德国 排放配额; 减排凭证 强制减排 期货 现货 蒙特利尔气候交易所( Montreal Climate Exchange, MCeX) 加拿大 排放配额 强制减排 期货 现货(筹备) 澳大利亚气候交易所 Australia Climate Exchange, ACX 澳大利亚 减排凭证 自愿承诺 期货 现货 印度全国商品和衍生产品交易所( NCDEX) 印度 减排凭证 自愿承诺 期货 现货 国际碳市场的现状与发展 世界银行在 2007年 6月的报告中指出 , 与 2005年相比 , 2006年全球的碳交易量增长了三倍 , 达到了312亿美元 ( 约合 150亿英镑 ) 。在 2007年里 , 伦敦国际金融服务局公布的碳交易市场报告表明 ,国际碳交易的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 2007年全球碳排放交易量约合 29.83亿吨二氧化碳 , 比 2006年17.45亿吨二氧化碳的交易量上升了 70% 左右 。 其中大多数交易量来自对排放配额的交易 。 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 ,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的交易额将达到甚至超过 1500亿美元 , 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全球第一大 商品 市场 。 按照国际知名的商业调查机构SBI2009年的研究报告预测 ,如果美国政府承诺参与减排交易 , 那么全球碳市场交易量将急剧攀升 , 到 2013年可能达到 6690亿美元 , 作为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第七大人均排放量的大国 , 美国的份额将达到 1170亿美元左右 。 近年国际碳市场发展情况 碳市场的发展态势 国际碳市场的现状与发展(续) 05101520253035402 00 6/ 2/ 62 00 6/ 4/ 42 00 6/ 6/ 52 00 6/ 8/ 12 00 6/ 9/ 272 00 6/ 11 /232 3/ 01 /2 0072 1/ 03 /2 0071 8/ 05 /2 0071 6/ 07 /2 0071 1/ 09 /2 0070 7/ 11 /2 0070 8/ 01 /2 0080 5/ 03 /2 0080 6/ 05 /2 0080 2/ 07 /2 0082 8/ 08 /2 0082 4/ 10 /2 0082 2/ 12 /2 008交易量(手)€0€5€10€15€20€25€30€35价格(欧元/吨)交易量 结算价01 , 0 0 0 , 0 0 02 , 0 0 0 , 0 0 03 , 0 0 0 , 0 0 04 , 0 0 0 , 0 0 05 , 0 0 0 , 0 0 06 , 0 0 0 , 0 0 07 , 0 0 0 , 0 0 08 , 0 0 0 , 0 0 09 , 0 0 0 , 0 0 014/ 03/ 200815/ 04/ 200814/ 05/ 200811/ 06/ 200809/ 07/ 200806/ 08/ 200803/ 09/ 200801/ 10/ 200829/ 10/ 200826/ 11/ 200824/ 12/ 2008交易量(手)€ 1 2 . 0 0€ 1 3 . 0 0€ 1 4 . 0 0€ 1 5 . 0 0€ 1 6 . 0 0€ 1 7 . 0 0€ 1 8 . 0 0€ 1 9 . 0 0€ 2 0 . 0 0€ 2 1 . 0 0€ 2 2 . 0 0€ 2 3 . 0 0价格(欧元/吨)交易量 日结算价2006~2008年欧洲气候交易所排放配额交易情况 2008年欧洲气候交易所减排凭证( CER)交易情况 国内碳市场的基本情况 国内碳交易的诞生  日渐突出的工业发展与环境冲突,已经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重视和关注。对一些地区和行业,政府已经制订了限制和约束破坏环境的法律法规,一大批企业也已经通过积极参与按照 京都议定书 中的“清洁发展机制”开展的各类 CDM项目,进行着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工作。 目前国内经营与排放权有关的市场有十余家 , 其中相当部分的市场是以排污权为交易对象 , 主要以经营碳排放交易为对象 , 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市场只有北京环境交易所 、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三家 。 从市场规模和发展情况上看 , 三家交易所在碳市场建设和开展碳交易方面尚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在没有立法基础上的自愿承诺型减排市场,企业参与的 动力不足 减排目标和审核注册标准的差异造成了 交易障碍 缺乏配套的碳交易期货市场,排放权蕴含的 未来风险 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碳市场发展的启示 通过法律或具有法律效力的内部协议 , 确定减排目标以及实现方式是碳市场建立和发展的基础 。 碳减排的目标 、 碳市场的类型和交易对象等方面必须与实际国情相符 。 强制减排的交易在功能 、 作用方面明显优于基于自愿减排市场 , 如果条件具备 , 应该建立强制减排类型的碳市场 。 目录 1 碳交易的起源 2 碳市场的建立与发展 3 碳市场建立的基础条件 碳市场建立的必要技术 碳市场建立的系统支持 4 碳市场的交易主体与交易流程 5 建立国内碳交易市场的设想和建议 6 Q A 碳市场建立的基础条件 减排的立法是市场建立和发展的核心基础 科学实用的核定核查减排量的方法是碳市场建立的先决条件 “存放”碳配额的登记结算系统为碳市场的存在铺垫了基石 建立碳市场,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减排目标的实现,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作为一种出现不到十年的新型市场类别,在如何建立碳市场的问题上,我们面临着挑战,成功的关键在于 碳市场建立的必要技术 准确地确定温室气体排放企业的实际排放量,为排放配额的发放以及减排效果的检验和检测提供科学依据,是碳市场交易结果得到认可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碳排放量的监测制度 在核查环节 , 先由权威部门指定第三方核查机构 , 核查机构通过对企业出具的排放报告进行审计和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 , 以确定企业排放报告的真实性 , 企业上报实际排放量报告时 , 必须要附带核查机构的核查意见 。 核查机构在进行审计核查时 , 必须按照相关法规规定的程序进行 , 这种对核查机构的操作规范要求保证了其核查结果的真实客观性 。 碳市场建立的必要技术(续一) 碳排放监测 的整体原则 完整性 一致性 透明性 真实性 节约成 本 可靠性 基于计算的方法 基于测量的方法 企业以每年投入的原材料的总量为基础 , 挑选实验或者经验得出的每种燃料燃烧排放 CO2 的相关参数 ,带入相应的公式 , 核算出总排放量的数据 .此外 ,企业也可以产出总量为基础数据 , 来核算 CO2 的总排放量 对不同的排放源,企业采用单位时间抽样的方法,使用 CO2排放量测量工具连续测量温室气体的浓度,然后根据相关规定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折算成年度总排放量。 监测 方法 碳市场建立的必要技术(续二)  首先核查机构应具有较高的资质条件 , 具备可以完成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计算和测量的水平 , 以及审核企业相关报告的水平  核查机构的审核工作必须具有规范的程
展开阅读全文

最新标签

网站客服QQ:123120571
环境100文库手机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