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加强协作实现联动发展的意见.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关于支持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加强协作实现联动发展的意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支持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加强协作实现联动发展的意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支持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加强协作实现联动发展的意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支持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加强协作实现联动发展的意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支持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加强协作实现联动发展的意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 发改地区〔2018 1248 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怕打二支持山西省与京津冀 地区加强协作实现联动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 交通运输部、水利部、文化和旅游部、卫生健康委、应急部、人 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能源局、林草局、铁路局、民航 局、铁路总公司 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发〔 2015 16 号)和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 转型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42 号),进一步推动山西省与 京津冀加强协作实现联动发展,我们牵头制定了关于支持山西 一1- 省与京津冀地区加强协作实现联动发展的意见。经商京津冀协 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现印发你们,请推动落实好相关工作。 附件关于支持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加强协作实现联动发展的 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2018年 8 月 30 日印发 一 2 一 附件 关于支持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加强协作 实现联动发展的意见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 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加快周边地区与京津冀融 合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客观要求。山西省与京津冀毗邻,加 强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协作联动,有利于增强京津冀对中西部地区 的辐射带动作用,是新时代优化区域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 要举措。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发〔2015〕 16号)和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 转型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42号),支持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 加强协作实现联动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 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 主线,紧紧围绕推动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山西 省资源优势、地缘优势、生态优势、历史文化优势,着力推动生态 环境联防联治、清洁能源保障供应、科技创新通力合作、产业发展 分工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医疗教育资源共享,形成山西省与 京津冀协同联动发展、互惠互利共赢新格局,把山西省建设成为京 津冀向中西部地区辐射的战略支撑带。 ( 基本原则 坚持服务大局、协同联动。按照京津寞协同发展战略要求,服 从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加强京津冀地区与山西省协同联动, 支持京津冀相关优质资源和产业向山西辐射扩散,带动山西经济社 会发展。 坚持统筹协调、分类对接。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强化山 西省主体责任,推动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有组织地开展各层次、吝 领域分级分类对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开创区域联动发展 新局面。 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以改革为动力,破除束缚区域合作 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山西省与京津冀联动发展新机制。把联 动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驱动上,筑牢创新理念、营造创新环境、搭 建创新平台,形成区域创新发展良好氛围。 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 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顶层设计、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 消除行政壁垒和市场障碍,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要素资源合理 流动,实现区域资源优化整合。 ( 主要目标 到 2022 年,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联动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生态环境、清洁能源、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医疗教育 等重点领域合作取得实质性突破,合作机制基本形成,协作水平进 一步提升。 到 2035 年,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联动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 面全面形成,山西省整体发展水平、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步提升,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二、推进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共筑区域绿色屏障 ( 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支持山西省全面开展大气 污染防治,进一步提升区域精准治霆能力和水平。加大“煤改气” “煤 改电”“超低排放热电厂集中供暖”等冬季清洁取暖工程、农村电网升 级改造的资金补贴力度。积极支持阳泉、长治、晋城三市申请纳入 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范围。依法依规淘汰钢铁、焦化、 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落后产能。 ( 构筑京津冀绿色生态屏璋。大力推进“两山七河”生态 治理,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加大太行山、吕梁 山自然生态保护和恢复力度,支持山西省实施太行山绿化、三北防 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加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淤 地坝除险加固、黄土高原源面保护、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 加快汾河、桑干河、淖沱河、漳河、沁河、谏水河、大清河的综合 治理,重点支持永定河上游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落实京津冀三省 市永定河生态用水保障措施,协同共建永定河绿色生态河流廊道。 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山西省与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 治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白洋淀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支持山 西省积极申请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 ( 建立区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加强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 生态补偿合作,完善生态保护市场机制。加大对晋西北生态公益林 保护力度,将符合条件的林地纳入国家级公益林范围,享受森林生 态效益补偿政策。推动山西省加快构建生态治理多元化投入制度, 建立健全环境治理财政投入长效机制,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生态 环保领域。 三、提升清洁能源保障能力,增进区域能源合作 ( 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加大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加 快完善输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雄安新区及京津冀地区煤 层气供应。支持山西省融入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因地制宜发 展光伏、风电、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稳步推 进山西大型光伏基地、风电基地和其它分散式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建 设,增加京津地区对山西省清洁能源的消纳。鼓励山西省探索建立 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综合补偿机制,支持山西省与京津冀建立能源结 构调整基金,重点支持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 ( 扩大晋电外输规模。支持山西省煤电产业有序发展,在 落实受端市场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煤电化解过剩产能的情况,协调 跨省输电通道及配套电源点建设,优化电力通道布局。通过资本注 入、股权置换、兼并重组、股权划转等方式,支持京津冀企业与山 西省电力企业开展合作。支持山西省扩大跨省电力市场交易规模, 加快在电力现货市场、发用电计划、配售电侧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 节的改革,扩大对京津冀地区送电规模。 四、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 增强协同创新能力。支持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开展技术 创新合作,支持山西省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推动 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合与京津冀的技术交 易市场对接,促进信息共享,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扩大交易范围。 支持设立能源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有序引导京津科技资源向山西集 聚,实现能源清洁高效转化利用。加强山西省与京津冀科技人才制 度衔接,探索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人才培养和人才流动机 制。支持山西省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 共建创新合作平台。支持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山 西省企业为主体,联合京津冀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产 业上下游企业共建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在新兴产业和关键领域开 展联合攻关,深度推进产学研用合作。鼓励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采 用异地共建、托管、飞地等方式共建吝类园区,支持共同出资与社 会资本合作成立产业投资基金,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合作平台建设。 强化山西省与京津冀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的对接,鼓励国家 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在山西省转移转化。研究建立产业转移项目投资 共担和收益共享机制。 五、强化资源优势互补,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七卜 护 ( 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互补、 互利共赢。鼓励京津冀地区优势资源向山西省辐射和扩散,促进山 西省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支持山西省发展 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 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支持山西省 发展有机旱作和功能农业,着力推进面向京津冀市场的特色优质农 产品供应基地和“中央大厨房”建设。加快山西(阳泉)国际陆港 物流园建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 基地建设,合作共建环渤海区域商贸物流大体系。 ( 深度推进文化旅游养老合作。进一步完善山西省与京 津冀地区旅游合作机制,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共同开发跨省域旅游 精品线路,多方位联合推广、合作开发市场,实现旅游产业、旅游 市场、旅游信息和旅游管理一体化。发挥山西红色革命传统优势, 挖掘红色文化精神内涵,打造革命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区,培育一批 有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支持山西省建立健全有效吸引京津 冀大型旅游企业参与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开发的政策机 制。鼓励山西省开拓京津冀康养产业市场,支持设立养老服务业发 展投资基金,推动大同、忻州等地打造综合康养产业区,支持和指 导大同市按程序申报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 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互联互通 ( 加快通道规划建设。加快完善覆盖山西省、连接京津 寞的交通网络。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同步建设山西省愉次一昔阳与 6 河北省赞皇一昔阳高速公路,加快山西省与河北省平远堡、加斗、 下洗等出口的省际衔接,推进省际通道互联互通。支持山西省连接 京津冀的铁路建设,加快忻州一雄安铁路客运专线前期工作,推进 长治经邯郸至聊城高铁规划研究。支持山西省参股京津冀城际铁路 发展基金,有效推动连接山西省与京津冀的轨道交通设施建设。支 持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开展民航合作,提升太原区域枢纽机场功能, 推进省内支线机场改扩建工程,构建航空快速运输通道。支持山西 省探索开展低空空域改革试点,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 ( 推进信息网络一体化。以宽带普及提速和网络融合为 重点,统筹规划建设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 信息基础设施。支持国家级、行业级数据库落户山西,加强山西省 基础宽带网络建设,加快互联网骨干节点升级。推动山西(阳泉) 智能物联网应用基地试点建设。加快山西省与京津冀数据开放共享, 提高区域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信息一体化发展的长效协同机 制。支持山西省融入京津冀信用合作机制,开展跨区域、跨领域联 合奖惩,强化信用应用。 七、促进教育医疗联合共建,实现公共服务共享 ( 加强与京津冀地区教育合作。推进京津两地高等院校 与山西省高校合作,引导和推动高等学校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共享, 支持联合办学、合作招生。支持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省属院 校加入京津冀高等学校联盟,以师资队伍培训交流、优质课程资源 共享、实验实训基地共建等方式开展“点对点”合作,提升高等教育 服务水平。加强中小学校际间交流合作,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创新 职业教育模式,建立面向京津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服务机制,做好 人力资源保障。 ( 加强与京津冀医疗资源共享。推动在京优质医疗卫生 资源通过对口支援、共建共管、办分院等方式向山西发展,组建医 疗联合体或医院集团,支持京津重点医院的专业特色科室入驻山西。 加强与京津冀地区医疗资源交流互动,推动实施区域内就医一卡通, 完善门诊通用病例、双向转诊等合作机制。积极与京津冀地区建立 高效远程医学咨询网络服务中心及远程医疗系统。加快推动山西与 京津冀地区建立完善地方病、重点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亭件联防 联控和信息共享机制。发挥优势,共建具有康养一体化功能的医疗 机构和综合服务中心。 八、完善工作保障措施,推进区域联动发展 ( 建立合作机制。强化区域协作,建立省际联席会议、 负责同志定期会晤制度等工作协调机制。支持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 加强绿色金融合作,服务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和区域能源合作。推动 行业商会(协会)建立跨区域联盟,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在推进 区域合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全社会参与、共同促进区域合作 的良好局面。 ( 加强协同联动。 山西省加强组织领导,增强自觉性和 主动性,统筹推进与京津冀三省市协作联动各项工作。京津冀三省 市与山西省共同研究制定行动计划,做好协同配合工作。国务院有 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强化指导和支持。 (十九)营造合作共赢环境。加强舆论引导,做好政策解读和 宣传,及时公布重大事项进展情况,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 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主动参与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协同联动发 展的良好氛围。 2 曰 . 丫
展开阅读全文

最新标签

网站客服QQ:123120571
环境100文库手机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