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长期能源发展及及碳排放情景分析研究.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中国中长期能源发展及及碳排放情景分析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中国中长期能源发展及及碳排放情景分析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中国中长期能源发展及及碳排放情景分析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中国中长期能源发展及及碳排放情景分析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中国中长期能源发展及及碳排放情景分析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国中长期能源发展及碳排放情景 分析研究 部门分报告之一 中国交通运输部门中长期能源发展与碳排放情景设计及其结果分析 P1-50 北京能源效率中心 朱跃中 部门分报告之二 中国中长期钢铁工业提高能效与碳排放情景分析研究 P51-90 北京能源效率中心 刘志平 2 中国中长期能源发展及碳排放情景 分析研究 部门分报告之一 中国交通运输部门中长期能源发展与碳排放情景设计及其结果分析 北京能源效率中心 朱跃中 3 总课题组组长 周大地 研究员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所长 戴彦德 研究员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所长助理 分课题组长 朱跃中 助研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效率中心 报告执笔人 咨询专家 吴文化 副研究员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综合运输所 副主任 李宏范 处长 交通部体改司经济协调处 刘志峰 高工 中交企协交通能源管理委员会 副理事长 总校审改 戴彦德研究员 4 目 录 一、方法论介绍 6 (一)情景分析法简介 . 6 (二)本项目研究方法的考虑 . 6 二、 LEAP 模型分析框架及影响因素 7 (一) LEAP 模型分析框架 7 (二)主要影响因素 . 9 1、宏观社会经 济因素 9 2、燃料效率水平 9 3、政策因素 9 三、情景分析与预测方案选择 10 (一)参考方案的基本情景假定 . 10 1、宏观社会经济的基本假定 10 2、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基本假定 11 3、交通运输结构的基本假定 12 4、燃料效率水平的基本假定 14 5、环境因素的基本考虑 15 (二)交通模式变化方案的基本情景假定 . 16 (三)高效清洁方案的基本情景假定 . 18 四、模型预测所需的基本输入数据 19 (一)城市客运 . 19 1、模型预测中所需的参数与数据 20 2、具体指标的推算说明 20 3、相关的背景 研究 22 (二)货运与城间客运 . 23 1、模型预测中所需的参数与数据 23 2、具体指标的推算说明 24 3、相关的背景研究 24 五、模型预测结果分析 26 (一)参考方案 . 27 1、基本输入数据 27 2、预测结果分析 29 2.1 能源需求结果分析 29 2.2 碳排放结果分析 31 (二)交通模式变化方案 . 32 1、基本输入数据 32 2、预测结果分析 35 5 2.1 能源需求结果分析 35 2.2 碳排放结果分析 37 (三)高效清洁方案 . 38 1、基本输入数据 38 2、预测结果分析 40 2.1 能源需求结果分析 40 2.2 碳排放结果分析 42 (四)不同方案结果的分析比较 . 43 1、能源需求结果比较 43 2、碳 排放结果比较 45 六、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46 (一)主要结论 . 46 (二)政策建议 . 49 主要参考文献 51 6 一、方法论介绍 (一)情景分析法简介 在进行项目评估或者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进行预测研究时,人们往往会借助一些分析工具辅助他们的决策或研究工作。特别是 70 年代计量经济学的快速发展,为这些工作提供一系列的预测分析模型工具。对能源预测(如能源需求预测、油价预测、石油市场预测等等)而言,人们经常采用的预测方法主要是趋势外推法,其基本方 法是从现状出发,根据人们对发展趋势的认识,推测未来可能的状态。外推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如加总式的部门分析法,各种数量经济模型方法等。这类方法比较符合人们通常的思维方式,可以较充分地考虑人们已经认识到的一些规律和约束条件。但是,趋势外推方法也有其缺点和局限。如在经济系统本身结构性变化比较大时,这些模型方法往往难以模拟这些变化,尤其是在预测时段较长时,这种局限尤为明显。 近十多年来,国际上一些机构开始采取情景分析的方法,对所要预测的对象进行分析研究。所谓情景,它既不是预言,也不是预测,它只是展示了未来可能的发展 方向。在设计情景时,每个人都会对未来的蓝图进行构想,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构想。在进行情景设定 1之前,人们需要对过去的发展历史现状进行回顾分析,然后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一系列合理的( Plausible)、可认可的( Recognizable)、大胆的( Challenging)、自圆其说( Internal Consistently)的假定,或者说确立某些未来希望达到的目标,然后再来分析达到这一目标的种种可行性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情景分析可以分为描述型和标准型两种类型。在描述型情景里,政策措施、经 济状况和技术水平等等因素在未来的发展中不会发生突变,而是处于一种渐进的状态之中;而在标准型情景中,则可以对某些因素进行有目的性的设定。在进行情景设定时,通常都需要借助一些模型工具,将具体的阐述进行量化,然后得出相应的预测结果。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其目的不是要得出具体的预测结果,而是通过描述采取不同的技术、经济及政策措施后,展示出未来不同的发展前景,从而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二)本项目研究方法的考虑 对中国的交通运输部门而言,未来能源需求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中国采取何种交通运输模式、未来交通运输格局 如何、交通工具的能效水平状况、未来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的发展关系、人均 GDP 增长与交通需求的取向等等。也就是说,中国交通运输部门在未来 10 多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其交通部门的系统结构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变数,因而采用情景分析法预测我国未来交通运输部门的能源需求,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摆脱传统计划经济分析模式的束缚,能够进行国内外横向对比,能够充分反映科技进步对未来中国交通运输系统的作用,能够对未来交通部门的能源需求及能效水平进行更客观和深入的分析,也似乎更能反映未来我国交通部门能源效率水平提高趋势。 我们也认识到, 情景分析方法只是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个平台,它可以拓宽和理顺我们的研究思路,使我们能够充分考虑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不确1 该处的情景设定主要是对一些定性分析指标的量化过程。 7 定性因素(经济增长前景、城市化率、人口增长状况、科技进步程度、届时的宏观政策乃至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取向、行为)对该研究对象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可以征求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对未来可能的不确定影响因素进行分类、组合,设计出该领域发展最可能的情景。此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适合的定量分析工具,帮助我们对一些指标进行量化,借助模型工具得出不同情景下的发展状况,然后对这些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 相应的措施建议。 在本研究项目中,课题组采用了 LEAP 模型预测分析了在未来不同情景下的中国交通运输系统的能源需求及其排放。 LEAP 模型是由斯德哥尔摩环境协会与美国波士顿大学( SEI-Boston)共同开发的一个自下而上的计量经济模型,它可以根据终端用能的变化设置不同情景进行预测分析。具体而言,模型使用者可以基于目前状况以及对未来社会、经济和能源发展的不同理解,设定一系列的情景(情景设计),并将相应的量化指标输入到模型当中,最后对不同方案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LEAP 模型可以针对种种“如果那 么”的问题,进行预测分析,如对城市交通而言,模型使用者可以引入诸如“如果未来出现更多的交通高效燃烧技术,结果会怎么样”;“如果交通车辆能够使用洁净燃烧技术,那么未来能源需求会有什么变化”;“如果未来公共交通占主体,它会交通能源需求以及排放产生什么影响”等等问题,根据研究需要,模型使用者还可以综合方方面面的考虑,再设计出几种方案进行敏感性分析。 二、 LEAP模型分析框架及影响因素 (一) LEAP 模型分析框架 考虑到研究内容的完整性与数据收集的可获得性,本研究报告的交通运输系统可以分为城市客运、城间客 运、货运三部分。城间客运与货运主要通过公路、铁路、水路、航空以及管道等运输方式来完成,城市客运主要指城市内部公共运输,主要由道路交通和地铁(轻轨)等方式完成。具体划分详见框图 2-1。相应地,交通运输部门能源需求预测也由三部分组成,城间客运、货运及城市客运的能源消费。 城间客运和货运的能源需求预测基于未来我国客货运周转量的增长状况。首先综合国内权威研究机构对我国未来不同时期的客货运量、客货周转量的预测,得出预测期内不同时段的客货运结构(运输结构)以及各自提供的客货周转量。然后根据不同运输方式在预测期内可能达到 的能源效率水平,也就是不同运输方式换算周转量单耗,得出未来不同时段的城间客运和货运的能源消费量。该方案结合了中国碳排放项目宏观情景分析报告参考情景的基本假定 2,此处课题组将其定义为 REFERENCE 方案,也就是未来希望发生的情景;与 BAU 方案和FROZEN 方案有所区别,在此方案的基础上,课题组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时交通运输结构构成,并结合未来我国 GDP 增长状况、届时的科技进步因素贡献率、国民的消费观念、政府政策法规引导作用等等因素,确定不同方案在不同时段可能的运输结构指标,预测届时城间旅客 运输和货物运输的能2 所谓参考情景,项目组定义为是以 最希望、有可能发生 为主要特点,该情景假定“十五”期间中国政府制定的宏观社会 /经济 /能源 /环境目标可以中等程度执行,并能取得一定效果;以后的 1020 年里, 则根据届时的社会发展趋势为依据,对今后的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环境保护等等状况作出合理的判断和解释。 8 源需求量,相应地,也可得出实现该目标时国家应采取的政策措施(有关情景设定的详细说明参见以后章节)。 图 2-1 我国交通运输系统能源需求分析框图 城市客运的能源需求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主要取决于我国未来人均小汽车的拥有量与出行状况、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发展状况。目前我国道路运输系统的能源消费量占整个交通运输部门能源消费量的 50以上 3,城市交通中车辆能源消费更是占绝对 多数,因而城市交通的能源消费量主要是城市客运的能源消费量。城市交通能源需求的最大变数在于我国未来小汽车保有量趋势、小汽车届时达到的能源效率水平以及小汽车的利用率等因素。 需要说明的是,预测我国交通部门未来不同时段的能源需求不是本研究项目的最终目的。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情景下的能源需求方案,可以发现不同交通模式、交通活动方式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地位变化以及所起到的作用,然后按节能潜力的大小进行排序。针对排序,提出不同层面的政策措施建议。 3 见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十五”及后十年节能潜力分析研究报告,北京能源效率中心, 2000 中国交通运输系统 货运系统 城间客运系统 城市客运系统 管道 水路 水路 民航 民航 铁路 铁路 公路 道路系统 自备车辆 出租车 地铁 公共运输 公路 9 (二)主要影响因素 1、宏观社会经济因素 在进行宏观经济情景分析时,课题组主要 考虑设定以下指标  人口增长状况  城市化率  经济发展目标  产业结构  通讯产业的发展等等 人口变化影响了交通部门的能源总需求量,城市化率则体现城乡居民在交通取向、能源消费品种、用能观念及用能习惯的差异,生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人们出行方式的选择、出行率的变化;经济发展目标及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影响能源需求总量以及能源构成变化的敏感性因子。当然随着通讯信息的发展,也有可能使未来中国发达地区的居民降低部分出行需求,但 20 年的变化对中国总体出行需求和客货运不会产生巨大影响。 2、燃料效率水平 针对能源效率水平的情景,课题 组主要考虑以下指标  不同运输模式的每百吨公里周转量单耗  不同类型小汽车的每百公里油耗 民航每百吨公里换算量的单耗最高,公路次之,铁路、水路以及管道运输的单耗较低,因而不同的运输结构在完成同样的客货周转量,其能源消费也不相同。若在预测期内未来小汽车的保有量将会有很大的增长,则小汽车本身的能效水平将对交通部门的能源需求起很大的影响 4。 3、政策因素 影响交通系统燃料消费的政策因素有  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影响大宗能源商品的运输)  区域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  交通模式选择政策(城市内部选择公共交通还是私人小汽车;城间 长途交通运输高速铁路与航空方式的选择;城间中短途选择高速公路还是铁路方式等)  环境保护重视程度如何(如是否制定较为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标准的范围扩大到何种程度,是否引入类似欧洲 -II 或者欧洲 -III 的排放标准,推行范围如何等等;这些政策将对未来中国小汽车发展的燃料效率、替代燃料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 燃料效率标准的制定(选择何种类型的交通工具作为燃料效率标准推行的突破口,实施强制性的标准还是自愿性的标准) 4 见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十五”及后十年节能潜力分析研究报告,北京能源效率中心, 2000 10  是否有相应的财政政策(如燃油税等) 本研究小组也将针对这些因素考虑相应的参数选择。由于本研究项目 主要是给政府制定“十五”规划和中长期节能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因而前 10 年 5 年为一个预测时段,即 2000 年、 2005 年、 2010 年和 2020 年。出于资料可获得性的考虑,预测基期定为 1998 年, 2000 年的预测结果将与实际进行校核。 三、情景分析与预测方案选择 为了更科学地反映未来中国交通运输系统的能源(燃料)需求以及碳排放趋势,课题组根据未来 20 多年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结合中国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现状,并参考国外发达国家交通用能演变状况,设置了以下几种方案 5 第一种方案是参考方案,也可称为中等目标方案该 方案假定,政府“十五”规划中确立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能够基本实现,为此对中国未来交通用能产生的影响; 2010 年以后则以“十五”规划目标能够基本实现后的发展趋势而定。 第二种方案和第三种方案则是以参考方案为基准,针对交通模式的选择、交通工具能效效率水平以及环保要求的力度等敏感性因素而设定的,即交通模式变化方案和高效清洁方案。主要目的是与参考方案的燃料需求及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比较分析。 此外,为了使参考方案和 BAU 方案的结果有一个相对直观的比较,课题组在参考方案基础上,还设定了 BAU 方案,该方案主要假定,在预测期内 产业布局、客运结构、货运结构、运输部门基础设施投入、不同运输模式的能效水平没有特别大的变化或重大技术突破,而是处于很缓慢、渐进的状态,同时没有采取重大节能对策措施时的方案。 (一)参考方案的基本情景假定 1、宏观社会经济的基本假定 总的看来,“十五”期间将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关键时期,它关系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的目标”能否实现。如果在此期间,中国能够顺利假如世界贸易组织( WTO),那么这将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短期阶段看,入世可能会对中国的民族产业(特别是幼稚产业)带来极大冲击 ,甚至是负面影响,如汽车行业、金融业等,但也会促进这些部门完成结构调整,可以说,对这些部门来说,也是一次良好的契机。另一方面,入世也可以促进中国的出口(特别是纺织、家电以及机械行业)增长,避免出现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中经常出现的“倾销”争端,这些变化都将会给我国未来的运输能力(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十五”期间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契机,“九五”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相对过剩的特征,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制约经济增长的“能源”、“交通”瓶颈都不复存在。但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趋势来看,我国现有的 基础设施状况5为了便于对不同方案的未来能源需求与碳排放进行比较,课题组假定,在国民经济增长率一定的情况下,未来中国的客运量、货运量、客货周转量均保持不变。交通模式优化方案中变化的则是客货运输结构,能源效率水平改进方案只是能效改进的 幅度。城市客运的敏感性分析方案也有类似的假定。 11 以及能源消费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仍会增长迅速。从地区经济发展趋势看,“十五”期间我国政府将加大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力度,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起飞条件看,它们具有资源优势,特别是新疆西部三大盆地的油气资源、四川盆地与陕甘宁地区的天然气资源,若将东部地区(乃至国外)的技术优势引进到中西部地区,那将会促进我国人流、物流的迅猛增长。 “十五”期间,随着市场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行,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断加强,“十五”前期由于国有企业的改革逐步完成,我国产业构成中第二产业的比重会逐渐增加,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这 一阶段我国 GDP 的增长率能保持77.3的水平; 2005 年以后,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速的增长势头,预计20052010 年期间,我国 GDP 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7.2左右。 2010 年以后,随着我国在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潜能被激发,预计 20002015年期间我国 GDP 年均增长率 6.5以上。 人口与城市化率进程的变化将会对城市交通的出行总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城市规模的大小将显著影响市民的出行距离。参考方案中假定,今后 20 多年里中国总人口仍然按着较低的发展态势增加,到 2010 年,中国总人口为 13.8 亿,20002010 年人口年均增长率仅为 8.7‰, 2020 年总人口约为 14.7 亿。城市化率将从目前的 39.1左右上升到 2010 年的 44.7和 2020 年的 57.4。从大中小城市的发展速度看,“十五”期间到 2010 年前后,中国中小城市( 1050 万规模)的人口增长将非常显著,主要由于随着未来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小城市将成为农村城市化的首要吸纳地区 6。 2、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基本假定 由于我国资源生产地与消费地分布不平衡,由此带来巨大的运输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配置资源的 基础性作用也不断加强,这为消费者根据用能的需要选择所需的能源品种创造了外部环境。出于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油气资源的消费量不断增加;与之相适应, 图 3-1 近年来煤炭占铁路货运的比重变化 煤炭占铁路货运比重0 .2 90 .30 .3 10 .3 20 .3 30 .3 41996 1997 1998 19996此处的大城市定义为人口 400 万以上,中等城市 100400 万之间,小城市为 100 万以下。城市交通的大中小城市划分采取上述分类指标,这与国际通用标准有所区别。 12 煤炭无论在国内的能源生产结构,还是消费结构,比重都不断下降。从煤炭占铁路货运的比重看,也从 80 年代的 70以上下降到 1999 年的 31左右(见图 3-1),但尽管如此,煤炭铁路货运比重依然保持第一位。 从发展现状看,目前我国经济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 已大量进口和利用油气等优质能源,有些地区还通过利用国外的煤炭资源(如广东、浙江等地开始进口澳大利亚的煤炭,而不再是从“三西”地区调入煤炭),表现在这些地区的终端能源消费构成上,煤炭占有的比重不断下降,这也反映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优质能源的消费趋势不可阻挡。大量利用国外的油气资源固然会给我国的油气供应安全带来一定风险,但从货运需求看,由于油气资源的利用效率比煤炭高,即便是同等标煤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完成同样热值的作功量,油气运输需求将大大低于煤炭。 在参考方案中,课题组假定中国在今后十多年里继续优化能源消费 结构,油气资源,特别是天然气管道运输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实现,以及东海油气田、南海油气田、北部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以川气出川等管线工程的实施,总货运需求会有一定程度下降。 3、交通运输结构的基本假定 城市客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的日均出行次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虽然未来通讯业的发展会削弱部分出行需求,但从目前发达国家经验看,由于休闲而出行(文化、运动、室外)的比重有增加态势,因此对出行而言,课题组假定中国城镇居民的日均出行次数将从 1998 年 2.5 人次增加到 2020 年 3.18 人次。并且大中小城市的机动车 化率也在不断增加之中。有关城市交通的出行方式,参考方案假定如下  欧美一些大城市主要采取建设有轨交通网的方法解决机动车数量激增带来的交通堵塞问题,目前这些大城市的有轨交通网基本上承担了城市60左右的公共交通客运量。由于轨道交通具有不受市内道路交通的干扰,运行速度较快,对解决时间较集中、强度较大的客流运送非常有效的优点。但也存在投资规模大的问题,若达不到一定的客流规模,建设轨道交通体系的经济性必然不佳,目前我国的地铁交通也只是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 3 大城市,因此参考方案中假定地铁交通仍然主要在大城市发展,受人 口密度与出行需求的制约,中国目前的特大城市仍将会以公共交通为主,轨道交通比重有上升态势。  尽管发达国家大城市的地铁设施比较完善,但其小汽车出行比重依然在1737之间,如伦敦 17,纽约 14,东京 24.6,巴黎 37。考虑到中国特大城市状况,我们估计中国大城市的小汽车保有量增长较快,但日常生活中的小汽车利用率会较低,参考方案假定 2020 年中国私用小轿车的比例将会在 12上下。  到 2005 年时,中等城市的客运量可能略超过大城市的 1998 年水平,此时地铁轻轨等快速轨道体系开始引到中等城市; 到 2020 年中等城市的轨道交通才初具规模。 13  中等城市小巴士发展较快,也更适应中小城市的实际状况。主要由于小巴经营者多为个体承包,市政负担较轻,未来发展势头较快。从小城市的城市交通出行选择模式看,个人交通发展相对较快(与大中城市的个体交通相比,小城市的摩托车交通比重较高,这也是基于其收入水平),而地铁、轻轨体系,受客流需求影响,要到 2020 年时才占有一定份额。 货运和城间客运 “十五”期间,我国总体经济水平仍将处于工业化初中期阶段,该时期仍将是“货运为主”的时代,这一状况可维持到 2010 年前后。由于该阶段第 二产业增长速度取决于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进程以及“九五”末国有大企业的改革进展状况,因而该阶段的货运总体增长势头减缓。我国幅员辽阔、资源生产地与消费地分布不平衡的国情决定了“十五”期间,我国货物运输仍将由铁路主干线承担。但铁路运输的快捷程度需要提高,尤其对客运而言。随着“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支线航空、高速公路里程建设的扩大,民航客运、公路客货运在未来将会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有关未来 20 年中国货运和城间客运的运输结构变化,参考方案假定如下  “十五”期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高精尖新产品的运输基本要求是方 便快捷,尤其是中短途运输,“九五”以来,我国公路运输的迅猛发展也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随着“十五”期间高等级公路的逐步增多,公路长途运输也有可能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因而未来客货运输结构中公路运输比重仍有可能增加;  “十五”期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民航客货运输会克服近一阶段受亚洲金融危机及国内经济不景的影响,仍将有较大程度增长;  随着“十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可能加入 WTO,会对我国远洋运输带来正面促进作用;由于我国目前内河运输存在速度慢、船只老化、管理手段过时等难题,因而“十五”期内,内 河运输面临严峻考验;  “十五”期内,我国管道运输在国家没有制定庞大的油气利用战略之前很难有大的增长;但 2010 年左右,随着国内两大石油集团公司的发展及国外投资方的介入,我国管道运输会有大的增长。  2005 年以后,我国运输总量的增长将会以提高质量为主,总运量增长速度有所下降,尤其是 2015 年以后随着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消费者对运输的需求将集中在运输方式的方便、舒适和快速要求上; 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进入工业化成熟阶段和不同地区相继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公路运输的地位也会像发达国家一样,逐步提高(见插叙 3-1);  从我国 实际国情来看,我国不太像美国那样,交通运输完全依赖于公路运输,参考方案中假定清洁燃料汽车发展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城间客运与货物运输的燃料依然以常规能源为主;  2010 年以后,我国民航运输将会与高速公路、快速铁路运输一起承担客运的重担;水运在内河大宗散货和特种货物的运输上仍然具有不可替代14 的优势。 4、燃料效率水平的基本假定 本课题组结合了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十五”及后十年节能潜力分析研究报告中交通运输部门燃料效率提高的技术措施, 对“十五”及后 十年我国不同运输方式的能效水平作了展望。 首先是公路运输部门从近几年来我国公路运输部门油耗水平看,客运随着运输质量(舒适快速)的提高,油耗有上升的态势;货车随着柴油车的增多及挂车比重的增加,油耗水平有低速下降的势头。从我国公路运输发展的趋势看,为了提高运输质量,客车结构将不断改善,增加中高档车的比重,这必然会增加客车的油耗水平。货车则以重型载货车、集装箱拖挂车为主。同时提高公路质量,建设以汽车专用路为主的高等级公路,力争使国道网的汽车时速提高到 60公里左插叙 3-1西方发达国家客货运输结构演变过程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 在进入工业化成熟时期,客运发展要快于货运的发展,而且对运输总体质量要求也很高。从运输结构的发展里程看,西方发达国家的运输都经历了水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与航空运输等三个发展阶段,到 80 年代,国外运输市场结构趋于稳定,但不同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在竞争中仍有小幅波动,进入到 90 年代,人们对交通运输带来的环境问题日趋关注,而公路运输所排放的污染物占总交通污染的绝对优势,因而一些国家(如法国、美国)也开始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不同运输方式间的协调发展,一方面加快清洁汽车技术的研制开发应用,另一方面考虑建设快速 铁路线,以减少总交通能源消费。 表 3-1 反映了 90 年代发达国家客运市场结构状况,从表 3-1 中可以发现,西方国家客运有两类,一类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公路运输占绝对优势,另一类是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铁路运输仍占有相当比例。由此可见,同是市场化国家,由于各国国土面积、资源状况、工业布局及交通发展历史的差异,各国的运输结构也不尽相同,但客货运输中公路运输占主体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外运输市场结构的稳定是经过长时间的竞争才取得的,其间也浪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虽然这是成长的代价,但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借鉴西方国家 的经验可以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表 3-1 有关国家不同运输方式的旅客周转量构成( ) 美国 加拿大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印度 巴西 中国 1 公路运输 90.9 89.3 79.3 84.2 52.7 90.5 59.3 55.9 93.2 51.1 铁路运输 0.3 0.7 4.7 8.4 36.0 6.5 35.3 42.8 3.3 39.4 水运运输 0.5 1.9 航空运输 8.8 10.1 16.0 7.4 11.3 3.0 4.9 1.3 3.5 7.6 资料来源“我国交通运输结构的演变回顾及展望”综合运输( 1999 年第 11 期) 1 引自中国统计年鉴 ’1998( 1997 年数据) 15 右。通过展望公路运输的发展态势,有的措施会较 低汽车油耗水平,有的措施则可能导致油耗增加。“十五”期间,我国汽车专用路线建设不太可能有大的进展,目前国内外比较先进的节能技术,如改善现有发动机及传动系统性能,采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降低车重等等措施在“十五”期内也不太可能广泛采用,因而“十五”期间公路运输部门汽车能效水平不会有太大的改善。 2005年以后,特别是 2010年我国公路运输的百吨公里油耗才有可能有较大程度改善。 对铁路运输部门而言,“九五”期间随着耗能高的蒸汽机车逐步淘汰,铁路部门每百吨公里能耗逐年改善。随着“十五”前期,蒸汽机车完 全退役,我国铁路部门的能效水平还会有一定程度提高。为了能继续维持已有的市场份额,铁路部门必然要适应今后交通发展态势,发展舒适快速列车,以获得客源,因而“十五”以后,铁路部门能效水平不会有太大的改善,某个时段能耗甚至会增加。 水运部门则要发展专业化泊位,提高装卸专业化水平;远洋运输要发展大型散货船、第三代集装箱船、滚装船;内河运输发展分节驳顶推船队;对客运要发展快速客船和旅游船。上述措施都要增加运输船只的单耗水平。但另一方面,随着管理水平提高,及未来发动机、反转船舶推进器等技术的发展,“十五”以后, 水运单耗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对民航部门而言,它是所有运输方式中单耗水平最高的,但由于它具备本身的方便快速优势,在今后的运输市场,油气是客运及高精尖新产品的运输上会有快速发展势头。民航部门的发展趋势将是向远程化和宽体方向发展,随着新技术的采用,参考方案中假定飞机的燃料效率会维持一定水平,并有所下降。 我国管道运输的发展则要取决于我国能源结构改进的程度,若我国油气(特别是天然气)的消费量快速增长,必然要加快油气管网的建设,由于该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巨大,因而预计 2010年后管道运输会有大的发展,“十五”期间及后十年我国管道运输每百吨公里油耗不会有太大程度下降。 对城市客运交通工具的燃料效率而言参考方案假定,随着中国加入 WTO以及富裕起来的大城市对居住环境的关注,中国小汽车的燃料效率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幅度不大。城市公共汽电车随着人们对舒适性、快捷性要求,燃料效率改进幅度更小,在“十五”初期燃料效率甚至有所下降 7。 5、环境因素的基本考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一些发达地区或城市率先对环境问题给予关注;政府也从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条理,保护环境。如 2000年中国政府颁布的“十五”发展纲 要及以后的文件中不仅实施了“双控区”的污染控制工程;还对重点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进行控制,特别是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污染;同时加强源头治理,推进清洁生产机制。可以说,中国环境保护的力度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将不断加强。但在相当长时间内还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的标准和水平。 7 由于中国过去的城市公共交通只是满足出行的需求,而没有过多考虑运营的舒适性和快捷性,绝大多数的公共汽(电)车夏天没有空调,冬天没有暖气。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不同收入阶层的出现,公交公司以及小公共必将适应这一市场需求,提供公共汽(电)车的的工作状况,短期内会降低燃料效率。 16 从环保和提高能源效率的关系看,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虽然对某些行业或用能产品,强调环保不一定提高能源效率,如减少电冰箱 CFC的排放,短期内增加了冰箱的耗电量。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未来的能源发展战略也必然越来越多地考虑环保 因素,如是否加快能源结构优质化的程度,采取何种方式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加强煤炭终端的洁净利用等等。 对交通运输部门而言,如何开发清洁高效的替代燃料,减少汽车消耗油品所排放的氮氧化物、悬浮颗粒物等污染物;减缓未来可能大量消耗石油所带来的能源供应压力乃至供应安全问题。参考方案中主要针对城市交通模式的燃料效率、燃料替代作了趋势假定。对货运和城间客运的交通工具,课题组则假定按照中国目前现有的技术力量及可能提高的程度(包括引进国际先进技术),飞机、船舶等大型交通工具改变油品,替换成醇类燃料、燃料电池等能源品种在近 20年里不会有太多的进展,主要研发力量是如何改进燃料效率,也就是说常规燃料为主的方式不会改变。对客运汽车或货车而言,中国目前主要以汽油车为主,效率要比同类的柴油车低 1030,从减少能源效率的角度看,这些交通工具将逐步转向为柴油为主。 对城市交通而言,中国政府 1998年在北京、上海、西安、乌鲁木齐、深圳、重庆等 12个推行“清洁汽车计划”,公共汽车要逐步以 CNG和 LPG替代,出租车也部分以洁净品种替代。从目前北京出租车、公共汽车的燃料替代状况看,由于LPG和汽油发动机的压缩比要求不同,若不对发动机进行更换,仅 替代燃料取不到节能环保应有的效果,北京公交部门已决定直接引进备有 LPG或 CNG的发动机。在参考方案中,课题组假定,公共交通(公共汽车与出租车)的 LPG和 CNG替代燃料进程逐渐增加,而对个人小汽车而言,替代进展相对较缓;柴油轿车在2010年以后,发展速度才会加速。主要基于中国目前或“十五”期间还没有生产柴油的轿车生产厂家。 从环保因素对大中小城市的交通模式影响来看,北京、上海等国际大都市对城市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严,如北京决定要在 2006年环境排放标准达到欧洲 III号标准,但各地的规定也参差不齐。在参考方案中, 课题组假定 2010年前后大城市和一些沿海地区将执行“欧洲 II”汽车排放标准,城市公交将逐步推广 CNG和LPG,部分出租车也将使用 LPG。对中小城市而言,要到 2015年以后才考虑欧洲II号标准。对燃料电池、醇类等替代燃料,参考方案仅假定在 2020年前后才会有一定的使用。 (二)交通模式变化方案的基本情景假定 前面提到,交通模式变化方案与高效清洁方案是针对交通模式变化与燃料效率水平提高对未来交通能源需求进行敏感性分析的两个因素。因此,课题组假定无论是宏观社会经济情景诸如城市客运需求、客货周转量、大中小城市人口 比重、城市居民日均出行次数等模型输入指标, 3种方案都保持一致。交通模式变化方案更多考虑城市交通、城间客运以及货运的交通运输结构变化对未来交通运输部门能源需求以及碳排放的影响,具体而言 对城市交通而言 ,公共交通模式被认为是解决城市交通堵塞乃至提高交通效率的最佳方式,与参考方案相比,该方案公共交通发展较快,且无论是大中小城市都意识到轨道交通的优点,轨道交通的建设力度假定要快于参考方案(而没有17 过多地考虑投资规模的约束)。 由于私人交通工具的增长是与其收入水平密切相关的,因此该方案的小汽车保有量仍然与参考方案一致 ,但不同的是小汽车的使用率降低,表现在大中小城市机动车出行的比例关系上,私人交通占机动车总出行的比重均低于同期参考方案。与参考方案相比,课题组假定小城市的私人交通中,居民更多选择摩托车等相对省能的出行方式。 交通模式演变程度要取决于届时政府是否制定诸如燃油税等财政税收制度以及机动车最低燃料效率标准等法律手段(表 3-2展示了西方发达国家不同因素对小汽车保有量,燃料效率水平等指标的影响预测),在交通模式变化方案中,课题组假定“十五”末中国将增收燃油税,为此使得一部分潜在的小汽车出行转移到公共交通方面,表现在城市 客运结构,公共交通比重占绝大多数,特别是在大城市,日常出行居民更多地依赖公共交通。 表 3-2 不同因素对小汽车主要指标的影响预测 指标 燃料价格 收入 税收 人口(密度) 汽车保有量 -0.200.0 0.751.25 -0.08-0.04 -0.7-0.2 [-0.1] [1.0] [-0.06] [-0.4] 燃料效率 -0.45-0.35 -0.60.0 -0.12-0.10 -0.3-0.1 [-0.4] [0.0] [-0.11] [-0.2] 出行距离 -0.35-0.05 -0.10.35 0.040.12 -0.750.0 /年 /辆 [-0.2] [0.2] [0.06] [-0.4] 车用燃料需求 -1.0-0.4 0.051.6 -0.16-0.02 -1.75-0.3 [-0.7] [1.2] [-0.11] [-1.0] 汽车出行需求 -0.55-0.05 0.651.25 -0.040.08 -1.45-0.2 [-0.3] [1.2] [0.0] [-0.8] 资料来源 IEA 对货运和城间客运而言 ,该方案假 定铁路运输部门通过大力推广货运重载技术、发展中高档客车、优化线路结构,并且在 2010年左右能够完成快速铁路线的建设,因此较为省能的铁路运输模式依然保持相当的地位。尽管交通模式变化方案考虑了省能型交通模式的发展速度,但也没有忽略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居民对方便、快捷和舒适等方面的要求,因此无论是航空客运还是公路货运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只不过与参考方案相比,其增长势头相对较慢而已。 交通模式变化方案还假定未来中国的天然气利用力度要快于参考方案,“十五”期间,天然气管道运输初具规模,随着 2005年中亚、俄罗斯 以及国内西气东输工程的运量扩大,预计 2005年以后,发展势头要快于全国货运平均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最新标签

网站客服QQ:123120571
环境100文库手机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