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2019年)》.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2019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2019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2019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2019年)》.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2019年)》.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版权声明 本白皮书 版权属于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 ,并受法律保护 。 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 注明 “ 来源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 ”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 院 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前 言 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 2019 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指出, 发展普惠金融 , 既 是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 的落脚点,也是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与普惠金融的融合不断加深,进一步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务的便捷性与可得性,扩大了金融服务覆盖范围。 数字普惠金融 越来越成为推动政策落地、实现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白皮书聚焦 于 数字普惠金融 发展情况及 典型 发展 模式 , 从理论研究 出发, 结合对 多家金融机构及科技企业 的广泛 调研, 深度 分析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首先,白皮书系统总结 了 数字普惠金融的 基本概念及发展意义,提出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体系 ,并从政策 支持条件 、数字化基础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等多个角度介绍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的 基础条件。 其次 , 深入分析了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模式, 并 总结了各个模式的主要特点与业务情况。 接着 ,结合理论研究与调研内容,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目前 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并最终提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策略与 建议。 本 白皮书 的撰写工作 得到 了 中国移动 、京东数科、字节跳动、华炫鼎盛、佰才邦、因果树 等企业 的 大力支持与帮助 , 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 感谢目 录 一、数字普惠金融概述 1 (一)数字普惠金融概念界定 1 (二)数字普惠金融的意义 4 (三)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体系 5 二、数字普惠金融基础条件 . 7 (一)政策支持条件 7 (二)数字化基础条件 . 10 (三)社会经济基础条件 . 15 三、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模式 17 (一)网络支付提高重点人群基础金融账户覆盖率 . 17 (二)网络借贷助力小微企业融资,扶持实体经济发展 . 19 (三)综合性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助推三农发展 . 21 (四)数字化理财促进大众理财意识觉醒,服务长尾客户 . 23 (五)互联网保险提升保险可得性与普惠性 . 25 四、数字普惠金融风险与挑战 27 (一)数字普惠金融监管面临新挑战 . 27 (二)组织体系与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 28 (三)目标用户基础素养和教育薄弱 . 28 (四)数字金融欺诈带来金融排斥 . 29 (五)数字技术的应用带来安全风险 . 30 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建议 31 (一)完善政策,优化环境 . 31 (二)强化基础,教育用户 . 32 (三)生态构建,提升能力 . 33 (四)安全防护,加强风控 . 33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 2019 年) 1 一、数字普惠金融概述 (一) 数字普惠金融概念界定 普惠金融( Financial Inclusion) 又称为包容性金融,最早 由联合国 在 2005 年 “国际小额信贷年”的宣传中 提出来 的 ,其 含义 是“能有效、全方位、方便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 同年,普惠金融的概念进入中国,并得到推广。 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通过发展包括普惠金融在内的 11 个战略部署进行金融领域的改革。 2015 年 年底 ,国务院出台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 ,正式明确了我国普惠金融的官方定义 “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 ” 规划提出, 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 的 重点服务对象 。 相比传统金融服务体系 而言, 普惠金融 更加强调 服务对象的包容性、服务 方式 的便捷性、服务内容的全面性与无差异 性以及 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 。 随着 互联网 、移动通信 等数字 技术 与金融 业 的不断融合,金融 交易 方式与服务模式也 在 不断演进 ,数字化 、移动化与 智能化 的普惠金融 成为大趋势。 数字普惠金融( 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 DFI)概念是 2016 年杭州 G20 峰会上首次被提出的 。 根据 G20 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 GPFI) 的 定义 ,数字普惠金融 泛指一切通过数字金融服务促进普惠金融的行动。它包括运用数字技术为无法获得金融服务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 2019 年) 2 缺乏金融服务的群体提供一系列正规金融服务,其所提供的金融服务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并且是以负责任的、成本可负担的方式提供,同时对服务提供商而言是可持续的。 杭州 G20 峰会发布的 G20 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提出,数字普惠金融的具体内容包括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如支付、转账、储蓄、信贷、保险、证券、理 财、银行对账单服务等),通过数字化或电子化技术进行交易,如电子货币、支付卡或常规银行账户。 综合 上述观点 , 本 白皮书 认为, 数字 普惠金融是 在成本可控、模式可持续的前提下,以各类数字化技术为实现条件,为 社会各阶层 尤其是 现有金融体系覆盖 不足 的 城镇 低收入人群、农村 人口、 偏远地区人口 等特殊群体 以及小微企业 提供平等、有效、 全面 、方便的 金融 产品 和服务 。 相比 于 传统 的 普惠 金融, 数字普惠金融 呈现出如下几大特征 及 优势 一是 覆盖区域 更 广泛 。 一般 的金融服务要想向 基层 进行 延伸,往往需要依靠 物理 营业性网点 和分支机构 的铺设来实现 。出于成本与收益的考虑,金融机构一般 会 选择 将资源投放于 人口密度大、经济 较为活跃的地区 , 而 对于 位置偏远、人口 较少 或贫困落后 地区的覆盖则会相对稀少或 欠缺。 相比而言, 数字普惠金融依托于互联网 、移动通信等数字化技术, 在基础通信设施广泛覆盖的前提下,能够 极大突破金融机构布局的地域 限制 , 从而 更大程度上为用户提供跨空间、无差别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实现 数字 普惠金融向县域、乡村、社区 的深入推进。 二是 服务成本更低廉 。 数字普惠金融相比传统 普惠 金融服务 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 2019 年) 3 成本更低, 这主要 得益于 两方面 的 原因 一方面, 金融机构不管是铺设营业网点还是增加分支机构,都会带来一系列 包括人力、物力、场地在内的 固定成本的增加 , 尤其是 对偏远地区或人口稀少的地区 来说 , 当新增网点带来的长期收益不足以弥补成本时,将会抑制一部分 普惠 金融服务的供给 。但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数字化技术 可以 取代相当比例的网点与人工投入, 同时 使服务新增客户的边际成本大大降低 ,从而 在整体上为金融机构节省开支 。 另一方面, 由于 市场 信息不对称、金融行业风控要求高等原因,传统金融产品 与服务 往往存在着 宣传 推广效率较低 、 交易流程复杂繁琐 等 问题, 在 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金融 业务 的成本。而通过领先科技的创新应用则可深度解决这些 行业 痛点问题。 例如, 以 大数据技术 作为支撑, 通过多维度分析用户信息与数据,识别用户需求, 进行精准营销,从而 减少 金融 服务 供需双方的搜寻与匹配 的时间 , 降低 金融机构获客成本 ,从而 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降低成本,实现 数字 普惠金融 的商业可持续 性。 三是 服务对象更 普遍 。 世界银行 2017 年开展的全球普惠金融调查 显示 , 目前 全球 仍有 17 亿 成年人没有金融账户 , 这些人的主要特征包括几乎全部来自收入较低的发展中国家, 接近 三分之二 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 , 接近二分之一是失业人口。 报告 同时 指出, 收入过低 没有开账户 的 必要 、 金融服务成本 较高 以及 金融服务 距离 较远是这些人没有金融账户的主要原因 。 1可以看到,虽然各国积极 开展 普惠金融 的发展 ,但 部分困难及特殊群体获得金融服务的障碍仍然 客观1 世界银行 , 2017 年全球普惠金融指数数据库度量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革命 ( The Global Findex Database 2017 Measuring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the Fintech Revolution)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 2019 年) 4 存在, 金融机构仅仅依靠传统服务方式或运营模式很难 改变现状,也很难 将这些潜在用户纳入其中 。 数字普惠金融不仅有普惠金融 在服务对象大众化上的目标,也有相应的落实技术作为支撑和保障。 例如, 大数据 技术 能够使 以往很难达到传统金融机构信用评估门槛的 小微企业、低收入群体 也满足要求 ,帮助其获得信贷、投融资等金融服务。另外,新技术所催生出的全新业务形态,例如 网络贷款平台 、众筹平台等也 增加了 金融 资本与普通用户参与金融 活动 的 途径和 机会。 (二) 数字普惠金融的意义 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减少贫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 问题 、解决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与商业可持续 问题 等 多 个方面上 都有重要意义 。 美国咨询 公司 麦肯锡在 2016 年发布的报告面向所有人的数字金融推动新型经济体包容性增长 ( Digital Finance for All Powering Inclusive Growth in Emerging Economies) 中计算推测,到 2025 年,数字普惠金融的广泛使用能够使新型经济体的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3.7 万亿美元,该数值比正常情况高出 6 个百分点,同时创造 出 9500 万个新的就业机会。 Tavneet Suri( 2016)在研究肯尼亚 的数字普惠金融 后 估计 , 移动货币的使用 提高了消费分配的效率,提高了肯尼亚人均消费水平,使 2的家庭摆脱了贫困 。 Oliver Wyman( 2017) 研究发现, 数字金融解决方案对于缩小普惠金融 差距 有巨大作用 , 它可以满足社会底层人群和小微企业大约 40的支付需求及 20的信贷需求。同时 Oliver 也 测算出 ,数字普惠金融的累积效应能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 2019 年) 5 推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 GDP 增长 2-3,低收入人群(每天收入低于 2 美元)收入增加 10。 我国学者 黄益平等( 2018) 研究认为 ,我国的普惠金融发展缺乏商业可持续性,而数字技术却为克服普惠金融的天然困难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因此,他认为到目前为止数字金融所展示的最大优势是支持普惠金融的发展。 宋晓玲( 2017)、 张子豪等( 2018) 、张贺等( 2018) 在 分析我国省区市的空间面板 数据 后 都发现 ,数字普惠金融 的发展 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 的缩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 龚沁宜 等( 2018)通过我国西部地区 12 个省市 2011-2015 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 , 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农村地区的贫困情况有十分明显的减缓作用。 任碧云等( 2019)基于对京津冀 2114 位农民调查数据的研究,指出数字普惠金融 中的数字支付服务、数字借贷服务以及数字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对农村包容性增长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 王馨( 2015)认为互联网金融弥补了适量的供给缺口,减轻了信贷配给程度,促进了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提供了帮助。 (三)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体系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体系主要由上层的政策支持、底层的基础条件以及中层的运行机制三部分构成。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 2019 年) 6 图 1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体系 其中,政策支持主要包括中央政府一级的法律法规、国家战略和统一规划 、 地方政府一级的发展政策以及各监管机构所制定的领域政策。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化技术与普惠金融的产物, 尤其需要各部门跨领域的合作与协同监管。 基础条件主要指的是数字化基础条件与社会经济基础条件。其中,数字化基础条件主要包括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以移动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为代表的网络通信和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化技术。社会经济基础条件主要包括社会信用信息体系 、 金融消费者保护 及教育 体系。 运行机制 主要指的是数字普惠 金融体系中的主体通过一系 产品与 业务 作用 于客体的过程。与传统普惠金融体系中只有金融机构与用户两方关系不同的是,数字普惠金融的主体增加了科技企业。不论是拿到金融牌照直接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还是为金融机构提供数字 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 2019 年) 7 技术支持 从而 间接服务金融用户 ,科技企业在数字普惠金融体系中 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几年发展,数字普惠金融 形成了以 网络支付 、 网络 借贷、 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保险为 代表 的 业务 形态 。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则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 以典型 业务 为依托 , 为弱势群体、三农用户、小微企业等 数字 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提供普遍金融服 务。 二、 数字普惠金融 基础条件 数字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离不开一系列基础条件,既 包括 国家大力 政策支持、 完善的 数字化 软硬件设施 ,也包括良好的 社会经济基础 。 ( 一 ) 政策支持条件 一是 货币政策方面,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支持普惠金融 。 2017 年 9 月 30 日,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的通知,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支持力度。 2018 年 6 月 25 日,央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增加支小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共 1500亿元,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 0.5 个百分点 。 2019 年 1 月 2 日,央行公告称,自 2019 年起,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中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考核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 500 万元”调整为“单户授信小于 1000万元”,以扩大政策覆盖面,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 加强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管理,将支小再贷款政策适用范围扩大到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 二是 财税政策方面, 国家 专项资金与税收政策 鼓励 普惠金融 发 展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 2019 年) 8 2016 年 , 财政部印发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明确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包括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以奖代补等 4 个方向。 专项资金 综合运用业务奖励、费用补贴、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金融机构以及社会资金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弥补市场失灵,保障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的基础金融服务可得性和适用性 。 在 税收方面 ,国家 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对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免收增值税。对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的贷款合同免征印花税等,鼓励金融机构 提高 对农业和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 三是产业政策方面, 对 信息技术 发展的重视 为数字普惠金融 提供坚强 后盾。 近年来, 国家 高度重视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 、 区块链等 新 技术 的发展及在 金融 领域的应用 。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先后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 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7-2019 年)等 重要规划与政策 , 大力 推动 了 技术与实体经济的 深度融合 。 2017 年 6 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金融信息技术工作的发展目标包括金融信息基础设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信息技术持续驱动金融创新等 ,为 数字普 惠金融发展 奠定了一 个良好的 产业技术 环境。 四是 跨领域 监管 政策 方面, 多部门协同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健康发展 。 首先在顶层设计上,各部门分工明确,避免 了 交叉监管和空白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 2019 年) 9 管等问题 。例如, 2015 年 7 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互联网金融监管领域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 确立了互联网金融 领域 的监管职责分工 。 其中 ,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对互联网金融业务涉及的电信业务进行监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对金融信息服务、互联网信息内容等业务进行监管 , 人民银行负责监管 互联网支付, 银监会负责监管 网络借贷、互联网信托以及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 证监会负责监管 股权众筹和互联网基金销售业务, 保监会负责监管 互联网保险业务 , 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监管。 其次是 在 具体实践中,各部门相互协作,推动金融侧与产业侧良性互动 ,扩大数字普惠金融覆盖范围 。 例如, 2015 年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银监会出台关于开展“银税互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活动的通知。 针对 数字 普惠金融重点领域信用信息不足等问题,银监部门、税务部门与商业银行三方 合作 开展“银税互动”,搭建 银行与税收 信息共享平台,支持小微企业“以税促信、以信申贷”。根据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公布数据,截止 2019 年 6 月,银行通过“银税互动”方式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累计达到 178.5万笔,贷款金额 2.7万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 143.6 万笔,贷款金额 1.4 万亿元。 又如,工业和信息化部与证监会等部门 近年来 就产融结合进行积极探索,为金融机构和行业企业互动协同搭建平台、建立机制,完善改革 相关 政策规定和体制机制,推动“银企对接”等多形式互动,打通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生态链,形成产融结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 2019 年) 10 ( 二 ) 数字化 基础 条件 自网络强国战略 提出 以来 , 中国的通信行业稳步发展,通信网络和各项业务加快迭代更新,互联网向纵深发展, 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 移动用户和网络宽带接入用户规模不断扩大, 新一代数字化技术加速发展 。 这些 数字化基础条件 有利支撑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 一是 移动电话 、 智能手机普及率持续上升 。 根据工信部数据,截止 2018 年末,全国移动电话总数 为 15.7 亿部, 比上年增长 8.5。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 112.2 部 /百人 ,超过全球 104 部 /百人 。 全国已有 24 个省市的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 100 部 /百人,位居前三的北京、上海和广东普及率均超过了 150。 2美国独立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 Pew Research Center) 2018 年调查显示,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为68, 超过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45), 处于全球中等 偏上位置。 3 数据来源工信部、皮尤研究中心 图 2 2014 年 -2018 年 中 国移动电话和智能手机普及率 2 工信部 , http// 3 皮尤研究中心 ,https//www.pewglobal.org/2018/06/19/2-smartphone-ownership-on-the-rise-in-emerging-economies/ 94.5 92.5 95.6 102112.230395866 6801020304050607080020406080100120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部 /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部 /百人) 智能手机普及率(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 2019 年) 11 二是 互联网 覆盖 范围扩大,网络提速加快 。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 4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止 2018 年末,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8.29 亿, 相比 2013 年大幅提升 34.2。 平均互联网普及率 达到 59.6,其中 城镇互联网普及率 74.6, 农村互联网普及率 38.4,相比 2013 年分别增长 14.3 个百分点和 10.3 个百分点 。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图 3 2013 年 -2018 年 中国网民数量及不同地区互联网普及率 从工信部的产业侧统计口径数据来看,截止 2018 年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宽带用户(即 3G 和 4G 用户)总数达到 13.1 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 83.4,其中 4G 用户总数达到 11.7 亿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到 4.07 亿户。 据统计, 截止 2018 年末, 我国 光纤接入用户 达到 3.68 亿户,占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的 90.4, 远超韩国( 76.8)、日本( 76.7)、美国( 12.6)等国家。其中, 100Mbps 以及上接入速率61758 6487568826 7312577198 8285160.3 62.865.8 69.1 7174.628.1 28.8 31.6 33.135.4 38.401020304050607080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万人网民数(万人) 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 )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 2019 年) 12 的固定宽带用户总数 达到 2.86 亿户,占固定互联网宽带总数 的 70.3,比 2016 年迅猛增长 53.8 个百分点 。中国的光纤宽带发展进入全球领先行列 。 数据来源工信部 图 4 2016 年 -2018 年中国固定互联网 宽带各接入速率用户占比情况 三是 网络基础设施能力不断提升 。 随着 4G 网络 的 深度覆盖 城乡 ,盲点 地区不断消除,移动网络服务能力和质量持续 提升 。 目前,我国4G 用户的渗透率已经超过 OECD 国家平均水平和全球平均水平。 16.538.970.326.131.119.335.2227.721.2 8 2.70204060801002016年 2017年 2018年100M以上 50M-100M 20M-50M 20M以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 2019 年) 13 数据来源工信部 图 5 2011 年 -2018 年 上半年 中 国 4G 用户渗透率 截止 2018 年末, 中国 3G/4G 基站总数量达到 489 万个,其中 4G基站数量 372 万个 , 已经 建成 全球 规模 最大 的 4G 网络。 数据来源工信部 图 6 2012 年 -2018 年中国移动基站发展情况 7.629.658.270.3 73.51.7 6.314.425.535.8 46.755.1 58.30.4 1.53.2 7.31524.533.8 38.201020304050607080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06中国 4G用户渗透率 OECD平均 4G用户渗透率全球平均 4G用户渗透率81.7109.2 128.4143.6 141.4 133 1176.373.3177.1263.2328.4372050100150200250300350400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万个3G基站数量 4G基站数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 2019 年) 14 这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为我国数字 普惠 金融向偏远、农村地区渗透,向不同人群下沉铺就了坚实的数字化基础。 四是 新一代信息技术 蓬勃发展 ,推动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 。 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 、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推动金融行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不断创新。 表 1 中 国各技术领域产业规模 技术领域 产业规模 数据来源 大数据 2017 年 4700 亿元,预计 2018 年-2020 年增速将保持在 30以上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 2018) 人工智能 2018 年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产业规模或已超过 5000 亿元 2019 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 云计算 2018年达到 962.8亿元,预计 2023年,该数字将超过 3000 亿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发布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 区块链 2018 年 约 10 亿元 工信部信软司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数据自行整理 具体来说,云计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将有效降低金融机构IT 成本,提高金融服务稳定性与可靠性,提升金融机构对 IT 设备的精益管理,并通过统一平台消除信息孤岛。金融大数据的发展能够帮助金融机构提升决策效率、强化数据资产管理能力促进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增强风控能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帮助进一步提升行业数据处理能力与效率,推动金融服务模式趋向主动化、个性化、智能化,提升金融风控效能。而金融区块链则能帮助金融行业重构 创新 创造机制,降本增效、促进个人隐私保护以及行业信息共享,促进金融中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 2019 年) 15 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发展。 4 (三) 社会经济基础 条件 一是 形成了多层次 、较完善的 信用信息 服务体系 。 社会信用 信息体系 以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为核心,旨在记录社会主体信用状况,揭示信用优劣,警示信用风险,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是净化市场环境、缓解融资困难、深入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建设的重要基础条件。我国信用信息体系建设从 20世纪 90年代起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推进也在不断变革。 根据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发展报告 2017,我国征信行业目前主要有三大领域第一大领域是金融征信,以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为主导,其建设的全国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是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第二大领域为各类政务征信,如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第三大领域为商业征信,主要开展信用等级、信用调查、信用评级业务,包括 100 多家社会征信机构和 80 多 家信用评级机构(如大公国际、中诚信等) 5。根据央行数据,截止 2019 年 6 月 末 , 全国累计为 261 万户中小微企业和 1.87亿农户建立信用档案。全国 征信系统共收录自然人 9.99亿,企业和其他组织 2757.5 万亿,个人和企业数据库分别 接入机构 3642家和 3524 家。 随着 大数据技术 的发展, 大数据征信越来越成为信用信息的重要来源。 基于海量数据, 大数据机构可以利用 人工智能、 云计算等新技术,更便捷全面地获取信息主体的信息,使原本难以获取的商业信用4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 2019) 5 新华社瞭望智库、前海征信 ,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发展报告 2017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 2019 年) 16 数据、证券保险数据、消费交易数据、公共事业缴费数据等信息变得更加容易获取,这些结构化、半结构化的数据通过模型分析,共同还原信息主体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社会关系和消费偏好,拓展信用评价的广度和深度。 目前,大数据征信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包括电子商务公司、金融机构和电信公司已经使用大数据技术对客户数据进行建模分析,甚至为社会提供信用信息服务。例如信用体系最为健全的美国,传统征信机构 Experian(益博睿)公司关注社交网络数据对信用评分的影响。 6中国人民银行 2015 年授予芝麻信用等 8 家互联网机构征信 资格,而它们也都强调了大数据的关键作用。 二 是 消费者保护 与教育 体系 不断完善 。 金融消费者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也是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推动者。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与教育 既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内容,也 是 提高三农用户、贫困人口、小微企业等数字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群体信心 ,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深入发展 的重要手段。 在 法律法规 方面,我国 对 金融消费者 的 保护除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等第一层次的基本法律外,还有 国务院、 央行、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制发的行政法规和规范文件 。 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的 关于加强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从规范金融机构行为、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等几大方面比较系统地对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进行 了 全面规范。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证券法保险法等法律法规也都在各自领域起到了教育金融消费者、强化市场监管的作用 。 在监管机构方面,除了工商管理部门、质量监督部门、消费者协6 罗建雄 ,封玉莲 .大数据时代我国征信业发展及安全思考 [J].征信 ,2019,370627-33.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 2019 年) 17 会承担监管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外,金融领域的监管 部门也有 进行 金融消费者保护 与教育 的职责 。 从 2011 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 保 监会、中国证监会就分别成立了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和 投资者保护局 , 分别从防范和化解行业风险、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各自监管行业的具体金融消费者投诉问题进行处理。 同时,各机构分别 开展系列集中性金融知识普及活动, 积极 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面向学生 金融知识普及 活动。 其中, 工信部 多年来在 全国范围内 持续 动员开展小微企业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作为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帮助小微企业掌握符合其需求的金融知识,强化融资技能,规范企业管理,培育信用意识,提高融资能力,从而进一步缓 解融资难融资贵 问题 。 三、 数字普惠金融 发展 模式 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数字普惠金融逐渐探索出针对不同目标用户、不同应用场景的具体实践与发展路径,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发展模式。 (一) 网络 支付提高重点人群 基础金融 账户 覆盖率 近年来,我国 网络 支付 交易规模显著 增长 。 根据 央行 数据, 2015年 网络 支付市场规模仅为 49.48 万亿元,而 2018 年的规模 则 突破 200万亿 元 大关,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153。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 2019 年) 18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图 7 2015-2018 年中国 非银行支付机构 网络 支付规模 7 网络 支付的蓬勃发展不仅普及了无现金支付,更 让 广大长尾用户享受到 基础金融 服务 , 提升了数字普惠金融可得性 。 一是 网络 支付扩大了金融 服务 的覆盖面,弥补了部分传统金融服务的空白。 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 网络 支付 方便、快捷、不以银行账号为前提、没有特殊硬件要求 ,克服了地域限制与城乡二元分割,为金融服务覆盖不足人群 获取正规金融服务提供了有效捷径 , 使得偏远地区人口及农民能够足不出户就享受到转账、汇款 、代理缴费 等常规金融服务,解决 了 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问题。 根据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发布的 2019 年中国普惠金融报告, 2019 年上半年,我国农村地区发生网银支付业务 63.54 亿笔,金融达 74.27 万亿元,农村地区电子支付进一步推广。 7 “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的统计口径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网络支付业务。 49.4899.27143.26208.07050100150200250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万亿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金额(万亿元)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 2019 年) 19 二 是 网络 支付促进 数字 普惠金融多样化 发展 。 随着 网络 支付尤其是 C 端用户市场的日渐饱和, 网络支付 机构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市场规模征战转变为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的竞争。 一是 网络支付 机构 不断拓展支付业务的应用场景,以应用带“普惠”。积极拓展与消费者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场景,如水电缴费、交通出行、医疗结算、教育培训、养 老保障等领域,做到支付和生活场景的无缝对接,在满足金融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方面重点发力。二是依托支付 服务 提高数据获取和数据变现的能力,以支付为切入点,获取客户的消费习惯、偏好、频率等相关数据,并将这类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进而依托这类数据为客户进行精准的风险画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 ,在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广度的同时也提升了服务的精度与服务质量。 (二) 网络借贷 助力小微企业融资,扶持实体经济发展 根据 2016 年 8 月由银监会、工信部、公安部和网信办四部门联合 制定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定义,网络借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贷款,个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通过互联网平台,有理财需求的投资者和有资金需求的借贷者可以实现信息匹配,从而完成用户之间资金的借入和借出。从广义上看,网络借贷包括 个人 网络借贷、电商贷款和网上银行贷款等多种形式 。 其中电商贷款指的是网络贷款平台通过数据分析和信用评估为电商小微企业提供线上信用贷款。网上银行贷款包含传统银行的线上贷款业务以及以微众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银行所提供的贷款服务。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 2019 年) 20 作为信息中介, 网络借贷通过为 小中企业 群体提供金融借贷服务,有效补充了传统融资模式的空白,对数字普惠金融的推进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 拓展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通过数字化技术构建多机构间数据连接,对多样化的、实时的、有价值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分析和挖掘,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小微企业及企业主个人信用的评估,有效解决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不健全,信贷风险高的问题,帮助其获得融资支持。 同时, 多层次、多形态的互联网融资模式与融资平台极大丰富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选择、提升了融资可得性。 二是 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效率和服务质量 。 数字化技术有效加快了信 息交互式流动,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简化 了 融资流程,缩短了 融资时间,有效解决小微企业“量小”与“频急”的资金需求。 同时, 数字化技术为精准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 通过 构建客户行为 评估 模型,运用大数据实现对客户的精准画像和分层,从而推出针对不同目标客群的产品。 浙江 网商银行独创 了 “ 310”贷款模式,即 “ 3 分钟在线申请、 1 秒钟审核放款、 0人工干预”已经复制到 50 家金融机构 。 截止 2018 年,网商银行已经联合 400 多家金融机构为超过 1700 万小微经营者提供了 3 万亿元贷款。 三是 降低小微企 业融资成本 。 一方面互联网 借贷 平台 井喷式的增长 , 促进了 信贷 服务定价逐渐趋向透明、合理。截止 2018 年底,我国有 1609 家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 2019年前 5 个月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 6.89,较 2018 年一季度平均水平下降 0.92 个百分点。微众银行的微粒贷,其上线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白皮书( 2019 年) 21 平均利率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且于今年 7 月下调贷款年化利率 2 到 3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简化 了 传统的金融机构业务流程,以往需要牵涉几个部门协同监督和运作的业务可以被标准化和优化为一
展开阅读全文

最新标签

网站客服QQ:123120571
环境100文库手机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