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金融研究热点综述.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中国碳金融研究热点综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碳金融研究热点综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碳金融研究热点综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碳金融研究热点综述.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碳金融研究热点综述.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第6期20102011年中国碳金融研究热点综述周文璐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083摘要本文对20lO一2011年CsscI中最具代表性的36种经济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所有碳金融领域的学术论文进行总结,归纳出2010一2011年中国碳金融研究的几大热点碳金融的界定、碳金融与金融业、中国碳金融体系的构建、碳金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碳金融风险管理、碳金融本土化、碳金融工具。本文对这些热点进行了总结归类。以期为碳金融问题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中国;碳金融;研究热点随着低碳经济的迅速兴起,碳金融成为金融创新的关键,碳交易平台与工具日趋多元化,碳交易规模逐年增长,碳金融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我国具有巨大的碳金融市场潜力。基于此,学术界对碳金融研究的领域日渐广泛和深入。本文从cSScl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36种经济类期刊∞,并从这些期刊中选出20lO一2011年有关碳金融问题的文章7l篇,对这些文章的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归类之后,最终确定了如下几大类研究热点碳金融的界定、碳金融与金融业、中国碳金融体系的构建、碳金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碳金融本土化、碳金融风险管理、碳金融工具。一、碳金融的界定对于“碳金融”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总体表述基本一致,都认为碳金融是与碳排放有关的金融活动。沈琳、叶敏2010将碳金融定义为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等。张艳、漆雁斌、贾阳2011认为碳排放权虽然是碳金融的核心,但并不是碳金融的全部,他们认为碳金融属于环境金融的一个分支,是指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金融活动,其核心是碳排放权,包括与节能减排项目有关的投融资活动、碳排放权及其衍生产品的交易等。张传国、陈晓庆2011将碳金融定义进一步归纳为近十年在国际金融领域中出现的旨在服务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他们认为,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碳金融应该包括碳直接投融资、碳减排指标的交易、碳交易中介服务以及绿色信贷等较大范围内容。武魏巍20lO对碳金融的界定更加具体,认为碳金融就是与减少碳排放有关的所有金融交易活动,既包括传统的碳排放权和绿色贷款业务,也包括和二氧化碳排放权密切相关的碳金融衍生产品的买卖交易、投资或投机活动,还包括发展低碳能源项目的投融资活动以及相关的担保、咨询服务等相关活动。张晓凤、蔡丽20lo认为碳金融就是与碳有关系的金融活动,也可以叫碳融资,大体上是环保项目投融资的代名词,也可以把碳金融看成对碳物质的买卖。碳金融包含了市场、机构、产品和服务等要素,是金融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环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灾害管理三重目标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二、碳金融与金融业1.碳金融与银行业。低碳经济发展为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杨志、盛普2010认为作者简介周文璐.女。江西吉安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专业学生.研究方向金融学。①这36种期刊分别是中国软科学、‘金融论坛、社会科学辑刊、、国际金融研究、经济体制改革、、上海金融、中国工业经济、‘宁夏社会科学’、科学管理研究、、t财经科学、‘管理现代化、贸易与环境、证券市场导报、、‘国际经济合作、‘湘潭大学学报 、、宏观经济管理、‘江西社会科学、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刊、、统计与决策。156万方数据中国商业银行应积极应对,把握市场机遇,不断完善自身机制,推动金融产品创新,积极参与中国碳交易市场构建,提高自身参与碳金融市场的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的碳金融衍生产品,逐步建立健全低碳经济的支持体系,不断增强国内金融机构在国际碳市场领域的话语权。首先,气候变化风险成为商业银行自身机制不断完善的重要外部力量。其中气候变化风险主要指气候变化信贷风险、环境信贷风险、环境法律风险,这些风险直接或间接地会对商业银行的资产带去损害,而正是这些气候与环境信贷风险成为了商业银行完善自身风险评估体系的重要契机。其次,低碳经济大大激活了商业银行创新的内在动力。政府一方面需要通过财税、金融等手段促进低碳技术的研发及利用,促进低碳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需要利用市场化机制来引导私人资本投向低碳行业,如碳交易机制。在该过程中,中国商业银行创新的内在动力被激活。武魏巍2010指出,商业银行碳金融的发展是一个综合体系,主要包括内部发展策略和外部发展环境两方面的构建。商业银行碳金融内部发展策略的构建包括以下5个方面从思想层面萤视碳金融发展的重大机遇、构造碳金融内部结构体系、积极发展商业银行碳金融传统业务、稳健开展碳金融衍生性创新业务、做好碳金融风险管理。同时,商业银行作为碳金融的重要参与方,还应该积极争取和推动碳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这是因为碳金融具有政策性强、参与度高和涉及面广等特点,发展碳金融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监管部门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一系列标准、规则,提供相应的政策配套。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的重要保障,营造碳金融良好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把碳金融纳入到国家战略框架内、构建具有国际话语权的碳交易市场、促使人民币成为国际碳交易的结算货币。王俊、王刚贞2010具体地提出了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发展途径,首先是丰富现有模式的内涵。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开展的碳金融业务主要是CDM项目融资和挂钩碳排放权的理财产品。从全国范围来看,即便是这两种常见业务,开展的仍然非常不足,只能满足部分企业的项目融资要求和部分投资者的投资要求。因此,各商业银行应充分挖掘现有市场。其次是积极拓展碳金融业务发展新模式。可以从以下几种模式人手深入挖掘碳金融市场1cDM项目资金管理模式;2cDM项目融资租赁模式;3碳基金托管模式;4参与cERs二级市场交易模式。在商业银行碳金融创新的过程中,蔡宁伟2010具体地提出从授信业务创新、中间业务创新、投资银行业务创新、理财业务创新、衍生产品创新、结算业务创新几方面寻求突破,在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健全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碳金融业务专业团队、参与和促进中介组织建设、构建跨国金融战略联盟、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2.碳金融与保险业。杜莉、韩丽娜20lO将低碳保险界定为环境责任保险,指以被保险人因从事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业务而造成环境污染应承担的环境赔偿或治理责任为标的的责任保险。低碳保险运行机制需要从制度安排、政策引导以及保险产品和业务的创新多个层面推进。首先,需要在建立低碳保险理念的基础上,实施相关部门综合协调配合的机制。其次。以制度安排与政策引导作为低碳保险运行的保障。再次,依托产品和业务创新,推动低碳保险机制的实施。最后,根据低碳保险体系复杂、很难判断和确认侵权责任的时间的特质,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约定自保险单失效之日起最长多少年为被保险人向保险人通知索赔的最长期限的条款,以利限制保险人的责任。按照保单约定的日落条款,自保险单失效之日起超过约定年限的,任何人向被保险人请求环境责任赔偿的,被保险人不得再请求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杨波、肖苏原、田慕昕20lo具体地提出一些保险产品的设计思路,如信用保险。从信用保险的需求看,由于我国现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排放权卖家,并且这个角色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很大转变,我国参与碳金融交易的企业具有对信用保险的巨大潜在需求。又如责任保险,针对排放权买卖双方面临的责任风险,建议保险公司开展相关责任保险,特别是针对排放权卖方的赔偿责任保险。三、中国碳金融体系的构建1.中国碳金融体系构建中存在的困难。虽然中国在碳金融创新的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索,但是总体上并未深入到碳金融的核心部分,丁玉梅、刘应元2010指出碳金融在中国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对碳金融业务的认识了解不足。碳金融是随着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兴起而走人中国的,在中国发展传播的时间有限,国内许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其中蕴藏着巨大商机。在对碳金融业务没有较为充分把握的情况下,很多金融机构不敢贸然介入其中。碳金融制度还不完善,目前中国CDM项目还刚刚起步,特别是金融业进入还不深,碳资本利用率不高,不仅缺乏完善交易制度,而且更缺乏相应的各种碳金融的衍生产品。中介市场发】57万方数据育不完全。在国外,cDM项目的评估及排放权的购买大多数是由中介机构完成,而中国本土的中介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开发或者消化大量的项目。碳金融业务的风险较大,与一般的投资项目相比,cDM项目需要经历较为复杂的审批程序,开发周期比较长,带来额外的交易成本。金融机构开展相关业务,除了面临基本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以外,还存在较大的政策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cDM特有风险和周期风险等。2.中国特色碳金融体系构建的建议。针对上述困难,丁玉梅、刘应元2010提出了一些构架中国碳金融体系的建议加强研究,制定标准,获得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的主动权;制定激励和协调机制,推动碳金融发展;建立统一、高效的碳金融市场交易体系等。潘小军2011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的碳金融市场既不能是完全市场主导的市场模式,也不能是完全政府主导的市场模式,而是建立由政府主导的市场平台,即由市场主导碳金融项目运作的“政府财政补贴,公司市场运作”市场化模式。骆华,费方域20lO从四个角度提出了构建中国碳金融体系的建议一是建立完善我国碳交易市场体系;二是努力建立多层次的碳市场体系,围绕碳交易市场为基础,构建包括碳基金、银行信贷、风险投资、碳保险、碳证券以及一系列金融创新工具为支撑的多层次、多元化的碳金融体系;三是积极培育碳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四是完善碳金融公共政策体系及激励机制。李殿伟、文桂江2011提出在构建碳金融体系的过程中,还要打破碳市场分割,合理分配减排指标,并且注重完善碳减排监控体制,建立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张传国、陈晓庆2011还强调在建立功能完善的碳交易所、规范发展碳市场、拓展碳项目融资方式的同时。更要多方位提高人们参与碳金融的积极性,积极发展为碳交易提供信息和技术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商业银行或其他主要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产品的研究开发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增强中小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对碳金融的价值、操作模式和交易规则的认识。刘倩、王遥2010关注到了碳金融体系构建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提出碳金融战略决策、资源管理、资本运作、研究开发等相关业务和职能的实现,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因此。要特别重视碳金融人才库的建立与可持续发展。四、碳金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1.碳金融与低碳城市发展。由于碳金融本身的特点。碳金融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罗乐】58娟2010指出低碳城市的发展,拓宽了金融机构的贷款产品范围和金融服务内容,给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收入增长点。因此,针对低碳项目开展的低碳金融服务是一件双赢的事情,不仅可促进低碳城市发展,还有助于经济从危机中复苏。武魏巍2011提出我国城市碳金融发展比较慢的一个原因,是城市碳金融还未被完全上升到城市战略的高度。只有把城市碳金融全面引入国家战略,并制定相关的支持及保护政策。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城市碳金融参与主体的权利保护和义务约束才有适用准则,才能提升潜在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马建平2叭1则指出了建设低碳城市与发展低碳金融之间的契合点1低碳城市建设需要低碳金融业提供融资支持;2建设低碳城市为低碳金融业发展提供机遇;3建设低碳城市呼唤并促进环境权益交易市场的发展。2.碳金融与农村金融发展。碳金融不仅能够促进低碳城市发展,而且可以与农村金融建立起互动关系,共同和谐发展。邹新阳2011提出,碳金融首先可以创新农村金融,农村金融引入碳金融思路,通过碳汇交易吸引国外资金,创新农村资金授信形式和业务类型。从设计农业碳交易品、发行农业碳债券、探索农村碳衍生品三个角度来实现碳金融创新农村金融的思路。其次是通过以农村金融产品为着力点,探寻适合于我国当前及未来一定时期碳金融发展思路的可行方案。侧重绿色信贷的碳金融,结合环保理念和农业生产的特点,设计不同期限结构的农村绿色信贷产品,直接服务于农户、农村企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立特色交易的碳金融,在农村金融框架范围内围绕低碳农业,设计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社会环境利益的碳交易方式,如森林碳交易、草场碳交易、清洁能源碳交易、节约型农业技术碳交易和循环农业碳交易等。五、碳金融本土化在众多发展碳金融的探讨中,邹新阳2011提出一个比较新颖的概念,即“碳金融本土化”。与国外相对发达的碳金融交易方式和制度相比较,中国尚处于滞后状态。其特征为一是无交易定价权;二是碳金融产品单一;三是碳市场分割。从上述发展特征可以看出,中国碳金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缺乏与当前经济金融发展态势的适应性结合,未实现本土化。六、碳金融风险管理在碳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风险,王倩、黄蕊、双星2011提出面对发达国万方数据家在低碳技术、碳金融市场上的领先优势,及其在碳减排目标单轨制、碳标签、碳关税和将高碳产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等方面设置的“低碳陷阱”,发展中国家既不能消极抵抗,也不能盲目遵从。放弃低碳目标,不仅会限制经济的迸一步发展,还有可能陷入“高碳陷阱”。而盲目地接受发达国家所制定的碳排放、碳金融市场和碳交易核查等相关规则,不仅会承受经济掠夺,还会因放弃经济发展权而跌入经济危机的泥潭。潘小军2011指出碳交易与碳金融活动迅速增长的背后也面临着一系列制约因素一是碳金融市场严重分割。目前,尽管各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水平不同,但国际碳交易和碳金融业务绝大多数集中在发达国家或区域欧盟内部,统一的国际市场尚未形成,各国发展极不均衡。二是碳金融发展风险巨大。有关碳排放权的国际公约能否顺利延续是未来碳金融发展的最大障碍。三是碳金融市场的微观主体动力不足。因节能减排初期投入巨大,未来收益既滞后又不确定,严重影响当期实际利润,即使获得了政府的补贴或减税优惠,短期行为的微观主体很难积极主动发展低碳项目。七、碳金融工具低碳经济背景下,催生了一些相应的金融工具,如碳排放权、碳排放期货、碳基金、碳交易货币以及更多崭露头角的碳金融创新产品。1.碳排放权。关于碳排放的本质,杨志、盛普2010提到碳交易市场正是从资本的层面人手,通过划分环境容量,对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定义,延伸出碳资产这一新型的资本类型,而碳交易市场的存在则为碳资产的定价和流通创造了条件。碳交易将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连通起来,通过金融资本的力量引导实体经济的发展。这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代表了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郑勇2010也指出,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它的金融属性已日益凸显,并将成为继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的又一新金融资产。2.碳排放期货。郑勇20lO提出,我国作为最大的碳资源供给国,应该拥有一个国际的碳交易市场,也应该研究建立碳排放权期货交易,以提高我国在全球碳资源定价的影响力,在国际碳交易中掌握碳交易及其定价的话语权。碳排放权期货交易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价格,有利于在期货市场牢牢控制定价权;能够规避国际碳交易价格波动的风险,为交易双方提供一个安全、准确、迅速成交的交易平台;建立碳期货市场,有利于我国在期货合约和价格上与全球接轨,有利于规范我斟碳合约标准并增加我国碳交易的议价能力;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率,节约交易成本。3.碳基金。孙力军20lo提出碳基金理财产品的开发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政府部门发起或联合开发,旨在降低本地区或某一行业碳减排而设立的基金;第二,政策性金融机构设立的碳基金产品;第三,各种金融机构开发的碳基金产品,以营利为目的,同时可为投资者提供较高的回报。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都可积极开拓碳基金市场,既可以有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也可以有面向普通公众投资者的开放式基金管理计划。4.碳交易货币。杨绪彪2010指出碳排放权的价格还没有固定统一的货币单位,在不同的市场上计价单位不尽相同,目前还处于排放权购买国以该国货币支付的阶段。但是,为了实现碳币体系的建立。碳排放权的交易价格最终会有一个国际通用的计价标准,并以此标准来衡量世界各种货币的地位和币值。所以,目前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加强人民币和碳排放权价格之间的联系就显得非常重要。碳货币体系的关键之一就是减排规则的制定。从一定程度上说,掌握规则的制定权就意味着碳货币的发行权。若要在碳货币时代拥有更多的碳货币发行权,使我国在碳货币体系之下处于主动的地位,就必须参与到减排计划的规则制定中来,通过参与规则的制定维护本国在碳货币发行方面的权益。5.其他碳金融工具。在多层次发展碳金融体系的过程中,碳金融产品创新的空间很大,孙力军2叭0就提到建立以碳权作为抵押的融资方式,对具有良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潜质和信用记录的企业以cERs清洁发展机制减排单位收益权作为质押向银行申请贷款就属于权利质押的一种创新形式;可以开发基于CERs清洁发展机制减排单位的融资租赁方式,即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由商业银行或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为项目企业购买这些设备,然后将设备出租给项目企业使用,企业从出售CE凡的收入中支付租金;发展基于碳权的保理业务等。八、总结通过对有关碳金融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总结,最终归纳出七个研究热点问题一是碳金融的界定问题,虽然提法不尽相同,但是,最基本的界定已经达成了一定的共识,都认为碳金融是与碳排放有关的金融活动。二是碳金融与金融业的相关问题。低碳经济】59万方数据的兴起为金融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在银行业和保险业两个方面都有在碳金融大背景下把握机遇的具体应对方针和发展方向。三是中国碳金融体系的构建问题。碳金融在中国发展,必须结合中国实际,通过分析目前中国碳金融体系构建的困难,找到中国碳金融体系构建的有效途径。四是碳金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无论是低碳城市发展和农村金融发展,都能与碳金融结合起来,共同和谐发展。五是碳金融本土化问题。这是从一个比较新颖的角度来探索碳金融在中国本土发展的问题。六是碳金融风险管理问题。鉴于碳金融在国内的发展尚且处于探索阶段,碳金融风险的管理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有必要明确这些风险,并且找到一定的规避办法。七是碳金融工具问题。碳金融的发展势必催生出一系列的碳金融工具,碳金融工具也是碳金融产品创新的一大途径,充分运用好碳金融工具也是发展碳金融的重要途径。参考文献[1]沈琳,叶敏.‘低碳金融与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J].金融论坛,2010125460.[2]张艳,漆雁斌,贾阳.低碳农业与碳金融良性互动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l696一102.[3]张传国,陈晓庆.国外碳金融研究的新进展[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l9104112.[4]武魏巍.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策略[J].金融论坛征文增刊,20108285.[5]张晓风,蔡丽.基于项目的碳金融发展的模式研究中国式碳金融发展状况分析[J].金融论坛征文增刊,201065~72.[6]杨志,盛普.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社会科学辑刊,20103143~146.[7]王俊,王刚贞.碳金融的发展与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模式研究[J】.金融论坛征文增刊,20lO7377.[8]蔡宁伟.碳金融的现状与发展及其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启示[J】.金融论坛征文增刊,20lO86~92160[9]杜莉.韩丽娜.论碳金融体系及其运行架构[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55561.[10]杨波,肖苏原,田慕昕.我国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的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1084352.[11]丁玉梅,刘应元.刍议构建中国特色的碳金融体系[J].经济问题,2010124652.[12]潘小军.低碳经济浪潮下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策略[J].软科学,201171620.[13]骆华,费方城.国际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012142~147.[14]李殿伟,文桂江.自然资拳、碳排放权与我国的碳交易能力建设[J].经济体制改革,2叭1315_19.[15]刘倩,王遥.全球碳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与我国的对策[J].经济纵横,20lO78184.[16]罗乐娟.后危机时代的低碳城市发展之路[J].江西社会科学,2010598一101.[17]武魏巍.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城市碳金融发展策略[J].宏观经济管理,2011158~59.[18]马建平.发展低碳金融促进低碳城市建设[J].城市发展研究,20ll98589.[19]邹新阳.碳金融本土化与农村金融创新研究基于金融产业的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l821~26.[20]王倩,黄蕊,双星.“碳陷阱”理论辨析与政策导向[J].经济学家,2011104551.[21]郑勇.对我国面临碳金融及其定价权缺失的思考我国应尽早建立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市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2146~148.[22]孙力军.国内外碳信用市场发展与我国碳金融产品创新研究[J].经济纵横,2010630~33.[23]杨绪彪.碳金融与人民币国际化[J].宏观经济管理,20lO1252~53.[24]张长龙.略论低碳城市建设的长效机制[J].经济问题探索,20ll7.编辑校对韦群跃孙黎波万方数据2010-2011年中国碳金融研究热点综述作者 周文璐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083刊名 经济问题探索英文刊名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年,卷期 20126本文链接http//
展开阅读全文

最新标签

网站客服QQ:123120571
环境100文库手机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