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城市轨道交通(HJ 453—2018代替 HJ 453—2008).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城市轨道交通(HJ 453—2018代替 HJ 453—2008).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城市轨道交通(HJ 453—2018代替 HJ 453—2008).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城市轨道交通(HJ 453—2018代替 HJ 453—2008).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城市轨道交通(HJ 453—2018代替 HJ 453—2008).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城市轨道交通(HJ 453—2018代替 HJ 453—2008).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4532018 代替 HJ 453200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城市轨道交通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Urban rail transit ( 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生态环境 部 2018-10-09 发布 2019-03-01 实施 发 布 HJ 4532018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适用范围 . 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 义 . 2 4 总则 . 5 5 建设项目 工程概况和分析 . 8 6 环境现状 调查与评价 . 9 7 施工期环 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 10 8 运营期环 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11 9 环境保护 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 15 10 环境影 响经济损益分析 . 17 11 环境保 护管理与监测计划 . 17 12 评价结 论 . 17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基本图件要求 . 18 附录 B (资 料性附录) 噪声、振动源强现场实测类比方法 19 附录 C (资 料性附录) 声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 23 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振动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 30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振动距离衰减参数 a 、b 、c 的复合回 归方法 35 附录 F (资料性附录) 报 告书表格要求 37 HJ 4532018 ii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 保护管理条例,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工作内容、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是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城市轨 道交通(HJ 4532008)的修订,主要修订内 容如下 扩大了导则适用范围; 完善了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振动源强确定方法; 调整了噪声、振动和室内二次结构噪声的评价范围; 规范了噪声、振动评价量; 增加了列车通过时段内声环境保护目标处噪声影响控制和分析; 改进了噪声、振动和室内二次结构噪声环境影响预测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 规范了文物振动影响评价对象; 删除了列车运行产生的无线电干扰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规范了污染防治措施的技术要求; 删除了公众参与内容。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城市轨 道交通(HJ 4532008)废止。 本标准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B ~附录 F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 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 2018 年 10 月 09 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19 年 03 月 0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HJ 4532018 1 环境影 响评价 技术导 则 城市 轨道交 通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工作内容、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含地铁、轻轨、跨座式单轨交通、现代有轨电车交通、中低速磁 浮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悬挂式单轨交通等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6 声 环境质量标准 GB 6722 爆 破安全规程 GB 8702 电 磁环境控制限值 GB 10070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GB 10071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2523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157 地铁设计规范 GB 50458 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 GB 50490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 GB/T 5111 声学 轨道机 车车辆发射噪声测量 GB/T 17247.1 声学 户外 声传播衰减 第 1 部分 大气声吸收的计算 GB/T 17247.2 声学 户外 声传播的衰减 第 2 部分 一般计算方法 GB/T 33521.1 机械振动 轨道系统产生的地面诱导结构噪声和地传振动 第 1 部分 总则 GB/T 50269 地基动力特 性测试规范 GB/T 50452 古建筑防工 业振动技术规范 GB/T 51263 轻轨交通设 计标准 HJ 2.1 建设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 2.2 环境 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 环境 HJ 2.4 环境 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 环境 HJ 19 环境 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 影响 HJ 24 环境 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 电工程 HJ 610 环 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 下水环境 HJ 681 交 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 HJ 884 污 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准则 HJ/T 2.3 环 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 面水环境 HJ/T 90 声 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 HJ 4532018 2 CJJ/T 262 中低速磁浮交通设计规范 JGJ/T 170 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地铁 metro, underground railway, subway 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力牵引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列车在全封闭的线路上运行, 位于中心城区的线路基本设在地下隧道内,中心城区以外的线路一般设在高架桥或地面上,高峰小 时单向客运能力一般在 30 000 ~70 000 人次。最高 设计速度不超过 100 km/h 。 3.2 轻轨 light rail 采用专用轨道在全封闭或半封闭的线路上,以独立运营为主的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平 交路口采用“轻轨列车优先通过”的信号。线路一般设在地面、高架结构上,也有部分延伸到地下 隧道内,高峰小时单向客运能力一般在 10 000~30 000 人次 。 最高设计速度不超过 100 km/h 。 3.3 跨座式单轨交通 straddle monorail transit 电力牵引列车采用橡胶车轮跨行于梁轨合一的轨道梁上的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车辆除走 行轮外,在转向架的两侧尚有导向轮和稳定轮,夹行于轨道梁的两侧,保证车辆沿轨道安全平稳地 行驶。最高设计速度不超过 100 km/h 。 3.4 现代有轨电车交通 modern tram transportation 采用新型低地板、钢轮钢轨、模块化、电力牵引的现代有轨电车车辆,多种路权方式,以地面 线路为主的中低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最高设计速度不超过 70 km/h 。 3.5 中低速磁浮交通 medium and low speed maglev transportation 采用中低速磁浮交通列车,实现无接触支承、导向和驱动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最高运营速度 不超过 120 km/h 。 3.6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 metropolitan rapid rail transit 在市域范围内修建的快速、大运量、长距离、用电力牵引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列车在全封闭 的线路上运行,线路一般设在地面、高架结构上,也有部分为地下隧道。最高运营速度为 100 ~ 160 km/h 。 3.7 设计使用年限 designed life limit 在一般维护条件下,保证工程正常使用的最低时限。 HJ 4532018 3 3.8 车辆 vehicle 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上可编入列车中运行的单节车。车辆可以是有动力的动车和无动力的拖车。 3.9 列车 train 编组成列,可以正常载客的若干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完整组合。 3.10 车辆基地 base for the vehicle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车辆停修和后勤保障基地,通常包括车辆段、综合维修中心、物资总库、 培训中心等部分,以及相关的生活设施。 3.11 车辆段 depot 停放车辆,以及承担车辆的运用管理、整备保养、检查工作和承担定修或架修车辆检修任务的 基本生产单位。 3.12 停车场 parking lot, stabling yard 停放配属车辆,以及承担车辆的运用管理、整备保养、检查工作的基本生产单位。 3.13 室内二次结构噪声 ground-borne indoor noise, structure-borne indoor noise 城市轨 道交 通列车 运行 引起的 沿线 建筑物 振动 而产生 的室 内低频 噪声 ,频率 范围 为 16200Hz 。 3.14 簧下质量 unsprung mass 在车辆一系悬挂下方,支承于钢轨上的车辆每轴的车轮、轮轴、轴箱、制动盘、齿轮箱和轴挂 电机等质量的总和,是影响轮轨动力作用的重要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簧下质量是城市轨道交通车 辆的低动力作用设计的第一原则。 3.15 线路中心线 centre line of track 轨距分中线(不计轨距加宽值)。 3.16 符号一览表见表 1 。 HJ 4532018 4 表 1 符号一览表 序号 符号 意义 单位 1 L Aeq,T评价时间内预测点处等效连续 A 声级 dBA 2 L Aeq,Tp单列车通过时段或风亭、冷却塔运行时段内预测点处等效连续 A 声级 dBA 3 L Aeq,TR评价时间内预测点处列车或设备运行等效连续 A 声级 dBA 4 L Aeq,b评价时间内预测点处背景噪声等效连续 A 声级 dBA 5 L p0噪声源强 dBA或 dB 6 T 规定的评价时间 s 7 n 规定的评价时间内通过的列车对数 - 8 t eq列车通过时段的等效时间 s 9 C n列车运行噪声修正 dBA或 dB 10 C v列车运行噪声速度修正 dB 11 C t线路和轨道结构噪声修正 dB 12 C d几何发散衰减 dB 13 C θ列车运行噪声垂向指向性修正 dB 14 C a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 dB 15 C g地面效应引起的衰减 dB 16 C b声屏障插入损失 dB 17 C h建筑群衰减 dB 18 C f频率 A 计权修 正 dB 19 v 列车通过预测点的运行速度 km/h 或 m/s 20 v 0源强的参考速度 km/h 21 l 列车长度 m 22 θ 声源和预测点之间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 23 α 空气吸收引起的纯音衰减系数 dB/m 24 h m传播路程的平均离地高度 m 25 δ 声程差 m 26 f 频率 Hz 27 c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m/s 28 b C ′ 声屏障顶端绕射衰减 dB 29 L r安装声屏障后,受声点处声压级 dB 30 L r0未安装声屏障时,受声点处声压级 dB 31 0 b C ′ 受声点处声源顶端绕射衰减 dB 32 1 b C ′ 安装声屏障后,受声点处一次反射虚声源的顶端绕射衰减 dB 33 NRC 声屏障降噪系数 - 34 D m风亭、冷却塔等声源当量距离 m 35 VL Zmax列车通过时段内的最大 Z 振级 dB 36 VL Z0max振动源强,列车通过时段内的最大 Z 振级 dB 37 C VB振动修正 dB 38 C V速度修正 dB 39 C W轴重和簧下质量修正 dB 40 C R轮轨条件修正 dB HJ 4532018 5 续表 序号 符号 意义 单位 41 C T隧道型式修正 dB 42 C D距离衰减修正 dB 43 C B建筑物类型修正 dB 44 C TD行车密度修正 dB 45 w 0源强车辆的参考轴重 t 46 w 预测车辆的轴重 t 47 w u0源强车辆的参考簧下质量 t 48 w u预测车辆的簧下质量 t 49 β 土层的调整系数 - 50 L p,i 16200 Hz 单列车通过时段的建筑物室内空间最大 1/3 倍频程声压级16200 Hz dB 51 L Aeq,Tp 16200 Hz 单列车通过时段建筑物室内空间最大等效连续 A 声级(16200 Hz ) dBA 52 L Vmid,i单列车通过时段的建筑物室内楼板中央垂向 1/3 倍频程振 动速度级 16200 Hz dB 53 σ声辐射效率 - 54 T 60室内混响时间 S 4 总则 4.1 一般性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建设项目建设施工、生产运行的过程中,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 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保护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4.2 评价基本任务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包括识别环境影响因子、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进 行环境现状调查工作、开展现状监测及评价、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依据影 响预测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污染防治对策,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3 工作程序 评价工作程序如图 1 所 示,各环境要素评价根据 HJ 2.1 、HJ 2.4 、HJ/T 2.3 、HJ 610、HJ 19 、 HJ 24 和 HJ 2.2 等相关规 定执行。 HJ 4532018 6 法规、标准及相关 文件的研究 工程及污染源分析 沿线、地区环境分析及环 境保护目标调查 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范围、 重点和专题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声 环 境 振 动 环 境 水 环 境 生 态 电 磁 环 境 大 气 环 境 固 体 废 物 施工期与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声 环 境 振 动 环 境 水 环 境 生 态 电 磁 环 境 大 气 环 境 固 体 废 物 环境保护措施效果分析及投资估算 制订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启动环境影响评价 完成环境影响评价 初步工程分析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图 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4.4 评价依据 应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审查 意见、建设项目工程文件、线网规划、建设规划、城市规划以及相关部门批复意见等资料开展工作。 4.5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环境影响因素应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和周围环境敏感程度,以及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标准的要求进行确定,并按施工期和运营期分别进行识别。 4.6 评价因子筛选 4.6.1 根据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结果,结合环境功能要求、环境保护目标、评价标准和环境制约因 素,筛选各环境要素的评价因子。 4.6.2 应明 确给出污染源评价因子、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因子和环境影响预测因子。 HJ 4532018 7 4.7 评价工作等级 按照 HJ 2.4 、HJ 610、HJ 19 、HJ 24 、HJ 2.2 中 的相关规定,分别确定声环境、地下水环境、 生态、电磁环境、大气环境的评价等级。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按照 HJ/T 2.3 中三级 执行。对于不涉 及锅炉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其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可不进行评价工作等级的判定,仅进行大气环境 影响分析。振动环境评价不划分评价等级。 4.8 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 4.8.1 评价范围 声环境、振动环境、大气环境评价范围根据 4.8.2 、4.8.3 、4.8.4 的要求确 定。地表水环境、地 下水环境、生态、电磁环境的评价范围根据 HJ/T 2.3 、HJ 610 、HJ 19 和 HJ 24 中 的相关规定确定。 4.8.2 声环境评价范围 a )地面 线和 高架线 的声 环境评 价范 围地 铁、 轻轨( 含试 车线、 出入 段线、 出入 库线) 一 般 为距线路中心线两侧 150 m ;跨座 式 单轨交通、现代有轨电车交通以及中低速磁浮交通一 般为距线路中心线两侧 50 m ;车辆段 、停车场、车辆基地一般为厂界外 50 m 。 b )地下线 冷却塔评价范围为冷却塔声源周围 50 m ;风亭评 价范围为风亭声源周围 30 m 。 c )主变电站评价范围为厂界外 30 m 。 d )评价范围 可根据建设项目工程和环境影响的实际情况适当缩小或扩大。 4.8.3 振动环境评价范围 a )地铁、轻轨的振动环境评价范围地下线和地面线一般为距线路中心线两侧 50 m ;高架线 一般为距线路中心线两侧 10 m 。地 铁、轻轨的室内二次结构噪声影响评价范围地下线一 般为距线路中心线两侧 50 m 。必要时 ,振动环境评价范围、室内二次结构噪声影响评价范 围可根据 建 设项目工 程 和环境影 响 的实际情 况 适当缩小 或 扩大(例 如 地铁地 下 线平面圆 曲线半径≤500 m 或岩石和坚硬土地质条件下的室内二次结构噪声评价范围扩大到线路 中 心线两侧 60 m )。 b )文物保护 单位内 不可 移动文物的 振动影响评 价范围一 般为距地下 线和地面线 线路中心线 两侧 60 m 。 评价范围可根据建设项目工程特点、文物保护单位内不可移动文物的特点、环 境影响的实际情况适当缩小或扩大。 c )跨座 式单 轨交通 、现 代有轨 电车 交通、 中低 速磁浮 交通 可不进 行振 动和室 内二 次结构 噪 声 评价。 4.8.4 大气环境评价范围 a )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等新建锅炉房周围 200 m 以 内的区域。 b )地下车站 排风亭周围 30 m 以内的区 域。 4.8.5 环境保护目标 按照 HJ 2.1 、HJ 2.4 、HJ/T 2.3 、HJ 610 、HJ 19 、HJ 24 和 HJ 2.2 中的相关规 定,根据环境要素 分别列出评价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并列表给出环境保护目标特点、规模及其与工程的空间位置关 系等。振动环境保护目标的调查按照 6.2.1 的要 求执行。给出工程沿线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 HJ 4532018 8 4.9 评价标准的确定 确定各评价因子所执行的环境保护标准,并说明采用标准的依据。 4.10 建设方案的环境比选 建设项目有多个建设方案,涉及环境敏感区或环境影响显著时,应重点从环境制约因素、环境 影响程度等方面进行建设方案环境比选,明确推荐方案。 5 建设项目工程概况和分析 5.1 建设项目概况 5.1.1 项目地点、规模及主要技术标准 包括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工程范围、建设性质、地理位置及线路走向、线路敷设方式、项 目规模、主要技术标准、设计年度及客流量、行车运营组织与管理、主要工程数量、工程投资等。 5.1.2 项目组成和主要工程内容 包括线路工程、轨道工程、车站、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高架结构工程、路基工程、车辆基地、 车辆段、停车场、运营控制中心、供电、通信信号、通风与空调供暖、给水与排水等。 5.1.3 施工组织及筹划 包括车站、区间、临时工程的征地拆迁及施工范围,车站及区间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工程防 水,大型临时工程及施工场地、土石方工程、建设工期与施工进度计划等。 5.1.4 改扩建工程 改扩建工程还需分析与现有工程关系,并对现有工程的内容、规模、污染物排放及达标情况、 现有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拟采取的整改方案以及改扩建后的变化情况等进 行分析。 5.2 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衔接分析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的有关要求,分析说明工程与规划方案变 化情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审查意见的落实情况等。若存在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审查 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应说明具体原因并分析环境可行性。 5.3 工程污染源分析 根据施工期和运营期污染源特征,分析工程产生的噪声、振动、废水、废气、电磁等特性、排 放量、排放浓度/ 强度、排放去向等。污染源强确定按照 HJ 884 中相关 规定执行,其中噪声、振动 源强现场实测类比方法参照附录 B 。若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已有符合工程实践的源强数据时,也可直 接采用,但应论证其可类比性。 5.4 图件要求 应给出工程线路走向图、线路平面/ 纵断面示意图(结合环境保护目标情况)、线路(路基、 桥梁、隧道)横断面图、地面设施和站场等平面布置图,制图按照附录 A 的要求执行。 HJ 4532018 9 6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1 一般要求 声、地表水、生态、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方法依据 HJ 2.4 、HJ/T 2.3 、HJ 19 、 HJ 2.2 执行 。振动、地下水、电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依据 6.2 、6.3 、6.4 执行。 6.2 振动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6.2.1 现状调查内容 a )调查评价范围内的现有振源种类、分布状况等。 b )调查评价范围内的振 动环境保护 目标基本情 况,包括保 护目标与工 程的空间位 置关系、建 筑结构类型 及规模、评 价范围地质 条件以及所 对应的环境 振动标准限 值等。列表 给出现状 调查结果,具体参见附录 F 。 c ) 调查 工程 沿线的 文物 保护单 位, 说明文 物保 护单位 的名 称、保 护类 别、保 护等 级、建 设 控 制地带、 保 护范围、 数 量、分布 、 建设年代 、 建筑式样 、 建筑材料 、 建筑承重 结 构材料、 建筑高度 和 层数、保 护 现状以及 所 对应的环 境 振动保护 要 求,说明 工 程与不可 移 动文物 的 空间位置关系。 6.2.2 现状监测内容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振动环境保护目标进行振动现状监测,室内二次结构噪声一般可不进行现状 监测。 6.2.3 现状监测方法 a ) 评价 范围 内的振 动环 境保护 目标 可从距 振源 的距离 、建 筑物类 型、 地质条 件等 方面进 行 分 类,根据 GB 10070 和 GB 10071 ,选择 具有代表性的保护目标进行振动环境现状监测。 b ) 按照 GB/T 50452 的 相关规定和 要求,对文 物保护单位 内 不可移动 文物进行振 动现状监测 。 c )给出振动环境现状监测点分布图。 d )列表给出 振动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具体参见附录 F 。 6.2.4 现状评价 a )根据 GB 10070 的相关 规定和限值对振动环境保护目标进行评价,分析超标程度和原因。 b )根据 GB/T 50452 的 相关规定, 对文物保护 单位内 不可 移动文物进 行现状评价 ,分析超标 程度和原因。 6.3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6.3.1 现状调查内容 针对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分布路段和车辆基地(段) 所在区域,调查评价范围内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质量状况,必要时进行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 6.3.2 现状监测 a )地下 水环 境现状 调查 可采用 资料 调查、 现场 监测等 方法 ,资料 调查 时可利 用已 有的地 下 水 监测资料,资料不足时应进行补充监测。 b )地下水质 量监测因子应选取常规因子、现状污染因子、石油类和重金属等因子。 HJ 4532018 10 c )给出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点分布图。 6.3.3 现状评价 根据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分析结果,按照 HJ 610 的相关规定 ,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6.4 电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4.1 现状调查内容 a )调查评价范围内的现有电磁辐射源,包括 110 kV (含)以上输变电设备。 b )调查评价 范围内电磁 环境保护目 标基本情况 ,包括保护 目标的规模 、与工程的 位置关系、 适用标准等。 6.4.2 现状监测内容 对 110 kV( 含)以 上变 电站、 输电 线路评 价范 围内具 有代 表性的 电磁 环境保 护目 标及变 电 站 站界的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进行现状监测。 6.4.3 现状监测方法 按照 HJ 681 的相关规定执行。给出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点分布图。 6.4.4 现状评价 根据现状监测结果,按照 GB 8702 的相关规定,对 110 kV (含)以上变电站、输电线路保护 目标及变电站站界的工频电磁环境进行评价。 6.5 图件要求 噪声、振动 、电磁等环 境保护目标 分布图和现 状监测图按 照附录 A 的 要求执行。 地下水现 状 调查和评价应给出工程沿线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分布路 段和车辆基地(段)所在区域评价范围内的水文地质图、典型水文地质剖面图,以及集中式饮用水 源保护区及水源井分布图、特殊地下水资源分布图、各地下水环境敏感区与工程位置关系图。其他 要素的专题图依据 HJ/T 2.3 、HJ 19 、HJ 2.2 的规 定执行。 6.6 现状评价结论 给出环境保护目标的声、振动、地表水、地下水、电磁、大气等环境质量现状超达标情况及超 标原因分析。 7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7.1 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筛选对声环境保护目标产生影响的施工场地,根据 GB 12523 对施工场 界噪声进行评价分析, 从优化施工场地、施工作业时间、施工车辆、施工机械布置、施工方案、施工进度和噪声防治措施 等方面提出降噪措施。当存在打桩、爆破等高噪声施工作业时,应依法进行并事先告知周边公众, 同时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 7.2 振动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筛选对振动环境保护目标产生影响的施工场地,从优化施工场地、施工作业时间、施工车辆、HJ 4532018 11 施工机械布置、施工方案、施工进度和振动防治措施等方面提出措施。当施工期可能存在爆破作业 时,应依法进行并事先告知周边公众,同时提出夜间(应根据相关规定明确夜间时间)不进行打桩 (锤击法和振动法),不进行爆破作业、振冲、强夯等的要求;爆破作业可能对文物保护单位内不 可移动文物产生影响时,应按照 GB 6722 的规定 执行。 7.3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估算施工期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提出防治措施。 7.4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根据施工排水预测结果,明确施工排水去向及水质特征,分析施工废水对地下水水质影响,提 出施工期地下水环境保护要求和措施。 7.5 生态影响分析与评价 a )对于未涉及生态敏感区的项目,按照 HJ 19 的规定和要求适当简化评价内容,重点关注工 程施工对 古 树名木的 影 响和地面 开 挖工程、 施 工场地等 占 用城市绿 地 的影响, 提 出保护、 补偿措施。 b )对于涉及 生态敏感区的项目,按照 HJ 19 的 规定和要求执行,重点关注施工期动植物生境 保护和对地表植被的生态破坏损失分析,提出保护、补偿措施。 7.6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与评价 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提出处置措施。 7.7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根据国家和地方防治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尾气等的有关规定,分析施工过程中产生大气污染物 的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污染防治措施。 7.8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应给出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防治效果及投资估算。 8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1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1.1 预测和评价内容 a ) 对列 车运 行噪声 进行 预测和 评价 。包括 运营 期初期 、近 期、远 期的 昼间和 夜间 运营时 段 列 车运行( 含 试车线、 出 入段线、 出 入库线) 对 声环境保 护 目标的噪 声 贡献值、 预 测值以及 单列车通过时段内在声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噪声贡献值。 b ) 对 风亭、 冷却塔噪声 进行预测和 评价。包括 昼间和夜间 运营时段声 环境保护目 标处的噪声 贡献值和预测值。 c ) 对车 辆基 地、车 辆段 、停车 场、 主变电 站噪声进行 预测 和评价 。包 括昼间 和夜 间运营 时 段 厂界噪声贡献值以及声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噪声贡献值和预测值。 d )对于未建 成区或规划 区的噪声敏 感区段,高 架线、地面 线应按照评 价工作等级 的要求给出 昼间和夜间运营时段的等声级图。 HJ 4532018 12 8.1.2 预测量和评价量 a )昼间和夜间运营时段厂界噪声预测量为 L Aeq,TR ,声环境保护目标处的预测量为 L Aeq,T ,单列 车通过时段保护目标处的预测量为 L Aeq,Tp 。 b )评价量和 预测量一致。 8.1.3 预测方法 a )声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包括参数模型、经验模型、半经验模型法和类比预测法。附录 C 给出 的是半经 验 模型法。 若 采用其他 预 测方法, 则 须注明来 源 并对所用 的 预测模式 进 行验证, 说明验证结果。 b )采用附 录 C 模型时,应注意噪声源强和参数的确定。源强的确定一般采用类比测量、资料 调查或二 者 相结合的 方 法,确定 噪 声源强时 , 类比对象 应 与拟建工 程 相类似, 并 列表论述 其可类比性。噪声源强现场实测类比方法参见附录 B 。 c )采用附录 C 模型预测时,应注意模型的适用条件(如线路、车辆、设备、运营及环境等), 若实际情况不能充分满足模式的适用条件,需对预测模型修正并进行验证。 8.1.4 预测结果及评价 a ) 列表 给出 预测点 与工 程的空 间位 置关系 、列 车通过 预测 点的速 度、 线路形 式、 轨道结 构 、 轮轨条件等有关参数,具体参见附录 F 。 列表给出工程噪声贡献值、环境噪声预测值以 及 单列车通过时段内在保护目标处的噪声贡献值,具体参见附录 F 。对于建筑物高于三层 (含)的声环境保护目标,应给出典型楼层的预测结果。 b )给出列车 运行对声环境保护目标的噪声影响预测结果,按照 GB 3096 的要求,根 据声环境 保护目标 所 处声环境 功 能区类别 进 行超达标 评 价、超标 统 计及超标 原 因分析。 给 出单列车 通过时段在声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噪声贡献值,根据 8.1.5.3 的规定,分析是否满足控制要求。 c )给出风亭、冷却塔运行对声环境保护目标的噪声预测结果。按照 GB 3096 的要求 ,根据声 环境保护目标所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进行达标评价、超标统计及超标原因分析。 d ) 给出车辆 基地、车辆 段、停车场 、主变电站 运行厂界噪 声预测结果 和声环境保 护目标噪声 预测结 果。 按照 GB 12348 的要 求 ,对厂 界噪 声进行 超达 标评价 、超 标统计 及超 标原因分 析;按照 GB 3096 的要求 ,根据声环境保护目标所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进行超达标评价、 超标统计及超标原因分析。 8.2 振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2.1 预测内容和预测量 8.2.1.1 预测和评价内容 a )列车 运营 (含试 车线 、出入 段线 、出入 库线 )对振 动环 境保护 目标 的振动 影响 预测和 评价 。 b )列车运营 (含试车线、出入段线、出入库线)对室内二次结构噪声影响预测和评价。 c )列车 运营 (含试 车线 、出入 段线 、出入 库线 )对文 物保 护单位 内 的 不可移 动文 物振动影响 预测和评价。 d )对于未建 成区或规划振动敏感区段,提出给定条件下的振动达标距离。 8.2.1.2 预测量和评价量 a )振动影响预测量为列车通过时段的最大 Z 振级 VL Zmax 。 HJ 4532018 13 b )室内二次 结构噪声影响预测量为列车通过时段内等效连续 A 声级 L Aeq,Tp (16200 Hz )。 c )文物保护单位内的不可移动文物预测量为振动速度(160 Hz )。 d )评价量与 预测量一致。 8.2.2 预测方法 a ) 振动 环境 和室内 二次 结构噪 声影 响预测 方法 包括参 数模 型、经 验模 型、 半经验模型法和类 比预测法。附录 D 给出 的是半经验模型。若采用其他预测方法,则须注明来源并对所用的 预测模式进行验证,说明验证结果。 b )采用附 录 D 的半经 验模型时,应注意振动源强和参数的确定。源强的确定可采用类比测量、 资料调查或 二者相结合 的方法,类 比测量确定 振动源强时 ,类比对象 应与拟建工 程相类 似 , 并列表论述其可类比性。振动源强现场实测类比方法参见附录 B 。 c )采用附录 D 的半经 验模型时,应注意模型的适用条件,若实际情况中不能充分满足数学模 式的适用条件时,需对预测模型进行修正并进行必要的验证。 d )文物保护 单位内的不可移动文物的振动预测计算按照 GB/T 50452 的 相关规定执行。 8.2.3 预测结果及评价 a ) 列表 给出 预测点 与工 程的空 间位 置关系 、列 车通过 预测 点的速 度、 线路( 含线 路平面 圆 曲 线半径) 或 轮轨条件 、 隧道型式 、 建筑物类 型 、列车行 车 密度,列 表 给出振动 环 境和室内 二次结构噪声预测值,具体参见附录 F 。 b )根据 运营 期预测 结果 ,按照 GB 10070 的要 求,对 振动 环境保 护目 标的振 动环 境影响 进行 超达标分 析 ,并对超 标 原因进行 分 析。按照 JGJ/T 170 的要 求,对室 内 二次结构 噪 声影响 进行超达标分析,并对超标原因进行分析。 c )根据运营期预测结果,按照 GB/T 50452 的要求 ,对文物保护单位内的不可移动文物的振动 影响进行超达标分析。 8.3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 HJ/T 2.3 中相关规定 执行。涉及饮用水源地时,应明确车辆基地(段)、车站、停车场选 址避让饮用水源的环境合理性问题。 8.4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重点分析和评价正常运营和事故状态下,车辆基地(段)排放的石油类、重金属等污染物对地 下水的影响,预测和评价方法根据 HJ 610 的规 定执行。 对于涉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的车辆基地(段)、 车站,均应分析和评价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对其影响,预测和评价方法根据 HJ 610 的规定执行 。 8.5 生态影响评价 a )对于未涉及生态敏感区的项目,按照 HJ 19 的规定和要求适当简化评价内容,分析说明工 程对植被、绿地、古树名木等的影响。 b )对于涉及 生态敏感区的项目,按照 HJ 19 的 规定和要求执行,重点分析工程对生态敏感区 的生态服务功能、完整性影响。 HJ 4532018 14 8.6 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6.1 预测内容与方法 a )预测内容为 110 kV ( 含)以上主变电站、输电线路评价范围内电磁环境保护目标及变电站 站界的工频电磁环境。 b )进行类比 测量时,应 选取与拟建 工程相似的 输 变电设备 、电压等级 以及环境等 工程类比条 件。引用类比资料时,应说明引用数据的来源,且必须是公开发表的数据。110 kV (含) 以上输变电设备工频电磁环境按照 HJ 681 的相 关规定进行测量。 8.6.2 预测结果及评价 根据预测结果,按照 GB 8702 中的工 频电场限值、工频磁感应强度限值对 110 kV (含)以上 变电站、输电线路评价范围内保护目标及变电站站界的电磁环境影响进行超达标评价,并对超标原 因进行分析。 8.7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通过类比估算法,估算车站、车辆基地(段)、停车场等办公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厨余垃圾 及车辆基地(段)机械加工产生铁屑等固体废物的产生量。 8.8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风亭异味采用类比调查方式,经过类比分析,分析风亭异味影响。 对于涉及 锅 炉(电锅 炉 除外)的 城 市轨道交 通 项目按照 HJ 2.2 中 的相 关规定, 进 行大气环境 影响评价;对于不涉及锅炉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重点分析和评价车辆基地(段)、停车场等处食 堂油烟,采用类比估算法估算污染物排放量。 8.9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 给出运营期环境保护目标的声、振动、地表水、地下水、电磁、大气等预测结果超达标情况及 超标原因分析。给出车辆基地、车辆段、停车场、主变电站等厂界噪声的超达标情况以及超标原因 分析。给出变电站站界工频电磁环境超达标情况及超标原因分析。给出生态影响评价结论。 HJ 4532018 15 9 环境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最新标签

网站客服QQ:123120571
环境100文库手机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