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货币崛起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返回 相似 举报
碳货币崛起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碳货币崛起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碳货币崛起背景下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李建锋 副教授 刘一村 1、山东省委党校省直机关分校经济学部 济南250002 2、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 济南2501O0 ◆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碳货币是当前低碳经济背 景下具有国际意义的热点问题之一, 事关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谁控 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全世界”,世界 各国正多方举措,力争在碳交易过程 中使本国货币成为计价、结算的国际 货币。其中,欧美发达国家依托其环保 优势已抢得先机。人民币还不是国际 货币,碳货币对正在加快实施的人民 币国际化战略既是机遇又面临着严峻 挑战。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货币 国际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 碳货币及其发展现状 碳货币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对二氧化 碳排放权进行交易成为一种具有完整流通 域的货币。它是在全球碳交易迅猛发展的 基础上产生的,而碳交易模式源自京都 议定书,它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 品形成碳交易。即二氧化碳排放权成为继 黄金、白银、美元之后的另一种国际货币 基础。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甚至关键 货币,一般要从计价和结算货币开始,特 别是其与国际大宗商品的计价和结算绑定 权往往是货币崛起的起点。历史上的“煤 炭一英镑”、“石油一美元”,明晰的演绎了 一条国际主权货币在能源贸易中的崛起路 径。随着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放大,碳 交易规模呈现爆炸式增长,碳交易的计价 结算货币绑定权,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货 币职能,将对打破美元霸权地位、促进货 币格局多元化产生影响,碳交易市场将成 为助推国际货币多元化的绝好契机。循此 规律,不难发现,在低碳经济成为各国经 济增长目标模式的未来,新的能源崛起将 超越以往的单一能源主导的旧模式,取而 代之的是一系列以低碳为特征的新能源组 合和新能源利用模式的协同崛起。碳信用 交易,正是连结新能源组合和新能源利用 模式的核心。在未来货币格局演变中,与 碳交易标的的捆绑程度,将决定该国货币 成为国际货币甚至关键货币的重要条件, 而捆绑的起点仍是标价权。 目前,无论在全球碳交易的配额市场 还是项目市场,欧元都占据着相当大比例 的使用空间,是碳现货和碳衍生品交易市 场的主要计价结算货币,碳货币已经为欧 元地位提升带来新的助推力。实际上,伴 随各国在碳交易市场的参与度提高,将有 越来越多的国家利用碳交易,提升本币在 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加速走向世界主 导国际货币的行列。日本试图使日元成为 碳交易计价结算的第三货币,美国更是不 会拱手让出美元的世界霸权地位,美元会 借助既有的石油定价权成为碳货币,如果 美国国会最终通过瓦克斯曼一马基法案形 成立法,美国今后将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型, 也为自己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领 导者打下重要基础,美元在碳交易领域的 话语权将大大加强。英镑、澳元、加元、韩 元等都具备提升空间,这些国家都试图将 本币与碳交易挂钩。 碳货币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 的视遇 一庞大的碳排放资源是建立碳交 易市场的坚实基础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已经走过几百年历 史,在国内进一步减排的成本远远要高于 发展中国家,根据京都议定书规定,工 业化国家可以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 和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温室气体,由 此获得的减排量用于履行发达国家碳减排 义务。作为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 一,中国被许多国家看作是最具潜力的减 排市场,巨大的碳排放资源是我国建立碳 金融交易市场的坚实基础。中国的碳减排 量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3,居世界第二,庞 大的碳排放资源,也将会赢得作为供给方 参与竞争的可能性。 二碳交易货币的多元化是加速人 民币国际化的新机遇 碳交易市场需求方主要是发达国家, 而供给方比较多元化,包括发达国家、转 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像石油供给高度 依赖欧佩克,碳交易很难形成唯一计价货 币的约定,客观上存在碳交易计价货币多 元化的可能。这一切都为人民币加速国际 化进程提供了新的机遇。 三人民币在一般的国际化道路上 取得显著进步 从货币互换和人民币结算开始,从区 域开始逐步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使其 成为区域强势货币。中国已与俄罗斯、日 本、韩国等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允许 使用人民币与对方国家货币互换。在边境 贸易结算中,人民币已发挥重要作用,在 珠三角、长三角与港澳地区,广西、云南 与东盟地区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目 前,人民币跨境流通量最大的是我国香港 地区,中蒙、中越边境贸易基本使用人民 币结算,越南农业银行已开办人民币储蓄 业务。由于币值稳定及升值趋势,人民币 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居民保值的重要币 种;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中央银行已 将人民币作为其储备货币之一。在老挝、越 南,人民币基本可以替代其本国货币流通。 在亚洲这些周边国家里,人民币地位实际 已成为与美元等量齐观的硬货币。 金融危机以来,在不利的国际环境下, 中国克服诸多困难,经济仍保持快速发展, 经济总量和贸易规模愈加强大。虽然美元 存在着巨大的贬值倾向,但中国仍保持着 世界第一的bTE储备,这对于应对国际金 融危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提高人民 币国际信誉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中国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金 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 地位显著提高,话语权有所增强。按照传 统的国际化道路,人民币正向着既定的目 标前行。 碳货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挑 战及对策 碳交易议价能力弱,目前处于国际碳市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 67 场及碳价值链的低端位置。这一点同世界加 工贸易产业链的“中国制造”十分相似。虽 然中国是未来低碳产业链上最有潜力的供给 方,但不是定价方。表面上看,中国似乎没 有损失,还得到了资金和技术,失去的不过 是一些无形的“碳排放额度”,但从长远看, 存在的隐忧与风险不可忽视,碳交易的双方 不是在中国与亚洲周边国家之间,而是中国 与发达国家之间,中国面对的对手是强大 的,与买方之间存在交易不透明、信息不对 称的问题。这直接导致国内拥有碳排放权的 卖方企业在定价权上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国 内企业只能以略微盈利或保本价格甚至略亏 的价格出售碳排放权指标。由于碳交易权的 计价结算与货币的绑定机制使发达国家拥有 强大的定价能力,中国碳交易的价格每吨要 比已经开始布局碳金融体系的印度少23 欧元,更不及欧洲二级市场价格的一半。我 国提供的核证碳减排量,被发达国家以低价 购买后,通过其金融机构对我国低端碳交易 产品进行包装再开发为高价的金融产品、衍 生产品及担保产品进行交易,类似美国利润 高、风险大的次级债。中国将面临着全球碳 交易市场上抢占制高点及其定价权缺失带来 的严峻挑战。 其次,碳金融机构缺乏,碳金融人才缺 失,碳金融制度滞后。碳货币是不同于历史 上任何一种国际货币的全新货币,要研究碳 货币,必须了解低碳经济内涵、特征和技术 等内容,才有可能设计出碳金融产品以支持 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 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 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这些金融产品 是虚拟化了的,技术含量高,定价复杂,交 易规则严格。在我国,此类创新人才严重不 足,致使碳金融业务开展受到极大限制。目 前在我国的金融机构中真正能够支持低碳经 济发展的主要业务是“绿色信贷”,然而其 规模十分有限,受自身能力所限以及传统观 念的影响,使得我国金融机构对时下兴起的 碳货币参与度并不高,缺乏相应的碳交易制 度、交易场所。此外,与碳货币相关的低碳 期货、低碳期权、低碳掉期、低碳基金等金 融衍生品几乎还没有起步。碳交易只能借助 于国外的中介机构进行,这就大大降低了碳 资产的价值转化效率,也丧失了碳交易市场 上的主动权、话语权。 综上所述,中国需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 的转变,提高对碳资源价值的认识,尽快制 定碳金融发展战略规划,并积极布局。培育 碳交易多层次市场体系,积极培养和引进金 融创新型人才,开创碳金融体系新局面。人 民币国际化是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体现 了中外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博弈,不可能一 蹴而就,我国要以积极态度参与新规则的协 商与制订,争取获得主动权。在主张“权利 与义务、利益与责任”对等的原则下,通过 国际谈判和协商,寻求公平有效的成本分担 和利益补偿机制。因此,必须抓住当前碳货 币多元化的机遇,力争将人民币与碳排放权 绑定,推进碳交易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化进 程,建立健全人民币在全球碳交易中的贸 易、投融资和资本市场循环流通机制,获取 国家最大的战略权益。这是低碳经济背景下 实施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1 蔡博峰,刘兰翠.低碳经济时代的 全新货币f 1】.中外能源,20102 2,李真,卢德冲,杨晓静.构建碳金 融体系抢占未来制高点【N】.经济参考 报,201047 3.王颖,管清友.碳货币本位设想 基于全新的体系建构[『I.世界经济与政 治.200912 极性和动力创造物质文化财富,而且有最 大的约束力和制衡力去尊重他人和社会的 利益,从而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共处。 二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运行的最 大制衡力 公平是效率的前提和源泉,是社会和 谐稳定的基础,是社会最大的制衡力。在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中,公平是效率的前 提和源泉,处于效率的中心位置,没有公 平正义就没有效率;同时效率的增长也要 围绕促进公平正义这个中心,有了效率才 能更好地实现公平。 以西方主流经济学派为主旨、强调效 率至上的世界银行也不得不承认“从长期 看,增加公平是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根 本。”反之,不公平就会损害效率,导致生 产潜力遭到破坏,资源分配丧失效率。例如 当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出现不公平时, 权力和财富的不公平往往会转化为机会的 不公平,最终导致社会的无序。当经济和政 治的不公平程度过高时,会形成不良的经 济政治制度,不良制度偏向于权势阶层,形 成穷人复制贫困的不公平陷阱,损害鼓励 人们投资和创新的动力机制,从而最终损 害效率。还有,贫富差距加大,也会成为制 约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瓶颈,导致消 费结构断层,引起效率下降。2008年,全 球金融危机波及我国经济发展,政府出台 政策以“三驾马车”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其 中消费占主要比重。而近年来我国城镇居 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呈逐年 走低之势,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从1990 年的O 84降低到2003年的O_77,年均降 低速率达0.005,这些都说明在消费水平不 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过程中,目前我 国消费市场仍存在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 68商业时代原名商业经济研究2Olo年21期 如果减少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的不 公平,制定出和谐社会的制衡机制,限制特 权和专权,较为公平公正地分配政治、经 济、文化的权利,那么,就可以带来许多现 实收益和经常被人们忽视的更多潜在的和 长期的收益,有助于提高效率,促进发展。 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社会 稳定的基石。和谐社会的构成和国家的繁 荣稳定,依靠公平的社会制度来维持。 总之,社会和谐需要公平与效率。这里 的公平,是全部生产要素的公平,是对社会 各阶层和各类人群的公平,不是对特权阶 层和少数人的公平,和谐社会追求的公平 是理念公平、规则公平、程序公平、机会公 平、结果公平和监督公平,任何一个环节不 公平,社会都不和谐;这里的效率也是全要 素的效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效率, 以及各类群体和各个阶层的效率。一个社 会的动力机制和制衡机制是否和谐、合理 和科学,主要看是否体现全要素公平、全 过程公平,并由此形成全要素效率。 1.胡联合,胡鞍钢著.繁荣稳定论 国家何以富强和谐中国大百科全 书出版社。2009 2.厉以宁著.经济学的伦理问题.三 联书店.1996 3.陈占安主编.从基本矛盾理论到改 革开放理论 中国社会出版社,2o1 0 4.广东经济学会编.市场经济与和谐 社会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 编.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红旗 出版社.2007 6.汪段泳编.民营经济论文精品选.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徐丹丹.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研究 综述.教学与研究,2006.5
展开阅读全文

最新标签

网站客服QQ:123120571
环境100文库手机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