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通州区“十二五”时期节能专项规划的通知.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通州区“十二五”时期节能专项规划的通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通州区“十二五”时期节能专项规划的通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通州区“十二五”时期节能专项规划的通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通州区“十二五”时期节能专项规划的通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通州区“十二五”时期节能专项规划的通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通州区 “ 十二五 ” 时期节能专项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通州区 “ 十二五 ” 时期节能专项规划的通知 (通政办发〔 2011〕 43 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区属机构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通州区 “ 十二五 ” 时期节能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 ○ 一一年十月二十一日 目 录 前 言 一、 “ 十一五 ” 时期工作回顾与总结 (一)能源消费基本情况 (二) “ 十一五 ” 期间节能 经验 (三)存在问题 二、 “ 十二五 ” 时期发展形势 (一)全国形势 (二)北京市形势 (三)通州区形势 三、通州区能源需求预测及节能潜力分析 (一)影响因素分析 (二)能源消费预测 (三)节能潜力分析 四、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节能目标及分析 五、主要任务 (一)继续优化产业结构 (二)工业领域 (三)建筑领域 (四)交通领域 (五)服务业领域 (六)加强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 (七)居民生活节能 (八)鼓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 (九)夯实节能基础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节能工作组织管理 (二)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 (三)确保节能资金充足到位 (四)完善市场服务机制 (五)营造构建节约型城市的社会氛围 前 言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和意义 “ 十二五 ” 时期,通州经济社会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按照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对通州提出的发展要求,通州作为现代化 国际新城发展定位是北京发展新磁极、首都功能新载体,中心城功能疏解的重要承接地,世界城市新功能的重要承载区,宜业宜居的综合性新城市以及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在新的五年,通州将实施 “ 新城中心区引擎、高端要素集聚、城乡一体化加速、国际化发展 ” 四大战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管理、城乡一体化三大跨越,社会建设水平、生态文明、人民生活品质三大提升和区域合作的深化,基本建成体现世界最新理念与一流标准、富有文化魅力、彰显滨水特色、体现绿色低碳环保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际新城。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带 动能源消费的刚性增长。面对依然紧张的能源供应形势以及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必须进一步深化节能优先战略,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全力协调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能源之间的关系,促进通州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通州区 “ 十二五 ” 时期节能专项规划全面分析了 “ 十一五 ” 期间能源消费情况及特点,总结了节能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当前节能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明确通州区未来五年节能工作发展的思路和重点工作,对指导全区节能工作、完成节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规划编制依据 1、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04 年 -2020年) 2、北京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若干意见 3、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 4、北京市 “ 十二五 ” 时期节能专项规划 5、北京市 “ 十二五 ” 时期能源发展规划 6、北京市 “ 十二五 ” 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 7、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8、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推进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 三、规划编制 的适用范围和实施年限 规划的适用范围为北京市通州区,规划项目的实施年限为 2011-2015 年,规划基准年为 2010 年。 一、 “ 十一五 ” 时期工作回顾与总结 “ 十一五 ” 以来,通州区以建设重点新城为核心,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高耗能企业基本退出,高效低耗产业快速发展,全区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2010年万元 GDP 能耗比 2005年下降 26,超额完成 “ 十一五 ” 节能目标。 (一)能源消费基本情况 1.能源消费总量平稳增长。 “ 十一五 ” 期间,随着经济 社会发展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长,通州区能源消费总量由2005 年的 174.9 万吨标准煤增长到 2010 年的 276.06 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速达 9.6。 通州区 “ 十一五 ” 时期能源消费总量走势 图(略) 2.三产和生活能耗占比逐年增加。 “ 十一五 ” 以来,随着通州区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能耗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分别由 2005 年的 20.3和 29.9提高到 2010 年的 24.11和 31.92,分别提高 3.8 和 2个百分点。 “ 十一五 ” 时期通州 区能源消费结构走势 图(略) 3.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 “ 十一五 ” 期间,通州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引导农村地区升级传统能源供应消费模式,推广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多种方式并举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不断优化全区能源利用布局。在全市率先建成了通州区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展示培训基地,集中推广沼气、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 3大类、 30项技术。截至 2010 年底,全区共建成太阳能路灯约 1.5万盏、沼气集中供气工程 10 处、生物质集中供气工程9 处,太阳能公共浴室 97 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 力的能源支撑。 (二) “ 十一五 ” 期间节能经。 “ 十一五 ” 期间,通州区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高耗能企业退出,推动工业、建筑领域节能改造,全区节能成效显著,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万元 GDP 能耗五年间下降 26以上,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 1.优化经济结构,高效低耗产业比重较快提高。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低耗的现代高端产业体系。产业结构调整是节能的首要途径,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对节能降耗工作有着明显的效果和重大的意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服务业等现代产业比重 稳步上升。 “ 十一五 ” 期间实施了工业强区战略,工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一批高效低耗的光机电一体化、汽车零部件等工业产业快速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商贸服务业不断繁荣,新业态不断增加,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有力推动了通州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 十一五 ” 期间,通州区三次产业结构由 2005 年的 7.6 48.7 43.7升级为 2010年的 4.3 48.6 47.1。 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提高园区用能效率。积极培育和发展产业集聚、布局集中、高效低耗的工业园区,不仅大大提升了产业素质和发展水平,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通州区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众多的人力资源等得天独厚的条件,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汽车、电子、光机电一体化等一批高端工业产业,同时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关村科技开发区形成共生群体,构成了良好的产业连接,进一步发挥了高端产业功能区节能降耗示范作用。 2.严格执行能耗标准,控制入园企业能耗。 根据产业园区建设等相关指标体系,提高准入门槛,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针对已经入区的企业,建立资源消耗控制指标体系;鼓励新增和搬迁改造工业项目按照产业类别和技术层次向工业园区集中,鼓励同类产 业及配套产业集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推动了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为今后的节能降耗工作提供了指导依据。 表 1 通州区园区制造业类项目能耗水耗标准 行业名称 产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产值水耗 (立方米/万元)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 ≦ 0.3 ≦ 1.8 机电产业 ≦ 0.11 ≦ 1.6 电子信息产业 ≦ 0.1 ≦ 0.7 环保产业 ≦ 0.08 ≦ 0.1 食品产业 ≦ 0.1 ≦ 3.2 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 ≦ 0.28 ≦ 2.3 都市产业 ≦ 0.3 ≦ 3.2 3.严 格执行建筑标准,建筑节能成效显著。 对既有建筑进行重点能耗调查。 “ 十一五 ” 期间,对已完成的既有建筑改造情况和具备改造价值的既有非节能建筑现状进行调查摸底,为通州区 “ 十二五 ” 期间深入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及扎实推进建筑节能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开展建筑节能试点改造。新建住宅建筑严格执行节能65的设计标准,新建公共建筑严格实施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11/ 687-2009)和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评审标准( DBJ/T01-100-2005),从源头上把好新 建项目节能降耗关;加快建筑节能改造试点,在住宅建筑方面,推进永乐店镇小务村农村住宅建筑节能墙改试点,加快宋庄镇翟里村和张家湾镇皇木场村的住宅节能改造示范工程建设,主要对热源、管网、围护结构、门窗等进行全面节能改造,改造后达到 65的节能标准。在公共建筑方面,组织实施了崔家楼老年活动中心的新材料应用示范项目(即石膏空心墙板建筑体系的应用)及东方小学低年级部教学楼节能改造项目(主要对围护结构、外管网、用水器具进行改造),改造后达到 50的节能标准。节能项目的改造与示范,积累了基础数据和组织经验,为我区进一步开展 建筑节能工作奠定了基础。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新建抗震节能农宅稳步推进。 “ 十一五 ” 期间累计完成新建抗震节能农宅 58 户、农宅节能改造 1399户。改造完成后,较之传统农村住宅,新建和节能改造后的农民住宅一个采暖季可节约 1515吨标准煤,在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农村居民能源消费支出。 “ 十一五 ” 期间,累计完成城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68万平方米。节能改造工程实施后,按照节能率 30计算,每个采暖季可节约 5128 吨标准煤。 锅炉集中供热节能取得初步成效。 “ 十一五 ” 期间,研究制定并公示了燃煤锅炉整合方案,对旧城区燃煤锅炉实施整合,形成城区五号锅炉房、玉桥南里锅炉房以及竹木厂锅炉房等大型集中供热中心,提高集中供热转化效率。同时,对老城区供热管网进行了部分更新改造工程,积极推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对全面启动供热体制改革积累了丰富经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按照通州区 “ 十一五 ” 供热规划,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进一步发展清洁能源供热;最终形成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为基本支撑,燃煤、燃气集中供热锅炉房为主要热源的城区统一供热系统。在有热电可利用时应优先采用热电联产供热。热电联产对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能 源利用率较其他方式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4.积极推进技术进步,技术节能取得初步成效。 试点推广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组织实施了住宅节能与公共建筑节能项目改造,大力推广建筑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研发及试点推广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 “ 十一五 ” 期间积极引进以炉渣、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材料的炉渣砌块生产线,并对产品原材料、成品进行科学试验及试验性生产。 鼓励工业企业推进技术升级改造。努力采用高效低耗的工业技术,加大工业企业升级改造力度;在高耗能行业中推广应用变频调速等新技术,重点应用变频电机;推广 使用节能设备和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鼓励企业利用新技术对现有用能设备和工艺进行改造、降低产品单耗。一系列的技术升级改造措施,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改善了我区的能源利用情况。 5.积极加强用能监管,节能管理扎实起步。 加强组织领导,增强节能工作力量。为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领导小组,专门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切实把各项节能措施落到了实处。能源统计计量工作进一步加强,能源调查统计人员配备不断增强。 签订节能责任书,层层 落实节能责任。根据与市政府签订的节能责任书,初步建立了区政府对全区节能减排负总责,各委办局、各乡镇政府分别负责推动全区各企事业单位、各行业节能降耗的工作格局,并将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各单位、部门和重点企业,强化了管理措施,为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加强用能检查,督促企业开展节能工作。先后对全区政府机关、大型购物商场及部分旅游酒店、度假村等单位的用电情况进行了联合检查。其中,重点对受检单位的各项节电措施落实到位情况和合理用电情况进行检查,以及空调温度设定和工作人员对节电工作 认识程度进行测评。在建筑市场方面,加强对各环节建筑节能执行情况的检查,确保施工过程各个环节都符合节能要求,并不定期组织专项检查,大力整顿规范建材市场。 6.积极开展宣传教育,节能意识明显提高。 广泛深入开展节能宣传教育是形成全社会良好氛围的主要途径。结合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北京市节能环保展览会等宣传教育活动,我区积极开展了形式活泼的多科目、多专题的节能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多届节能宣传周活动,发放数千份宣传品,并逐渐加大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居民节能意识得到显著提高。 (三)存在问题。 总体上看,通州区尚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阶段,能耗水平仍然较高,工业、建筑和居民生活等领域的节能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仍未扭转,节能管理有待增强,节能基础有待夯实。 1.能耗较快增长,节能压力较大。 目前,通州区正处于工业化进程加快,服务业水平加速提高,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阶段,随着产业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能耗总量增速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速度。 2010 年,全区能耗总量达到 276.06万吨标准煤,同比上年增长8.6,高于全市 3.8的平均水平, 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给我区节能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2.中小企业节能投入不足,节能效果尚未显现。 “ 十一五 ” 期间,我区节能工作主要集中于大中型工业企业以及 “ 三高 ” 企业的退出,对能耗总量占全区较大比例的大量中小企业关注不足。同时由于资金、政策不到位等原因,中小企业节能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工作力度亟需加大。 3.新城建设不断加快,建筑能耗增幅明显。 随着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的加快,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作为北京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通州以良好的发展前景及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口向 新城聚集。通州区常住人口从 2005年的 86.7万人迅速增至 2010年的 118.4 万人,年均增长 6.34 万人。随着人口日益增加,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的需求迅猛增长,对第二、三产业、居民生活耗能形成直接的影响。但目前,通州区既有建筑节能市场尚未充分激发活力。政府的示范引导工作刚刚起步,建筑节能诊断、统计和计量的基础仍很薄弱,节能专业服务企业参与建筑节能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4.能源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通州区目前能源管理分散在多个部门,缺乏协调统一的研究管理机制,难以对区内能源形势 的变化采取及时有力的应对措施和制定全面、统一、科学的战略方案。能源行业缺乏有效竞争,运营管理成本高,服务水平低。 5.公众节能意识薄弱,宣传教育亟需加强。 尽管国家和北京市关于节能降耗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基本确定,并在较大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节能宣传活动,全区节能意识和节能知识水平已有较大提高,但总体上看,对节能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充分,全社会能源忧患意识和节能意识还不够强,特别是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领域仍然普遍存在浪费现象,节能工作的开展还面临较大困难。同时,广大普通市民及各类企业积极主动参与的热 情和行动还没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 十一五 ” 期间市、区政府分别实施了一系列重大节能行动和措施,但对广大普通市民的影响还不够广泛和深入,特别是多数市民对节能法规政策、政府节能工作目标等知晓率偏低,能源的忧患和危机意识不强,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节能氛围。 二、 “ 十二五 ” 时期发展形 (一)全国形势。 资源环境之间的突出矛盾更加严峻,国家能源供应能力已严重滞后于资源消耗速度,因此,国家 “ 十二五 ” 期间将继续实施严格的指标考核措施。 (二)北京市形势。 北京市 “ 十二五 ” 期间 将承担单位 GDP 能耗下降 17的节能任务,由于 “ 十一五 ” 期间北京市节能工作领先全国,节能潜力已于五年间挖掘殆尽,节能工作难度较 “ 十一五 ” 时期更大。 (三)通州区形势。 1.节能潜力基本挖掘殆尽,进一步开展节能工作的成本和难度加大。 一是高耗能企业退出潜力有限。 “ 十一五 ” 期间通州区按照全市统一安排,截至2010 年底,大部分高耗能企业完成退出工作。因此, “ 十二五 ” 继续依赖关停高能耗企业节约能源空间有限。 二是存量企业节能手段有限,依靠技术节能成本较高。通州区工业企业节能主要依靠大 型企业,中小企业虽然分散,但数量较大,能耗占比较高,开展节能工作难度较大。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并不充裕,且针对其开展节能工作的政府扶持有限,因此难以开展生产技术、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很难产生节能效益。 2.经济的快速增长将带动新增能耗高增长。 “ 十二五 ” 期间,我区制定了宏伟经济发展目标,通过发展高端制造业及服务业拉动全区经济保持年均 15的高增长速度,随之而来的是全区能耗需求的快速增加。 “ 十二五 ” 期间,随着建筑面积的增加及大型工业企业的落地,全区能耗需求快速增加。而新增工业企业均已采用最先进 技术、最严格管理制度,单位产品能耗较低,居行业领先地位,节能空间有限。 3.新建项目产生经济效益滞后。 “ 十二五 ” 期间,重大产业项目的投产除带动能耗总量快速攀升外,产生经济效益的时间对完成节能目标也产生重大影响。一般情况下,项目投产前为纯粹能源投入期,在未产生经济效益时,将较快拉动能耗增长。因此,具体项目投产前后对年度节能目标的制定和落实有较大影响。 三、通州区能源需求预测及节能潜力分析 (一)影响因素分析。 1.经济发展。 通州区地区生产总值由 2005 年的 143亿元增加到 2010 年的 345亿元,年均增速为19.2(按当年价计算)。根据通州区各产业发展趋势, “ 十二五 ” 期间通州区经济年均增速将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发展,预计为 15。 2.产业结构。 根据通州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所处发展阶段,预计到 “ 十二五 ” 末,通州区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 2010年的 47.1(初步数),调整为 2015年的 65. 3.建筑规模。 根据新城功能定位,预计 “ 十二五 ” 期间,通州区新增建筑面积将快速增长,到2015 年,新增建筑面积将约达到 2100万平方 米,其中公共建筑约 1600万平方米,住宅建筑约 500 万平方米。 4.人口规模。 人口的刚性增加以及人均生活能耗的不断提高,是影响能耗需求的重要因素。到2015 年,通州区常住人口将达到 145 万人,比 “ 十一五 ” 末净增 27万人。 5.汽车保有量。 根据预测,随着人口增加、产业发展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快速提高,到 “ 十二五 ”末,通州区汽车保有量将有较大提高,达到 75 万辆,比 “ 十一五 ” 末净增 25 万辆。 (二)能源消费预测。 1.总量预测。 根据通州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预计 2015 年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 438 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速为 9.68。 2.部门预测。 根据通州区 “ 十二五 ” 期间产业结构变化,各产业能耗和生活能耗如下表所示。 表 2 通州区 “ 十二五 ” 期间部门能源消费量预测 单位万吨标准煤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生活能耗 合计 2011 16.5 98 83.1 108.4 306 2012 17 103 96 119 335 2013 17.5 110 113 125 366 2014 18 115 127 140 400 2015 19 120 145 154 438 (三)节能潜力分析。 1.工业领域。 高耗能企业退出。 “ 十二五 ” 期间,积极推动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退出。计划退出小造纸、小化工等企业,共减少能耗约 1.2 万吨标准煤。 加大工业节能新技术应用。 “ 十二五 ” 期间,通过对工业产业和开发区开展淘汰、改造落后工艺设备,优化工艺流程,选用高效节能的设备,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结构调整,加强能源管理和节能宣传,建立能源管理标准化体系和重点耗能在线监测等工作,工业领域总节能潜力约 3万吨 标准煤。 2.建筑领域。 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 十二五 ” 期间继续组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完成 200 万平方米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工程,改造后每年可减少能耗约 0.8万吨标准煤。 开展抗震节能型农民住宅建设与改造。计划 “ 十二五 ” 期间完成新建农民节能住宅和既有住宅节能改造 3250 户,每户每年节约采暖、制冷能耗约 1吨标准煤,每年可以减少能耗 0.4 万吨标准煤。 3.交通领域。 积极对道路进行修复养护、合理规划新建道路桥梁、高峰拥堵路段交警现场疏通等措施使道路车辆行驶 畅通;更换节能路灯及推广使用太阳能路灯。 继续加快老旧及黄标车的淘汰、更新工作。在完成 102 部黄标车淘汰、更新的基础上,对剩余的 47 部运营时间较长的绿标车辆,制定淘汰计划,逐步更新为新型环保、新能源车辆。通过采取与车辆生产厂家研讨的办法,取得车辆生产企业的技术支持,改进生产工艺和车辆技术标准。大力推广节能产品的使用,提高整车的科技含量,促进运营车辆节能减排水平。 提高司机的驾驶技能。通过采取考核和奖励的办法,促进驾驶技能的提高,从人员管控方面树立节能意识,将节能任务指标分解到日常运营工作中, 落实节能降耗工作目标。 通过以上措施,交通领域可实现节能量约 1万吨标准煤。 4.供热领域。 整合小型燃煤锅炉房,建设集中燃煤供热锅炉房,同时引入以三河地区外热源替代原有小锅炉, “ 十二五 ” 期间,预计可完成 2000 万平方米热源替代工作,以单位供热面积节能 2 公斤标准煤计算,该项目可节能 4 万吨标准煤。 继续开展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工程,预计 “ 十二五 ” 期间可完成 200 万平方米改造,可节能 0.4 万吨标准煤。 5.服务业领域。 改造宾馆饭店餐饮单位以及超市空调系统、燃气系统,单 位面积能耗量下降 8,可节能 2 万吨标准煤。 表 3 通州区 “ 十二五 ” 时期节能潜力汇总表 单位万吨标准煤 节能 领域 重点项目 节能量 节能量汇总 工业 高耗能企业退出。 1.2 3 工业新技术改造。 1.8 建筑 完成 200 万平方米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工程 2 2.4 完成新建农民节能住宅和既有住宅节能改造 3250 户。 0.4 交通 老旧及黄标车的淘汰、更新。 - 1 提高司机的驾驶技能。 供热 完成 2000 万平方米热源替代工作。 4 4.4 开 展 200 万平方米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工程。 0.4 服务业 改造宾馆饭店以及超市空调系统、燃气系统,单位面积能耗量下降 8。 - 2 合计 12.8 “ 十二五 ” 期间,通州区在实施节能改造工程实现节能量 12.8 万吨标准煤的基础上,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以及单位产品能耗的不断下降,可实现节能量约 25 万吨标准煤,全区共可减少能耗约 38万吨标准煤。 四、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国际新城建设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以技术进步 、制度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优化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按照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有利于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把通州建设成为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宜居、环保、低碳的现代化国际新城。 (二)节能目标及分解。 1. “ 十二五 ” 期间总节能目标。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节能技术应用水平等措施,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到 2015 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0 万吨标准煤左右,年均增速为 7.7。 表 4 通州区 “ 十二五 ” 期间部门能源消费量控制目标 单位万吨标准煤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生活能耗 合计 2011 16.5 98 83.1 108.4 306 2012 17.2 99 91 110 317 2013 17.5 102 103.5 120 343 2014 17.8 105.5 116 133 372.3 2015 18.5 108 130 143.5 400 万元 GDP 能耗下降目标。分析通州区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与节能潜力,制定 “ 十二五 ” 期间 GDP 能 耗比 2010 年降低 19的节能目标,年均下降 4.12。 2.按年度节能任务分解。 根据经济发展及重大项目落成情况, “ 十二五 ” 时期年度节能指标如下表所示。 表 5 通州区 “ 十二五 ” 时期节能目标年度分解 年份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指标 4 4 4 5 5 3.按产业节能任务分解。 根据通州区 “ 十二五 ” 期间各产业能耗的变动,各产业产值能耗及下降率如表 6 表 7所示。 表 6 通州区 “ 十二五 ” 期间各产业产值能耗 产值能耗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11 1.1148 0.6528 0.4313 2012 1.0440 0.6345 0.4072 2013 0.9776 0.6167 0.3855 2014 0.9312 0.5994 0.3699 2015 0.9063 0.5824 0.3535 表 7 通州区各产业节能指标 下降率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11 -3.6 -1.8 -2.7 2012 -6.4 -2.8 -5.6 2013 -6.4 -2.8 -5.3 2014 -4.7 -2.8 -4.1 2015 -2.7 -2.8 -4.4 五、主要任务 (一)继续优化产业结构。 以 “ 服务化、高端化、集约化、低碳化 ” 为方向,瞄准产业的高端领域、高端形态和高端业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手段,以重点功能区为载体,重点打造高端商务、高端制造、现代物流三大产业,着力培育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医疗康体、旅游休闲四大新兴产业,形成现代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齐头并进、相互促进、跨越发展的新格局。 推动高耗能企业退出。坚决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的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对不符合定额标准的企业开展节能改造,难以达到要求的,及时整顿,直至退出。 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推动北汽控股动力总成项目建成投产,支持相关企业从事核心技术研发和核心部件制造,逐步形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加快光机电产业集聚,重点推进先进制造装备、电子机械、手机零部件等产业发展;发挥在低碳环保领域的先发优势,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新光源照明和新型节能设备等。 着力培育服务业快速发展。充分发 挥通州区位优势,推动高效、低耗、环保产业发展。一是吸引国际高端企业总部、亚太地区或中国区域总部落户,建设世界华商中心和侨资企业总部聚集区,规划建设一批国际教育、医疗和文化等非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二是加快发展面向渤海、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高端商务服务业,突出原创艺术和艺术品展示交易,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医疗康体服务业,加快培育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产业和新兴服务贸易产业;三是突出运河文化和滨水特色,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汇集国内外知名品牌和商贸企业,大力发展特色商业和精品街。 (二)工业领域。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深入推进技术进步,不断强化节能管理,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引导、以市场为基础的工业节能降耗运行机制。 加强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继续完善工业重点耗能企业能源申报制度,做好能源审计和节能规划工作,试点开展能耗总量控制和节能量交易;加快工业企业用能节能管理制度建设,建立节电、节气等能源节约管理制度。 加快低效锅炉、风机、水泵、电机等设备淘汰工作;实施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发电、电机系统节能、工业锅炉节能、变压器改造等一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深 入推进建材、热力行业的能效对标工作,针对重点技术、重点工序、重点设备和重点产品,挖掘节能潜力,提高整体能效水平。加强统计考核,选取部分重点用能企业开展企业能耗总额控制。 (三)建筑领域。 新建建筑全部按照规定的建筑设计标准建造,严格建筑设计审查管理制度,力争建筑节能设计达标率 100。大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高性能节能门窗、加气混凝土制品、干混砂浆等新型材料的应用。 继续推动各类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鼓励使用蓄冷、蓄热空调机冷热电三联供技术,大力推广节能建筑门窗、屋面防水保温系统及新型墙体 材料等。因地制宜推进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公共建筑及住宅建筑。 “ 十二五 ” 期间,完成约 200 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并在节能改造的同时,安装供热计量装置和温控装置,为下一步实施热计量收费奠定基础。 农村住宅。按照全市统一安排,制定农村住宅节能改造计划,引导和组织农村居民建设的低层住宅达到抗震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建筑结构达到安全标准的农村住宅开展节能改造。大力推广太阳能热利用与住宅一体化技术,鼓励在新建农民住宅、村镇公共建筑等小体量低层建筑时,同步安装或者通过改造,使用太阳能 光热系统解决生活热水和冬季采暖的部分用能需求。 (四)交通领域。 推动物流现代化。紧紧依托全区功能定位,大力引进 “ 总部+物流 ” 、 “ 生产基地+物流 ” 、 “ 展示交易+物流 ” 等高端物流管理方式,提高协作程度,加强城市物流系统和物流主通道建设,降低系统能耗。 加快完善公交网络,建立起以轨道交通、公共电汽车等公共交通为主体、步行和自行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协调运转的绿色出行系统。 继续淘汰高耗能的老旧汽车,鼓励使用轻型或燃烧效率高的节能车辆。 (五)服务业领域。 医院。开展医院 系统能源审计,实施外围护结构保温、燃气锅炉余热回收、水泵及风机变频改造、更换调压变压器、增设太阳能热水系统等重点工程,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推广。 学校。启动中小学校用电、用热分项计量系统改造;重点对教室、图书馆等能耗大的区域安装智能节电器;对中小学全部更换节能灶具。 宾馆饭店。分批选取一定规模以上的宾馆饭店,开展包括电梯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的节能改造,推广使用节能燃气灶具。同时研究考虑在宾馆饭店集中区域推广冷热电三联供、热泵、冰蓄冷等高端能源利用技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商场超市。重点开展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及电机系统的节能诊断与改造。根据商场对特殊商品的照明需求,试点开展高效节能光源替代柜台射灯工作。完成LED 灯的试点改造。对功率高、散热量大的射灯,试点安装自动控制装置,降低电耗。 (六)加强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 发展和应用先进的节能产品,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重点推广和应用节电、节煤、节油以及建筑节能等新技术。组织实施系统节能技术、通用能耗设备的节能工艺改造、绿色照明推广工程。推广建筑节能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广泛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加强墙 体保温处理。 (七)居民生活节能。 配合北京市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着力推进能效等级 2 级及以上的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 10 类产品的广泛应用。试点建设绿色、节能、低碳社区,培育公众节能意识;通过印发节能环保生活手册,在社区开展节能知识巡展等形式,展示节能理念及节能技巧。 (八)鼓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 鼓励城乡居民使用太阳能技术,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等节能产品。按照规划建设一批太阳能示范社区、村。以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为目标,积极推广以沼气为重点的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加大政策 和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引导畜牧养殖区建设中小型沼气工程,发展循环农业。支持鼓励农村太阳能公共浴室建设。 (九)夯实节能基础。 强化节能责任。按照科学、公平、可考核、全面覆盖的原则,将节能指标分解至乡镇、行业、重点企业三个层级;试点开展乡镇、公共机构、重点用能企业能耗总量限额控制。 提高能源统计、执法能力。科学细化能源统计指标,加强对 能源流动消费的全过程统计,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费的统计;拓宽节能监察范围,提高节能监察能力,加快节能监察队伍建设;加强节能环保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节能工作组织管理。 在区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统筹安排全区节能减排工作,审议年度节能减排工作安排并协调落实,研究审议节能减排重大政策建议,协调解决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住建、经信、商务、交通、市政市容等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能源节约管理工作。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鼓励行业协会在形势分析、宣传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服务。以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为标准,不断提高项目能效准入门槛。 (二)落实节能 目标责任制。 区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领导小组负责推动全区各单位、各行业节能降耗工作,制定节能目标并推进落实。完善考核机制,严格节能降耗业绩考核制度,对节能工作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树立节能示范企业和节能标兵。对工作不力,未完成节能目标的坚决予以处罚。 (三)确保节能资金充足到位。 逐年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确保节能专项资金及时到位,采取补助、贴息、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重点工程建设,促进节能技术及节能产品生产,鼓励公众优先选购高效节能电器;政府 采购向 高效节能产品倾斜,鼓励银行加大对节能环保企业在信贷、投资和担保方面的支持力度。 (四)完善市场服务机制。 培育、扶持一批实力雄厚、具有核心技术的节能减排市场服务机构;引入专业节能服务公司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源评估、能源审计等工作;在政府机构、重点能耗企业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 (五)营造构建节约型城市的社会氛围。 继续完善宣传周、主题活动、媒体宣传、教育培训等全方位、形式灵活的节能宣传动员体系,重点开展节能宣传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人员的 教育培训。 1.重点做好 “ 节能宣传周 ” 集中推广工作。各乡镇政府、职能部门团结协作,配合区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工作。 2.开辟节能专题报道栏目。大力宣传节能先进典型,宣传节能知识、适用技术和产品,增强全社会节能意识。将节能教育引入学校第二课堂,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节能意识。 3.做好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宣传延伸工作。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节能宣传,设立节能知识宣传栏,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活动,强化公众的节能意识、忧患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最新标签

网站客服QQ:123120571
环境100文库手机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