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荆州市节能“十二五”规划的通知.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荆州市节能“十二五”规划的通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荆州市节能“十二五”规划的通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荆州市节能“十二五”规划的通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荆州市节能“十二五”规划的通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荆州市节能“十二五”规划的通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荆州市节能 “ 十二五 ” 规划的通知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荆州市节能 “ 十二五 ” 规划的通知 (荆政发〔 2013〕 16 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荆州大遗址保护区,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荆州市节能 “ 十二五 ” 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3 年 5 月 27 日 荆州市节能 “ 十二五 ” 规划 一、 “ 十一五 ” 全市节能工作评估 (一) “ 十一五 ” 节能目标超额完成。 2010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为 0.8462 吨标准煤 /万元,比 2005年 下降 21.9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 1.71吨标准煤 /万元,比 2005 年下降 43。 “ 十一五 ” 期间,实现全社会节能量 212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530 万吨。 1.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全市累计关停各类高耗能高污染企业 55 家,淘汰小火电机组产能 28 万千瓦、落后造纸制浆产能 26.16万吨、小印染产能 3.52亿米、小水泥产能 117.6万吨、小炼铁炼钢产能 21.1万吨,促进了传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重点耗能企业及重点领域节能管理取得成效。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 “ 十五 ” 时期下降 63,实现节能量 334 万吨标准煤。建筑、交通运输、农业、公共节能等重点领域节能工作有效开展,全市公共机构耗电量、耗水量、耗油量、单位建筑能耗和人均能耗指标逐年降低。 3.国家和省有关节能的法律、法规和指标体系得到贯彻执行。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湖北省实施〈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办法、湖北省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及 “ 十一五 ” 行动计划以及湖北省节能降耗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实施方案和办法等法规性、政策性文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察工作逐步开展;积极落实 湖北省主要产品单位产量能源消耗限额指标、湖北省能源计量数据核查规范和湖北省能源计量体系评定规范,实施差别电价政策、推广使用高效照明产品和节能家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节能、低碳方向转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增大。 2010 年,我市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38.86,工业能源消费量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 63,规模以上工业中轻重工业能耗之比约30∶70 ; 6大高耗能行业完成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 1/4左右,而能源消费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62, 粗放型的能源利用方式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2.节能工作基础相对薄弱。节能监测、监察、技术服务等方面能力建设相对滞后,节能技术推广进度缓慢,节能技术改造面临认识障碍、技术瓶颈和融资困难。 3.全社会节能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企业和消费者作为节能主体的意识尚未全面确立,有利于节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尚未形成。。 二、 “ 十二五 ” 节能工作目标 到 2015 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按 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能耗下降到0.7052吨标准煤 /万元,比 2010 年下降 16,形成节能能力 170 万吨标准煤左右;初步建立与资源节约基本国策及我市能源利用水平相适应的节能管理与标准体系、节能政策支撑体系、节能监督管理体系和节能技术服务体系。 “ 十二五 ” 节能指标年度计划表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 3.9% 3.64% 3.5% 3.5% 3.5%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 /万元) 0.8133 0.7836 0.7573 0.7308 0.7052 节能量(万吨标准煤) 31 31 33 36 40 (注前二年 单耗为实际数,后三年为按照 2010 年基数和年下降 3.5分解的计划) 三、主要任务 (一)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尤其要加快培育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调整工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低水平扩张,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比重,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工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 1.淘汰落后产能。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逐步提高高耗能产业能效准入门槛。严格按照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本),制定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的淘汰工作方案,加快淘汰各行业(特别是高耗能行业)落后产能,定期核查、加强督办。每年向社会公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名单和各地执行情况,加强专项检查,接受社会监督。 2.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深化和扩大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在电力、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造纸等行业强力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创建一批循环经济典型企业;在重化工园区和经济开发区积极构建能量梯级利用和废弃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典型园区;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壮大循环经 济规模,加快发展工业 “ 三废 ” 利用、农业废弃物利用、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城市中水回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五类静脉产业。 3.优化用能结构。鼓励采用清洁能源,逐步减少原煤的直接使用,积极做好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发展天然气,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使能源消费中天然气、生物质能等优质能源比例逐年提高。 4.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实施高档数控机床、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等重大科技专项,促进高端制造业、光电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进一步发展服务贸易, 严格限制高耗能产品出口。突破性发展能源消耗低、增加值率高的现代服务业。到 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和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 12和 34左右。 (二)加强重点领域节能。 1.工业节能。切实加强重点行业和 95 家年能耗量 3000 吨以上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工作,进一步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工业节能技术、设备和产品,不断运用自动化、信息化等手段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进一步挖掘工业节能潜力,积极推动中小工业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 工业行业分类 2010 年综合能源消费量 “ 十二五 ” 节能量 电力行业( 4 家) 1365927 45800 农副产品加工业( 25 家) 521001 92582 化工行业( 19 家) 626924 106405 建材行业( 15 家) 297733 49600 造纸行业( 8 家) 236035 39900 纺织行业( 7 家) 59969 11220 其他行业( 17 家) 1466979 28050 全市总计( 95 家) 4574568 373557 电力工业。新建燃煤发电机组采用大容量、高参数发电机组;采用高效、洁净发电技术改造在役火 电机组,降低发电煤耗,提高机组发电效率;采用变频技术和自动监控系统,加强电厂风机、水泵等辅机系统节能改造,降低电厂自用电率。积极发展区域热电联产,在中小型城镇鼓励依托稳定用热企业建设背压型热电机组,鼓励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电厂向外供热。 农副产品加工业。继续开展锅炉技术改造,用先进锅炉替代原有落后锅炉。同时,对用电设备进行改造和更新换代。革新加工工艺,减少能源消耗。 化工工业。优化产品结构,重点发展高端及精细化产品。加快发展离子膜烧碱生产工艺,提高离子膜法烧碱产量所占比重;逐步推广零极距、氧 阴极等离子膜烧碱电解槽节能技术和三效强制循环蒸发技术;联碱生产推广变换气制纯碱技术。加强能源管理,减少跑、冒、滴、漏。 建材工业。推广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推广高效立磨或辊压机加球磨机的节能粉磨工艺以及变频调速技术;进一步提高水泥散装率,加快发展预拌混凝土;积极发展和推广应用高掺量的粉煤灰砖、煤矸石砖、粉煤灰(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重点发展和推广应用具有自保温功能的新型墙体材料。 造纸轻工、纺织行业。突出抓好锅炉、电机和拖动设备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建 立能源管理制度,强化管理节能。 2.交通运输节能。加快构建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和有效衔接。积极发展铁路和内河运输,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开展码头、车站节能改造,加快淘汰老旧汽车、船舶及高耗能渔船装备,鼓励发展节能型和新能源汽车。 城市交通。科学规划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运输体系,全面落实 “ 公交优先 ” 战略,开展公交系统洁净能源改造,积极推行混合动力和新能源公交车,加快加气站、充电站等配套设施规划和建设。 公路运输。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 。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旧汽车,限制高耗能交通工具的使用,引导运营车辆向大型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水路运输。重点加快发展与航道技术标准相适应的大型化、专业化、节能环保型运输船舶。推广节能船型和先进动力系统,推广普及轻型、高效、电能驱动和变频控制的港口装卸设备。 3.建筑、商用和民用节能。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强化政策导向作用。城镇新建建筑设计在严格执行节能 50标准的基础上,启动执行 65节能标准的试点示范,新建建筑施工阶段强制性标准达标率达到 98以上。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快推进政府办 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加强城市照明管理。 积极推广采用新型节能技术、建材及设施。推广应用外墙外保温、外墙自保温和屋顶保温材料。全面推广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照明灯具、电机、电梯等产品。严格实施能效标准和标识制度,进一步规范节能产品市场。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 26℃ 、冬季不得高于 20℃ 的标准。 4.农业和农村节能。加快实施老旧大中型拖拉机、柴油机的节能技术改造,降低燃油消耗;加快大型农业提水排灌、大型水利排灌设备机电设施节电改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快淘汰 高耗能落后农用机械和渔船设备,加强节能检测与维修保养,推广节能型农用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进一步提高农村沼气的普及率和使用率,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扩大秸秆沼气以及秸秆碳化、气化、固化试点示范规模,推广应用秸秆成型燃料,发展以秸秆能源化利用为重点的秸秆综合利用。 5.公共机构节能。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快推行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试点,推动建立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市场化机制。切实抓好公务用车节油工作,严格实行一车一卡加油制度,加强车辆用 油定额管理和考核,推广使用低油耗、节能环保型汽车。重点抓好空调、采暖、照明、电脑机房等能耗设施、设备的节能改造,积极推广使用高效节能产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优先或强制采购节能产品的规定,加大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集中采购力度。 四、重点工程 (一)节能改造工程。加快实施锅炉(窑炉)节能改造、电机系统节能改造、能量系统优化、工业园区热网建设和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等重点节能改造工程。 1.锅炉(窑炉)节能改造工程。应用高效、洁净燃烧技术和煤泥、煤矸石等劣质燃料燃烧技术改造中小型燃煤锅炉。 优先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和先进、高效、洁净燃烧装置,不断提高工业锅炉自动化水平。提高能耗准入标准,推广应用新型隔热保温材料的工业窑炉、高效燃烧器等。运用各种热能转换系统运行优化技术,重点对建材、造纸、化工、钢铁和民用建筑等行业的燃煤工业锅炉(窑炉)进行节能改造。到 “ 十二五 ” 期末,新型工业锅炉热效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业锅炉、工业窑炉平均运行效率分别比 2010 年提高 5个百分点和 2个百分点。 2.电机系统节能改造工程。加快高效节能型电机、稀土电机、高效风机水泵等推广应用,更新淘汰低效电动机及高耗电设 备;推广变频调速、永磁调速等先进电机调速技术,改善风机、泵类电机系统调节方式,合理匹配电机系统,提高电机系统效率;开展大型水利排灌设备、电机总容量 10 万千瓦以上大型企业的改造。到 “ 十二五 ” 期末,全市电机系统运行效率比 2010年提高 2个百分点。 3.能量系统优化工程。在建材、造纸、化工、钢铁、电力等高耗能行业推进能量系统节能改造,积极推广应用能量优化设计、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及能源管理中心系统,完善蒸汽、热水等载能介质的管网配置,不断降低企业综合能耗,逐步提高系统能源效率。 4.工业园区热网建设和 余热余压利用工程。在荆州开发区推广集中供热,对分散在园区外的建材、化工等高能耗行业继续推广余热余压利用工程,支持玻璃、造纸、印染等行业推广电机节能改造、发酵蒸汽再压缩改造及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技术,鼓励集中建设公用工程以实现能量梯级利用。 大力推行工业园区热网建设。重点做好在工业能耗集中的各开发区规划建设区域热网建设,在中心城区充分发挥荆州热电有限公司、荆州集美垃圾电厂和沙隆达电厂现有供热机组的功能,对拍马造纸工业园、纺织印染工业园和东区化工园进行集中供热,有计划地逐步取消淘汰园区分散的工业锅炉。做 好在监利工业园、松滋临港工业园区、江陵工业园、石首化工园等园区改造和新建供热机组规划,以能源集约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成本。 5.节约和替代煤炭石油工程。发挥我市农林废弃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幅提高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能源化利用率。完成现有的生物质发电工程,推广畜禽养殖场大型沼气工程。推广高效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动机、整车轻量化技术,因地制宜推广汽车利用醇类燃料、合成燃料和生物柴油以及其他替代燃料技术。 (二)建筑节能工程。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配套能力建设,综合运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新设备、新机制提升建筑能效水平,积极推动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绿色建筑推广及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推进建筑节能产业发展。确保 “ 十二五 ” 期间全市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 100 万平方米以上,绿色建筑推广比例达到当年新增民用建筑的 15以上。 (三)绿色照明工程。加快推广新型紧凑型荧光灯、高频直管荧光灯、高压钠灯、半导体照明灯、太阳能灯。在宾馆、商厦、大型工矿企业、医院、车站、城市景观及城市居民小区等推广高效照明产品。开展太阳能光伏电池与高亮度半导体照明灯集成产品改造城市景观泛 光照明示范,严格控制公用设施和大型建筑物装饰性景观照明能耗。通过政府推广紧凑型荧光灯、高频直管荧光灯和高压钠灯等高效照明产品 50 万只,加快推广半导体节能照明灯具,到 “ 十二五 ” 期末,高效照明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 95以上。 (四)城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工程。加快构建以节能为特征的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推广应用节能环保型交通运输装备,优化交通运输组织方式及运作流程,建设智能交通,完善公众交通信息服务,建立健全交通运输节能管理体系。积极推进出租车燃料替代及营运管理模式创新,推广应用压缩天然气( CNG)公交 车、运输船舶油改气、港口轨道式集装箱龙门吊、江海直达、公交车内燃机微氢喷射、公交车液压制动能量再生、公路甩挂运输、航路航线优化、出租车智能调度电招系统、 GPS智能交通调度管理系统等节能技术及装置。 (五)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完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机制,健全管理服务体系,强化监督检查,大幅度提高主要用能产品能效准入标准。扩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及产品能效标识实施范围,进一步推广高效节能的平板电视、变频空调、热水器、家用电冰箱、洗衣机、通风机、电力变压器、交流接触器、容积式空气压缩机等产品,及时更新财政补贴 产品推广目录,不断提高高效节能产品市场份额。规范节能产品市场,严格执行产品准入制度,逐步建立推广手段和实施方式由政府补贴转向基于市场化运作的长效机制。 (六)节能技术示范和产业化工程。进一步推进节煤、节电、节水、节材等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加快推进纳入全国 “ 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 ” 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通过实施一批重点节能示范项目和工程,实现单位产品能耗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形成稳定可靠的节能工程技术能力。开展 “ 两型 ” 企业创建工作,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到 “ 十二 五 ” 期末,节能产品制造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节能新技术推广力度得到进一步增强。 (七)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加大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力度,鼓励重点用能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完善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积极培育第三方评估认证机构,鼓励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节能服务公司联合重组,增强竞争力,做大做强。鼓励国内外有实力的节能服务机构进入我市节能服务领域。加强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融资扶持,鼓励和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为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灵活便捷的金融服务。 (八)节能能力建设工程。 1.加强节能统计和监测体系建设。将能源统计工作更好地纳入国民经济统计体系,提高能源计量和统计能力,形成覆盖全市能源生产、流通、消费、库存、流入流出和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统计数据采集体系。建立涵盖主要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上报统计、用能监测及节能预测系统,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规范配置计量器具,逐步实现能源计量数据在线采集、动态监测,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自动监控网络。 2.强化节能执法能力建设。加强各级能源管理机构执法队 伍建设,充实各级政府和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和监察力量,建立健全各级政府节能监察机构,着力加强市、县两级节能监察机构能力建设。到 “ 十二五 ” 期末,基本建立较完善的市、县两级节能监察管理体系。 3.推进节能标准标识体系建设。鼓励相关单位执行主要耗能行业产品能耗限额标准、行业节能设计规范、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等国家标准规范。 4.完善节能培训和节能信息传播体系建设。加强对各级政府负责节能管理、节能监测监察以及重点用能单位专职能源管理人员的节能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深入推进能源管理师制度,全面开展节 能管理师培训。加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节能信息综合服务网站建设,提升节能信息传播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实行总量控制。根据各县市区和荆州开发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利用状况、资源环境条件、发展战略布局等情况,下达年度能源增量控制目标,并通过限额供电等手段,加强能源消费跟踪监管和调控;根据能源消费增量指标进行项目核准备案,建立能源消费总量跟踪监测和预警机制,组织实施对各地和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情况的统一考核,对能源消费增长过快、未能完成节能目标任务的县市区、荆州 开发区和企业,暂停审批、核准新建项目。 (二)强化目标责任。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制,将节能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各县市区、荆州开发区和重点行业、企业,强化对节能工作进展情况的考核和监督。进一步完善节能统计、监测、考核评价体系,健全节能预测预警机制,建立节能考核结果社会公告制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政府绩效和国有企业业绩管理,实行问责制和 “ 一票否决 ” 制。 (三)严格法规标准。加快制定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 法、节能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等。严格执行主要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逐步建立完备的节能标准规范体系。 (四)依靠科技支撑。加大对节能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我市科教、人才优势,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重点工程为依托,加快节能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推进节能先进技术应用示范,发布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加大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推广力度。 (五)落实鼓励政策。认真落实国家能源价格政策,加大差别电价、峰谷 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范围和力度,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提高能效的价格机制。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加大节能资金投入,重点支持节能技术开发与推广、重点工程和试点示范。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完善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落实国家支持节能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增加对节能领域的投入。提高高耗能行业贷款门槛,建立企业节能水平与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贷款联动机制。 (六)加强监督管理。强化执法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重点用能单位的执法检查力 度,定期公布能源利用状况。重点开展对高耗能企业、公共设施用能状况以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产品能效标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行业设计规范等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对严重违反节能法律法规、未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违规使用明令淘汰用能设备、虚标产品能效标识等行为,公开通报或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七)推进机制创新。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新机制,鼓励节能服务公司对企业、公共机构等用能单位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节能改造,引导和支持各类融资担保机构提供风险分担服务。严格执行强制性能 效标识制度,扩大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识实施范围。鼓励电力企业与用户运用协议避峰等措施限制高峰期电荷。进一步推广自愿节能协议、电力需求侧管理等节能新机制。 (八)开展全民行动。进一步加强节能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节能宣传周等活动,加强日常性节能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积极宣传节能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省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普及节能知识,宣传先进典型,加强舆论监督,为节能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政府机构率先垂范,从家庭、社区、企业、学校入手,通过广泛深入的节能宣 传和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公众自觉履行节能义务,大力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的良好社会风尚。 附件 荆州市 “ 十二五 ” 工业分行业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表 序号 企业名称 2010 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吨标准煤) “ 十二五 ” 节能量目标(吨标准煤) 全市总计( 95 家) 4574568 373557 一 电力行业( 4 家) 1365927 45800 1 国电长源荆州热电有限公司 1108408 20000 2 湖北松源矸石发电有限公司 159199 24000 3 监利县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72660 1000 4 荆州市集美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25660 800 二 农副产品加工行业( 25 家) 521001 92582 1 福娃集团有限公司 117681 20000 2 湖北家意粮油科技有限公司 55561 10000 3 湖北津江啤酒有限公司 49100 7000 4 荆州市森鑫人造板有限公司 48000 7000 5 湖北吉象人造林制品有限公司 45117 10000 6 湖北宏凯工贸发展有限公司 36870 4000 7 洪湖市洪湖浪米业有限责任公司 31676 6000 8 中粮粮油工业(荆州)有限公司 20478 2000 9 劲牌酒业(石首)有限公司 12142 2000 10 石首市调弦酒业有限公司 9850 3800 11 湖北鑫盛农牧发展有限公司 9300 1800 12 江陵县天天旺粮油有限公司 8700 2600 13 湖北 ***边股份有限公司 8690 890 14 公安县金阳油脂有限公司 8230 1000 15 荆州市祥瑞丰粮油工业有限公司 8000 2600 16 监利县 天宏水产有限公司 5724 1500 17 中纺油脂荆州有限公司 5527 880 18 湖北好味源食品有限公司 5200 1500 19 公安县杨厂镇同心油脂厂 4980 1245 20 荆州市宝龙啤酒有限公司 4800 1200 21 公安县瑞丰油脂有限公司 4500 1125 22 荆州市金星油脂有限公司 3800 950 23 湖北金香缘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3575 892 24 荆州市团结油脂有限公司 3200 800 25 湖北恒泰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13500 2600 三 化工行业( 19 家) 626924 106405 1 楚源高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89571 30000 2 沙隆达集团 110333 20000 3 湖北新生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07936 14000 4 湖北三才堂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51666 11000 5 荆州市汉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48000 9000 6 丽源湖北科技有限公司 36480 7000 7 湖北汉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026 2000 8 湖北天缘智兴肥业有限公司 8850 1600 9 湖北汇达科技发展 有限公司 8700 2600 10 湖北省公安县富森装潢材料有限公司 7800 1000 11 荆州市博尔德化学有限公司 7135 1000 12 武汉滨湖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第一分公司 7071 950 13 湖北龙海化工有限公司 7030 1000 14 湖北凯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915 1800 15 荆州市天翼精细化工开发有限公司 4500 1125 16 荆州市华翔化工有限公司 4352 800 17 荆州市永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4255 800 18 湖北达雅化工技术发展有限公 司 4000 400 19 荆州市鑫隆达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3304 330 四 建材行业( 15 家) 297733 49600 1 葛洲坝松滋水泥有限公司(原双七) 114092 13000 2 荆州市亿钧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53481 11000 3 湖北超强建材发展有限公司 50500 10000 4 华新水泥(石首)有限公司 24800 6000 5 公安县荆涛建材有限公司 8800 1200 6 石首市格瑞特玻璃有限公司 7104 2000 7 荆州市恒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6000 900 8 荆州市华屹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5000 800 9 松滋市赛秦汉建筑陶瓷厂 4875 700 10 湖北恒利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4600 1200 11 荆州市君盛达玻璃有限公司 4383 1100 12 荆州区纪南玻璃厂 4172 400 13 荆州市三友建材有限公司 3407 300 14 松滋市长江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3399 500 15 松滋市大千建材有限公司 3120 500 五 造纸行业( 8 家) 236035 39900 1 监利大枫纸业有限公司 49495 10000 2 荆州市星铖纸业有限公司 35625 5000 3 松滋王家大湖纸业有限公司 34800 6000 4 湖北拍马纸业有限公司 33039 3000 5 湖北骏马纸业有限公司 31662 6000 6 湖北省公安县龙腾纸业有限公司 26500 5000 7 湖北麒盛纸业有限公司 15064 3000 8 荆州市华鑫纸业有限公司 9850 1900 六 轻工行业( 6 家) 39775 8400 1 湖北正博革业有限公司 9800 2000 2 荆州市永晟塑料管业有限责任公司 8500 1200 3 江陵县华和拉链制品有限公司 8300 2100 4 湖北霖坤红塬地毯有限公司 5400 1600 5 荆州市华强本邦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4589 800 6 小天鹅(荆州)电器有限公司 3186 700 七 纺织行业( 7 家) 59969 11220 1 湖北越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22600 4000 2 湖北金安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393 1200 3 荆州奥达纺织有限公司 7786 1600 4 荆州市乾盛纺织有限公司 7191 1000 5 洪湖市兴洪纺织有限公司 6376 2100 6 荆州市承展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4300 1000 7 荆州市荣海纺织有限公司 3323 320 八 机械行业( 5 家) 57937 11400 1 龙江龙汽配紧固件制造有限公司 32000 5000 2 荆州市大仁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8000 2000 3 湖北万向汽车精密件有限公司 8000 2000 4 石首市金象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5800 1600 5 江汉石油管理局第四机械厂 4137 800 九 钢铁行业( 5 家) 1365927 7900 1 荆州楚航特钢制品有限公 司 26136 2000 2 石首市顺发钢铁有限公司 16144 3000 3 荆州市荆钢铸造有限公司 5720 1000 4 石首市精蕾锻造有限公司 4800 1500 5 湖北省荆州市带钢厂 3847 400 十 电子行业( 1 家) 3340 350 1 荆州市成丰磁材科技有限公司 3340 350
展开阅读全文

最新标签

网站客服QQ:123120571
环境100文库手机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