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吉安市“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吉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吉安市“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吉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吉安市“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吉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吉安市“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吉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吉安市“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吉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吉安市“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吉安市 “ 十三五 ”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吉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吉安市 “ 十三五 ”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吉府办发〔 2017〕 1 号) 井冈山管理局,井冈山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庐陵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吉安市 “ 十三五 ”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2017 年 1 月 16 日 吉安市 “ 十三五 ”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 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绿色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为加快将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市新的支柱产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江西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2013-2017 年)等,结合我市实际,科学编制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 十三五 ” 规划,解决好发展中的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指导我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 、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1.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截至 2015年,全市从事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千万以上的企业有 54 个,其总产值约 175.94 亿元,同比增长 22.34。 “ 十二五 ” 时期,量一光电大功率 LED 照明、德億电缆生产线、三和纳米碳酸钙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竣工投产,成为吉安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木林森 LED 照明灯具、冠德新材料多功能环保光解膜、华立源锂离子电芯、鑫滨实业灯饰配件及照明灯具、遂川县德和钨业超细钨粉碳化钨粉等一批超 10 亿元项目进展顺利,竣工投产后,将为吉安工业发展增添新的 后劲。 2.产业特色优势明显。 “ 十二五 ” 时期,全市构筑起以吉泰走廊为核心、各县(市、区)融入发展,以 LED 智能照明和通讯终端两大产业集群作为重要突破口、其他细分产业集群互补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格局,红板(江西)、合力泰跻身全国行业百强,吉安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井冈山经开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526 亿元,综合实力在全省开发区排名前移 5位,龙头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吉泰走廊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板块。井冈山经开区通讯终端设备、吉安县数字视听、吉水绿色食品、永丰循环经济和碳酸 钙等 5个县域产业集群过百亿。吉安成功争取 41 个国家和省级重大平台。 3.新能源领域优势初步形成。我市重点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光伏产品、风能和生物质能源等产业,构建水电、风力发电、光伏产业、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发电等门类齐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体系。 “ 十二五 ” 时期,我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迅速,非化石能源消费快速增长,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峡江水利枢纽、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泰和天湖山风电均实现并网发电,新干航电枢纽开工建设,农村电网改造有序实施,西气东输二线和天然气管网工程建成投用,华能井冈山电厂供热改造工程 顺利开工。 2016年 12月 28 日,江西赣江井冈山航电枢纽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 45.6 亿元,项目建成后,年平均发电量 5.077亿度,对于带动和推进沿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沿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城市公用环保产业不断完善。 “ 十二五 ” 时期,全市着力加强重点污染治理,加大了节能减排降耗责任落实和督查考核,淘汰关闭了一批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大力实施了火电机组脱硫脱硝和低氮燃烧升级改造,水泥企业低氮燃烧改造和烟气脱硝,空气优良率达 90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 67.6以上;城镇和园区污水处理 厂已建有 24座,污水日处理能力达 32 万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 82,全市主要河流水质保持在国家 Ⅲ 类标准以上,全市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100;县级垃圾填埋场建成 11 座,市中心城区垃圾填埋场 1座,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达 1280吨,市中心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85以上。吉安成为全省唯一全境入选 “ 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 的设区市,并获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5.科技实力逐渐增强。 “ 十二五 ” 时期,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是 “ 十一五 ” 的 9.5倍和 8.3倍,科技综合水平在全省明显进位。 人才工作扎实推进,国家 “ 千人计划 ” 、 “ 万人计划 ” 人选和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均实现零突破。一批节能环保产业企业工程研究中心列为国家、省级创新能力建设平台,其中天人生态公司获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博硕科技、航盛电子、协讯电子等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6.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壮大。 2015年,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和科学技术部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公布国家智慧城市 2014年度试点名单的通知中,吉安市被列入国家智慧城市 2014年度试点。五年来,全市通讯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城区光纤改造全面完成,城市家庭 宽带普及率达 72,促进了移动互联、物联网与行业产业进一步融合,催生产业新形态,着力建设 “ 信息吉安 ” 。 7.政策体系日益完善。近年来,吉安市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继颁布实施了多部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例如吉安市循环经济工作试点实施方案、吉安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014年 -2020 年)、吉安市自然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吉安市环境保护 “ 十二五 ” 规划、吉安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吉安市铁尾矿综合利用发展规划、吉安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引导吉安市在节能减排、吉 泰走廊综合型增长极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红线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节能环保产业链长、市场需求大、拉动作用强。与周边城市相比,我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发展规模小 欠发达是吉安的基本市情,对于节能环保产业来说,我市市场化程度差,产业集中度低,低水平运营比较严重。近年来,专业从事节能服务的企业数量虽然发展很快,但多数为中小型企业,产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尚不明显 ,大多只能提供单一技术的节能改造服务,市场占有率低。 2.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自主核心技术 我市节能环保产业产、学、研结合度低,领军尖端人才匮乏,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和创新体系力量还相当薄弱,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企业难以招到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就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少,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低,对产业链拉动效果不明显。 3.服务体系不健全,认识尚未完全到位 大部分企业注重追求短期效益,节能减排意识不强,导致对节能减排工作被动应付。现代节能产业中 先进的 “ 合同能源管理 ” 的节能产业机制在我市也刚刚起步,专业服务公司实力不强。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颁布的五批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名单中,全国共 3210 家,其中有 83 家位于江西省,约占全国的 2.59;而吉安市仅有吉安安能节能服务有限公司、江西金水源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西井冈佳能节能服务评估有限公司 3家。 4.政策机制不完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我市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中存在较大的制约因素,如企业污染治理监管缺位、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率低、城镇污水管网不配套、污染设施运营资金不足、价格体系不能支撑市场回 报、信贷成本过高、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都制约了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同时,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化、产业化缺乏具体的配套政策,信贷等优惠政策难于兑现。 (三)面临的形势 从国际形势看,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绿色产业发展。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基本上已进入成熟期,为全球市场的主要力量,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占全球总量 80以上。其中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节能环保技术生产、消费和出口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节能环保产业已被美国政府确定为新世纪发展战略的核心。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 2020 年,全球节能投资将超过 7 万亿美元。 从国内形势看,随着 “ 十二五 ”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发布,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政策向节能环保产业倾斜的方向和重点。 “ 十二五 ” 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速度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节能环保产业领域不断扩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化程度得到一定提升;涌现出一大批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和环保设施运营企业。据测算,全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在 15以上。国家政策导向为节能环保产业释放新需求,预计 “ 十三五 ” 期间环保投入将增加到每年 2万亿元左右, “ 十三五 ” 期间社会环保总投资有望超过 17 万亿元。 从我省情况来看,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近年来,我省节能环保产业一直保持 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据估算, 2020 年节能环保市场规模达到 5338 亿元。 2013 年至 2015 年,在高效节能电机、高效节能锅炉、余热余压利用、半导体照明、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环境监测、污泥和垃圾处理等我省有技术、有基础、有市场的领域,筛选并组织实施 100个以上重大产业化项目,实现投资 200 亿元以上,形成20 个以上销售收入 超亿元龙头企业,创造了一个巨大的节能环保市场。 (四)产业发展的政策优势 当前吉安正处于加快苏区振兴、决胜全面小康、策应全省打造美丽中国 “ 江西样板 ” 的重要时期。分析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虽然面临诸多挑战和压力,但更要看到所具备的有利条件。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大力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我市作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国家支持振兴发展 范围,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发挥政策优势,加快要素集聚。江西省吉泰走廊 “ 四化 ” 协调发展示范区规划获国家发改委函复同意、省政府批复实施,为吉泰走廊建设提供了方向和指引。 国家和省级双重战略驱动,不仅可以在重大项目、资金投入、区域融合等方面争取更多的国家和省级政策支持,同时也为加快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实现吉安绿色崛起,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性机遇。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产业布局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 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 “ 五位一体 ” 总体布局和 “ 四个全面 ” 战略布局,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切实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以加快绿色崛起为主线,以解决突出资源环境问题为导向,以重点工程为支撑,以提高技术装备、产品、服务水平为重点,完善政策机制,探索吉安市循环、低碳发展的新型绿色发展模式,积极融入 “ 一带一路 ” 、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加快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策机制驱动 加强规划引导,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围绕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需求和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等领域环保需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节能环保产业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规范市场秩序,鼓励社会资本投向节能环保产业,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2.坚持技术创新引领 完善以节能环保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瞄准 “ 中国制造2025” ,主动顺应 “ 互联网+ ” 的发展趋势,围绕节能、水气土环境污染治理、尾矿资源化及工业废渣利用 等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打造协同创新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研发节能环保关键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力争在全国环保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坚持重点工程支撑 围绕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任务,以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为契机,推动先进适用节能环保技术和项目的对接,加快实施节能环保重点工程,优先发展优势领域,形成对节能环保产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需求拉动,培育节能环保产业领域的示范基地、示范工程和龙头企业,形成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带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4.坚持 模式创新带动 建立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模式,认真做好节能减排形势分析和监测预警,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特许经营、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节能环保服务新机制,推动节能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三)主要目标 到 2020 年,吉安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把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服务业作为促进节能减排、提高效益、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成为我市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减排有关指标继续保持国内先进水平,全面完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 城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内容。 --节能产业领域重点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光伏产品和生物质能源,打造江西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到 2020年,新能源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80 亿元,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 50;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和 2 个以上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市清洁能源使用率达 80;以 LED智能照明和通讯终端(触控显示) 2 个产业集群作为重要突破口、其他细分产业集群互补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格局,形成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展示平台的全方位 LED 智能照明产业发展格局,使吉安成为国内知名的 LED智能照明产品生产基地,打造 “ 江西光谷 ” 品牌。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领域到 2020 年,提高废旧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新增报废汽车、再生铜、锌、铅、钨、钕铁硼、荧光粉废料综合回收利用生产线,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100;支持永丰县碳酸钙产业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吉安市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创建国家资源综合利用 “ 双百工程 ” 示范基地;新增省级清洁化园区(绿色工业园区) 2 家, 40以上的园区完成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形成 “ 资源 -产品 -再生资源 ” 的循环经济模式;推动和引导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创新,积极探索 “ 互 联网+回收 ” 的模式及路径,创建国家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0以上,年利用秸秆 500万吨。 --环保产业领域力争 2020 年实现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 92,农村污水处理率达 7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85以上,农村垃圾处理率 90,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餐厨垃圾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覆盖率达到 90,基本建立餐厨废弃物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健全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体系,修复和治理矿山面积 250公顷,全市 “ 三区两线 ” 周边闭坑及停采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全部 竣工,矿山生态环境发生根本好转,推进建设一批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年处理含重金属污泥 4.5万吨,重金属渣 1 万吨,治理受重金属污染土壤 5万亩。 --到 2020年,全市节能环保服务业产值力争突破 50 亿元。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有影响的龙头企业,组建一批重要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产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节能环保专利技术、装备和产品,形成有利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起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节能和环保产业组织体系和行业服务体系,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四)产业布 局 1.建设 “ 一廊三区 ” 的集约型产业布局 打造以吉泰走廊为中心的 “ 一廊三区 ” 的集约型产业布局,深度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推进其向吉泰走廊的高度集聚发展。加快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着力推进节能环保重点领域和区域发展,逐步构建布局合理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 专栏 “ 一廊三区 ” 产业布局 中心产业集聚廊道 主体井开区、河东经开区、吉安高新技术园区、吉州工业园区等 布局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绿色食品产业、新能源产业等,加 快产业升级、推动城乡融合为主线的中轴产业板块。 ① 新能源产业区 主体万安、泰和工业园区等 u 重点发展新能源及电子元器件、轻纺等相关产业,鼓励新能源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并为其他在吉安各区新增的新能源项目提供支持。 ② 矿产开发区 主体安福工业园区、矿区等 u 发挥矿山优势、整合矿产资源、加大循环力度,布局矿产加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 ③ 医药化工、节能建材区 主体峡江县、新干县、永丰工业园区 u 布局医药化工、节能建材等行业,建立碳酸钙新材料全国行业示范园,引领全国碳酸钙行业。 2、构建 “ 一基一主三辅 ” 耦合共生的循环型产业链条 以加强废弃物资源整合建设为基础、以 “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一体化产业链 ” 为主线、以 “ 绿色食品 -医药化工一体化产业链 ” 、 “ 新能源 -节能环保一体化产业链 ” 和“ 矿产开发 -节能建材一体化发展产业链 ” 为辅线,完成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衔接,构建“ 一基一主三辅 ” 耦合共生的循环型产业链条。 1)主攻建设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一体化产业集群 以井开区为龙头,以 “ 互联网+ ” 为手段,加快电子信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为主转变。构建 “ 冶金产业产品 -电子信息产业原料 -电子信息产业产品 -高端机械配件 -装备机械 ” 、 “ 电子废弃物 /报废机械 -机械 /电子废弃物拆解 -金属回收 -初级金属制品再利用 ” 产业链。 图 1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一体化产业链 2)重点发展绿色食品 -医药化工一体化产业集群 推广工农复合型发展模式,延伸绿色食品产业链,衔接发展医药化工产业。构建“ 绿色种植 -食品加工 -副产物 -生物医药 ” 、 “ 食品加工废弃物 /生物医药残料废料 -废弃物能源化 -居民生活用电 ” 产业链。 图 2 绿色食品 -医药化工一体化产业链图 3)新能源 -节能环保一体化产业 废弃物能源化,丰富新能源产品结构。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高温废气中热能、垃圾填埋场中产生的填埋废气、塑料制品热解时产生的热能以及金属冶炼、水泥建材、火力发电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能量回收,回用企业其他生产过程,或在接入电网后供应全市居民日常生活所需,提升节能水平。 图 3 废弃物能源化产业链 着力促进新能源行业转型,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整合各类型新能源发电互补,引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围绕高效节能输变电设备、(电动汽车 )大功率车用磁电机、风力发电机、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水利发电设备等高效电机及新能源装备等特色技术和产品开展环保设备产业化生产。 图 4 新能源 -节能环保一体化产业链 4)建设矿产开发 -节能建材一体化产业链 构建 “ 采选 -尾矿 -有价组分 -冶炼 -有色金属 -废渣(炉渣) -建材 -路面材料 ” 、 “ 有色金属产业 -报废拆解 -回收金属 -有色金属 ” 、 “ 生活垃圾废弃物 -水泥生产 -余热 -发电 ” 等产业链。 图 5 矿产开发 -节能建材一体化发展产业链 三、重点领域 根据国务院关 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等文件,节能环保产业可以划分为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3个产业方向。 图 6 节能环保产业范畴示意图 (一)节能产业重点领域 1.节能技术和装备 立足于高效发电、能源有效利用,加快节能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示范。研发与推广低温低压余热发电,重点发展螺杆膨胀机、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等高效发电装置;着力推广热电联供设备,沼气发电设备;加快节能环保锅炉改造、稀土灼烧工序余热利用、过程工业低温位热能回收、低温余热能量转换装置推广等 ;加快发展高效节能型电机、变压器、锅炉、窑炉、风机、泵类等节能设备技术;推广水源热泵机、高效稀土永磁电机;推动大规模冲天炉、中频炉的双联熔化生产技术、冷温锻工艺、免高温热处理等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 2.节能产品 重点结合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需要,加快研发和推广节能照明产品、太阳能热利用产品、新型节能材料、节能家电和新能源汽车产品。加快高效环保稀土节能灯、 LED绿色高效节能照明技术、稀土光致节能发光材料、风光互补储能系统等产品技术的研发;重点引导推广液晶显示背光源、隧道灯、路灯、汽车用灯 等 LED 高效节能照明产品,支持开发生产医疗、农业等特殊用途的半导体照明产品;支持发展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三基色双端直管荧光灯、无极灯等产品;支持太阳能热利用产品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带动配套产业发展,壮大我市太阳能热利用产业;支持开发生产高效平板太阳能集热器、主被动式太阳房、太阳能烤房、太阳能灭虫器等产品;大力发展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和非金属矿精深加工产业,着力打造多功能建筑材料、绿色生态水泥和新型工业陶瓷、玻纤复合材料、建筑陶瓷等高端化建材;重点发展蒸发式节能环保空调,空气源热泵热水器、节能环保电器等;支 持开发生产大容量动力电池,促进客车混合动力总成的产业化,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推动我市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3.节能服务产业 按照节能检测规范和能效标准的技术要求,建立节能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和信息平台,建立节能监测中心,提高监测技术水平,加强节能监测标准化建设。创新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模式,健全效益分享型机制,推广能源费用托管、节能量保证、融资租赁等商业模式,满足用能单位个性化需要。鼓励节能服务公司整合上下游资源,为用户提供诊断、设计、融资、建设、运营等合同能源管理 “ 一站式 ” 服务, 推动服务内容由单一设备、单一项目改造向能量系统优化、区域能效提升拓展。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提供市场化节能服务。 (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重点领域 1.资源循环利用装备 围绕工业固体废弃物、农林剩余物、生活垃圾等综合利用以及大型装备零部件再制造的需要,加强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加快优势装备推广应用,培育规模化装备制造企业。鼓励利用餐厨垃圾、动物类废弃物等废弃生物质生产饲料添加剂、生物柴油和沼气等新工艺新技术产业化。 加快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有色金属矿、铁矿等矿物分离、富集与综合利用工艺、技术和设备;废旧汽车、工程机械、机床等产品关键零部件再制造技术与装备;铜尾矿、磷石膏废渣、脱硫石膏、碎煤石等大宗固废资源化利用等技术装备。 加快优势装备与技术推广应用加快推广废旧塑料生产型材、管材、废旧铅蓄电池无污染再生铅、农林三剩物生产中高密度纤维板等技术装备;推进电子行业废剥离液、刻蚀液再生与循环利用技术、磷石膏制水泥缓凝剂和建筑石膏粉技术以及废铁泥、钢铁厂酸洗废液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培育规模化装备制 造企业在电子废弃物、废旧电池、废塑料、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等领域,培育具备成套处理装备研发、设计、制造能力并具有一定规模的装备制造企业;资源综合利用装备制造企业加快技术革新,扩大出口。 2.资源循环利用产品 大力开发与推广资源循环利用产品,包含再生金属、再生纸制品、利废建材产品、再生塑料制品、翻新轮胎、废弃物再利用固体燃料、废弃物再利用活性炭、再生汽车零配件等,培育一批资源利用产品生产企业,提高废弃物再生资源占生产原料比率。 3.资源循环利用服务业 建立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按照多元化回收,合理化集中,专业化处理的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废物回收网点和交易市场,形成运营规范、专业化、符合环保要求的分拣加工中心,提升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综合分拣加工能力。利用 “ 互联网+ ” 技术,探索建立再生资源交易平台,支持回收行业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回收网络,推广 “ 互联网+回收 ” 新模式。加快培育一批从事资源循环利用投融资、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推广应用的服务机构。鼓励选矿单位与尾矿资源化利用企业加强合作,建立尾矿管理与综合利用相衔接的治理模式。推广秸秆的第三方收贮运模式,提高农林剩余物回收率,促进 高值化利用。 (三)环保产业重点领域 1.环保技术与装备 立足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噪声与振动治理、生态保护和治理等领域,加快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1)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设备与材料重点推广与研究各类除尘、脱硫技术与设备,发展碱液循环式湿法烟气脱硫除尘系统、高硫钨矿焙烧烟气脱硫技术、烟气动力波脱硫装置、耐高温大容量布袋除尘器、除雾器以及电袋复合除尘技术;开发高可靠性、低运行消耗、副产品综合利用的烟气脱硫、脱硝和除尘;加强工业有机废气的治理与应 用,加强工业有机废气净化力度,研究工业排放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控制技术;支持燃煤汞污染、垃圾焚烧二噁英污染、涂装 VOC污染等大气污染物控制和 CO2 捕获与固碳技术研究;推行洁净燃烧技术,重点研究燃烧过程中 SO2、 NOx同步控制与治理技术;开展脱硫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及集成示范;推广机动车尾气高效净化技术和相关设备的应用。 2)水污染防治技术与设备重点研究与应用畜禽养殖废水治理技术,重金属废水回收技术,冶化、矿山类含重金属污水处理技术,电镀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生活污水高效除磷脱氮处理技术,高效人工湿地 、人工生态水处理技术等各类污水处理技术;研发水体污染控制和饮用水源保护技术。以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和改善为目标,攻克水中难降解有机物、藻毒素的高效去除关键技术,饮用水复合微污染净化技术;鼓励发展和推广生物降解有机废水的高效治理技术;重点推广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再生回用等技术和设备,开发节能污水处理设备,选取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全流程节能降耗工程示范;鼓励污泥安全处置与综合利用,支持发展及推广城市生活污水厂和工业废水处理污泥安全处理处置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构建全流程智能控制系统;大力发展环保设备,鼓励发展 居民小区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中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成套设备制造;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制造;工业园区废水处理成套设备制造;循环水淋洗系统、废水治理一体化装置制造;鼓励节能型曝气设备、大流量、低扬程潜水泵,污泥浓缩、脱水一体化成套设备,消毒设备等研究和开发。 3)固体废物处理装置技术与设备重点发展城镇生活垃圾分选、焚烧发电和高效垃圾焚烧尾气处理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在城市生活垃圾热值偏低的城镇鼓励开发应用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及设备;适当发展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技术和设备;鼓励发展餐厨垃圾处 理和综合利用技术;以废物减量化、无害化及资源化为目标,大力发展各种危险废物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处置技术与装备。 4)噪声与振动治理技术与设备开发新型吸声、隔声、隔振、减振材料,重视新型低频宽频带减振装置的研究和应用;鼓励发展汽车行业新型消声器及汽车结构降噪产品;推动燃煤电厂低频噪声源头治理成套设备研发和应用;推进施工场地、机场等环境噪声在线连续监测技术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加强低成本、可移动降噪设备研究与推广。 5)生态保护和治理技术与设备重点发展河流、湖泊的生态治理与修复技术和设备;鼓励发 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和修复技术;鼓励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开展污染场地和矿山修复,推动土壤污染治理试点示范。 2.环保产品 研究开发和推广新型环保材料与药剂,鼓励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各类污染分析检测设备,大力推广环境友好型产品。 1)新型环保材料与药剂针对不同的废水处理目标,研究开发和推广新型载体填料、新型絮凝剂、吸附剂等水污染治理新材料;开发高效固硫剂、耐高温(> 250℃ )、耐腐蚀用于烟气净化的特种滤料,提高袋式除尘器的材料质量、技术性能;开发 高温过滤及净化用多孔陶瓷材料,高性能碳纤维材料,生物除臭剂等;开发满足需要的噪声振动控制新材料和新结构。 2)环境监测仪器仪表鼓励创新发展在线、连续、远距离、高灵敏、高选择、易于联网的先进环境监测技术,重点发展环境质量在线监测与遥感遥测技术和监控系统;支持发展饮用水源中重要有机、有毒污染物的痕量与超痕量检测技术与设备;重点支持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的多参数废水及烟气排放在线监测技术和成套仪器设备;积极发展各种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自动控制以及污染源监测数据无线传输技术与装置。 3)环境友好 型产品鼓励环境友好型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支持获得相关环境标志产品、有机食品、节水产品等认证的环境友好型产品生产;大力推广低排放产品、可降解产品,以及生态纺织品、水性涂料、无石棉建筑制品、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产品等。 3.环保服务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PPP)、特许经营、委托运营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提供环境基础设施投资运营服务,完善工程总承包+系统托管运营( EPC+ C)、项目管理承包( PMC)等运营机制。壮大环境工程一体化工程公司,重点发展环境工程总承包服务,鼓励从融资 、设计、设备成套、安装、调试到运行的一条龙服务,培育集科研、设计、制造、工程总承包于一体的大型专业环境工程公司。 强化环境治理专业化运营体系,引导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参与污染源监测、环境损害评估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监测等环境监测活动,推进环境监测服务主体多元化和服务方式多样化。支持发展治理设施运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大力推行各类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和自动连续监测的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和专业化运营管理;加快培育一批环保服务机构,培育从事环境保护投融资、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推广应用、清洁生产审核的服务机构。 四、重点工程 (一)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 1. LED 智能照明产业化及应用工程 重点开展电路板、硅衬底 LED外延、芯片、封装及照明应用产品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发展市场前景较好的大功率、高亮度 LED,积极开发 LED智能照明和 LED视频显示等高端应用产品,创建 LED 智能照明国检中心,力争到 2020 年,形成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展示平台的全方位 LED 智能照明产业发展格局,使吉安成为国内知名的 LED智能照明产品生产基地,打造 “ 江西光谷 ” 品牌。 专栏 1 重点项目 1、 LED 封装项目 支持木林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 LED 封装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 20 亿套 LED 封装产品的能力,规划 2018 年完成。 2、高端应用产品产业化项目 1)青原区江西量一光电有限公司(二期)产业化项目开发 LED 商业照明、全系列 T5 高档办公灯具、光源电器、全智能消防应急照明系统等应用产品,规划 2019 年完成。 2)泰和县鸿宇科技有限公司 LED 灯具生产产业化项目建设 110 万只 LED 灯具生产线,规划 2017 年完成。 3)江西夺胜电子有限公司 LED 显示屏组件生产产业化项目项目建成后,将 形成年产 300 万组 LED 显示屏组件的能力,规划 2017 年完成。 4)江西迪森电子有限公司 LED 产品生产产业化项目开展 LED 灯饰、开关电源、逆变电源、 UPS 不间断电源、充电电源、电子电器及电子辅料、太阳能控制器、太阳能充电板等应用产品的开发。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 200 万台灯饰和 LED 产品项目的能力,规划 2017 年完成。 5)井冈山电器有限公司二期建设产业化项目总投资 10 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 30 万台机顶盒 LCD/LED, 20 万 3D显示器 /电视、 20 万台 LCD/LED 网络电视,规划 2020 年完成。 6)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年产 3000 万套智能数码产品开展高端应用产品开发,规划 2016 年完成。 3、印制电路板产业化项目 1)支持吉安市宏瑞兴科技有限公司重点发展环保型的高性能覆铜板、特殊功能覆铜板、高性能挠性覆铜板和基板材料等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 1200 万张覆铜板,规划 2017 年完成。 2)支持吉水县景旺精密电路有限公司开展 HDI(高密度多层互联印制电路板)、 FPC(柔性线路板)高端产品与材料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节能减排降耗增效的技术和产品的研发。项目建成后,年产 HDI 印 制电路板、柔性电路板、金属基特种印制板 100 万平方米,规划 2019 年完成。 3)支持万安县金泰源实业有限公司开展年产 480 万㎡电路板产业园项目,规划 2017 年完成。 2、高效环保型锅炉(窑炉)产业化工程 通过引进技术、合作创新等多种方式,加强窑炉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工作,消化、吸收、掌握一批关键技术,并适时开展再创新,打造以万安为核心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锅炉压力容器制造产业基地,提供锅炉及配套环保设施设计、生产、安装、运行等一体化服务。 专栏 2 重点项目 1、万安节能环保锅炉生产项目以万安 锅炉厂为核心,整合星鑫机械公司、昌荣机械公司和江西迪宝实业有限公司的资源,以高效节能环保为方向,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锅炉压力容器制造产业基地,力争改造节能环保锅炉生产线 2 万蒸吨,规划 2018 年完成。 2、井冈山市龙市片区日用陶瓷产业窑炉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工作重点推进陶瓷工业园日用陶瓷产业煤改气工程,以天然气为燃料,减少污染排放,逐步实现绿色生产,规划 2020 年完成。 3、永丰县九峰纳米钙公司年产 10 万吨超微细轻质碳酸钙能量系统优化及锅炉改造项目利用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能量系统优化等成熟适用技术,对燃 煤锅炉及生产、动力、电机系统进行节能改造,规划 2017 年完成。 4、新干县韬略玻璃实业有限公司窑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对燃煤窑炉节能技术改造,预计年可节标煤 1.6 万吨,对当地整体大气环境的改善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5、遂川县燃煤锅炉节能改造系统工程实现燃煤锅炉节能改造,提高燃煤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规划 2020 年完成。 6、和泰实业公司锅炉及电机系统节能改造项目引进 6 吨全自动蒸汽锅炉,对锅炉供气管网进行改造,规划 2016 年完成。 7、永丰县科越科技公司节能改造项目对年产 32 万吨重质碳酸钙燃煤锅炉及电机系统 节能改造及生产、动力、电机系统进行节能改造,规划 2017 年完成。 3、余热余压利用产业化工程 依托水泥、化工、有色等高耗能行业,整合优化现有余热余压利用成熟适用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推进余热余压利用装备的产业化发展。推进应用全燃高炉煤气锅炉发电技术等相关装备的产业化。 专栏 3 重点项目 1、井冈山市金鑫陶瓷有限公司窑炉余热余压综合利用项目对 3 条陶瓷窑炉余热余压综合利用改造,年节能 2 万吨标煤。 2、江西碱业有限公司余热余压利用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可节标煤 1 万吨,对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调整经济增长结构与转变增长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新干县盐化城余热余压利用项目建设 235 万千瓦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 21110 吨 /小时超临界燃煤直流锅炉,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装置。通过余热余压的利用产生蒸汽及发电。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 35 亿度,年供热 550104GJ ,对盐化工业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规划 2020 年完成。 4、井开区燃煤锅炉节能环保提升、余热余压利用技术改造项目利用华能井冈山电厂的余热余压向吉泰走廊集中供热项目,改造和淘汰一批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旧式燃煤锅炉,更 新、替代低效锅炉,改造现有锅炉房系统。 5、永丰县科越科技公司节能改造项目对年产 32 万吨重质碳酸钙燃煤锅炉及电机系统节能改造及生产、动力、电机系统进行节能改造,规划期为 2016-2017 年。 6、永丰县江西鹰鹏水泥有限公司余热发电项目新建 9MW 纯低温余热发电生产线 1 条,规划 2018 年完成。 4、高效节能机电设备产业化工程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重点发展 500KV超高压电力电缆、漆包线、微型马达、高效节能输变电设备、新能源设备、水轮发电机组和风力发电机组等产品。 专栏 4 重点 项目 1、台湾大青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超节能马达生产项目主要从事智慧超节能马达的研发和生产,项目达产达标
展开阅读全文

最新标签

网站客服QQ:123120571
环境100文库手机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