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研究.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2页
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2页
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2页
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2页
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可持续能源项目 The China Sustainable Energy Program 能 源 基 金 会 The Energy Foundation 项目成果报告系列 Technical Report 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研究 Technology Guidelines for Green Eco-City Planning Project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Shenzhe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Co. Ltd 2013.04 1 项目信息 Grant Ination 项目资 助号 G-1203-15821 Grant Number G-1203-15821 项目期 2/28/2012-2/28/2013 Grant period 2/28/2012-2/28/2013 所属领 域 城市规划 Sector City Planning 项目概 述 为了贯 彻落实财政部 和 住建 部联合 发布的 关 于加快推 动 我国绿色 建筑发 展 的实施意 见 的精 神, 探索以 绿色、 生态、 低碳 为 理念的绿 色生态 城 区建设模 式, 加 强对 绿色生态 城区建 设 的规范和 指 引, 本项目 在 借鉴 国内外绿 色生态 城 区规划建 设实践 基 础上, 研究 构 建了适合 中国国情的绿色 生态城区规划编制 技术导则 , 规 范绿色生 态 城区总体 规划、 控 制性详细 规划以 及 绿色建筑 、 市政 、 能源等专 项规 划编制的 内容和 深 度, 并 提出政 策建议 , 推 进绿色 生态 城区合理 、有 序发展。 Project Description To carry out requirements of No.167, to seek the construction model for the green eco-cities which are featured with concepts of green, ecology and low carbon, to standardize and guide construction of the green eco-cities, and learning from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erience i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ng the green eco-cities, this 2 project makes research to establish the technology guidelines for ulating the green eco-city planning hereinafter called technology guidelines for short which caters to the actual national conditions in China, standardizes the general planning hereinafter called general planning for short and the controllable detail planning hereinafter called controllable detail planning of the green eco-cities as well as the contents and profundity of green building planning, municipal planning and energy planning and moreover, propose policy suggestions to promote a rational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green eco-cities. 项目成 员 刘俊 跃、 鄢涛 、 史敬 华、 陈丹良、 沈宓 、 李 芬、 南凌 、毛 洪伟、 彭劼 、 张 炜、 郭永聪 、 侯全 、 吴珍 珍、 孙 冬梅 、 黄 小金 、 鲁梅 、 刘丹、陈 建华 Project team Liu Junyue, Yan Tao, Shi Jinghua, Chen Danliang, Shen Mi, Li Fen, Nan Ling, Mao Hongwei, Peng Jie, Zhang Wei, Guo Yongcong, Hou Quan, Wu Zhenzhen, Sun Dongmei, Huang Xiaojin, Lu Mei, Liu Dan, Chen Jianhua 关键词 绿色生态低碳 技术 导则 以公共交 通为导向开 发 绿色 交通 绿色市政 生 态环境 绿色 建筑 Key Word Green, Ecological and Low-carbon, Technology Guidelines, TOD, Green transportation, Green infrastructure, Eco-environment, Green building 1 摘要 绿色生态 城市规 划 建设已成 为全球 的 趋势, 尤其中国 已 把 其作为 城市可持 续 发展 的重要 目标 。 我国 已有 近 280 个 城市或 地 区启动了 绿 色生态城 区的研 究 或实践探 索。 基于贯彻 落实 关 于加快推 动我国 绿 色建筑发 展的实 施 意见 的 精神, 探 索以绿 色 、 生态、 低碳为 理 念的绿色 生态城 区 建设模式 和加 强对绿色 生态城 区 建设的规 范和指 引 的目标, 本项目 开展 了国内外 绿 色生态城 区发展 的 现状调研 、 绿色 生态 城区规划 编制技 术 导则和绿色 生态城区 规划编 制 的政策建 议等研 究 工作。主 要研究 结 论如下 (1 ) 绿色生态城区 的内涵 。 绿色 生态城 区是 介于 单体绿色 建 筑 与生态城 市之间 的 城区级绿 色建筑 集 中示范, 着眼于 绿色 建设从规 划 布局、 建设 类型、 能源与资 源跨地 块 综合协调、 生态环 境等方面, 以 绿色建筑 为核心, 与用地规 划布局、 绿色市政 设施及 绿 色交通连 成互 动的系统 ,组成 与 自然和谐 共生的 城 市环境。 (2 ) 出现 频率 较高的生态 指标 。 调研发现,国内外绿色 生态城 区规划建 设指标 体 系中出现 频率较 高 的指标有 人均 城市 建设用地 面 积 、公共 交通出 行分 担率、 可再生 能源 利用率 、非传 统水 源利用 率、 生活垃圾 分类收集率、 本地 植物指 数 、 绿色建 筑比例 等 指标。 这些指 标能直接 体现规 划 建设绿 色、 生 态、低 碳 的 生态 城 市的目 标 和 路径 。 (3 )国内外 生态 城规 划 编制 要点 调研 。 对国内外绿色生态城区 规划建设 案例调研发现, 用 地、 交 通、 市政、 生 态等有 不同 规划要点 ,2 如空间发 展布 局 TOD 引导和混 合用地 开发等用 地规划 要点 ,绿色 出 行导向的 交通规 划 、 步行和自 行车系 统规划交通规划 要点 , 节水规 划 和低冲击 开发理 念 、 能源供需 平衡和 可再生能 源的利 用 、 垃圾的分 类 收集和处 理等市 政 规划要点 , 绿地 系统 和景观游 憩系统 等 生态规划 要 点等。 (4 )强调 绿色 、生态 、低 碳理 念指 导规 划编 制。 本导则 遵守现 行城乡规 划法律 法 规, 采用嵌 入式的 编制办法, 将绿色 、 生态、低 碳 理念、 绿色 生态规 划内容纳 入同层 级 规划体系 中, 形成 适应我国 国情 的绿色生 态城区 规 划编制技 术导则 。 (5 ) 为绿色 生态 城区 规划建 设发 展提供 政策保 障措 施 建议 。建 议出台实 施意见 或 管理办法; 建立绿 色生态城 区规划、 建设导则 和指 标体系等 强制政策。 制订激励 办法和 专项资金 管理办 法 , 建立以 “一 书两证” 为 核心的 实施管理 机制; 加 大技术研 发支持 力 度和配套 资金 支持等 激励政 策 。 将 绿色生态 指标的 要 求纳入基 本建设 流 程进行管 理, 落实全过 程监管 政 策; 强化目 标责任 等 监管政策 。 加强 宣传教育; 培 训管理和 专业技 术 能力;增 加公众 的 参与度等 能力政策。 本项目的 研究成 果 推广应用 于绿色 生 态城区规 划建设 中, 将有利 于加强对 绿色生 态 城区建设 的规范 和 指引, 推 进绿色 、 生态、 低 碳的 可持续发 展模式 的 城市建设 和发展 。1 Summary Green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 global trend and, in particular, has been used as an important goal of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 Nearly 280 cities or regions in China have launched the research or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green eco-cities. This project carries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Research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Green Eco-Cities, the Technology Guidelines for ulating the Green Eco-City Planning, and the Research of Policy Suggestions for ulating the Green Eco-City Planning based on the spirit of implemen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pinion on Accelerating Promotion of National Green Building Development”, on the exploration of a construction mode of green eco-city with green, ecology and low carbon as a concept, and on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regulation and guidance of green eco-city construction.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Connotation of green eco-city. The green eco-city is a centralized demonstration of eco-city-level green buildings between a single green building and an urban ecological city, which focuses on green construction in terms of planning and layout, type of construction, cross-plot integrated coordination of energy and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land planning and layout, green municipal facilities and green transportation into an interactive system with green building as a core to an urban environment in harmony with nature. 2 Ecological indicators of higher frequency. The research has identified the following indicators of higher frequency in the indicator system of green eco-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per capita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area, public transportation sharing rate, 2 renewable energy utilization, utilization of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s, separate garbage collection rate, index of native plants, and proportion of green building. These indicators can directly reflect the goals and the path of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a green, ecological and low-carbon ecological city. 3 Research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co-city planning points. The research on cases of green eco-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has identified different planning points in terms of land use,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ecology, such as the land planning points for the spatial development layout TOD guidance and mixed land development, the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points for the green travel-oriented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the walking and cycling system planning, the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points for the water-saving planning and low-impact development concept, the energy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and the use of renewable energy, and the separate waste collection and treatment, and the ecological planning points for the green system and the landscape recreation system. 4 Strengthening the guidance of the green, ecological and low-carbon concept on the planning ulation. The guidelines, in compliance with the exis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concerning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dopt the embedded ulation to include the green, ecological and low-carbon concept and the green ecological planning into the same level planning system to a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the ulation of green eco-city planning that adapts to China s national conditions. 5 Policy safeguards recommendations for green eco-city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t is recommended to introduce implementation opinions and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and establish green eco-city planning, construction guidelines and indicator system and other 3 mandatory policies; develop incentives and management s of special funds and establish an implement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with “one document and two certificates” as a core, and increase efforts to support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supporting financial support and other incentives; include the requirements of green ecological indicators in the basic construction process for the purpose of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 the whole-process regulatory policies, and strengthen the target responsibility and other regulatory policies; strengthe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train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and technical expertise, and add polices concern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If well promoted and applied for green eco-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project will be conducive to strengthening the regulation and guidance of green eco-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nd promoting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mode of green, ecological and low-carb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 目 录 1 项目概况 1 2 项目完成 情况 2 3 项目成果 概述 2 3.1 国 内绿色 生态 城区发展 的现状 调 研报告 2 3.2 绿 色生态 城区 规划编制 技术导 则 4 3.3 绿 色生态 城区 规划编制 的政策 建 议研究报 告 7 4 项目后续 工作 8 5 技术成果 汇编 9 1 1 项目概况 随着气候变化越来越受全球的关注, 绿色、 生态、 低碳已经超越了技术和理 念, 成为城市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 绿色生态城市 (镇) 规划建设已成为全球的 趋势,如 德国弗莱堡绿色城、 澳大利亚墨尔本城市森林、 巴西库里蒂巴生态城等 绿色生态城规划建设, 都成为其它城市学习的典范。 同时, 绿色生态规划建设已 成为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目标, 中国政府正在积极努力的探索和研究城市可 持续发展的模式, 引导城市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发展, 温家宝总理 曾批示要抓住机遇, 从规划、 法规、 技术等方面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 千万不 要丧失机遇。 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出, 强化绿色城镇关键技术创新, 进行 城市和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发展低碳城镇规划。2012 年 4 月 27 日, 财政部和住 建部联合发布 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 (财建 [2012]167 号) (以下简称“167 号文” ) , 强调推进我国绿色生态城区建设, 规模化发展绿色 建筑,鼓励城市新区按照绿色、生态、低碳理念进行规划设计。2013 年 1 月 1 日,国务 院办公 厅转发 发改委和 住建部 的绿 色建筑行 动方案 ,要 求科学做好 城乡建设规划。 我国已有近 280 个城市或地区启动了绿色生态城区的研究或实践 探索, 如从最早的中新天津生态城、 唐山曹妃甸生态城, 到正在实施建设的深圳 光明新区,再到目前仍在规划建设的河北 41 个示范生态城、重庆悦来 新 城 等 。 为了贯彻落实 167 号文的精神, 探索以绿色、 生态、 低碳为理念的绿色生态 城区建设模式, 加强对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规范和指引, 本项目在借鉴国内外绿 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实践基础上, 研 究构 建适合 中国 国情的 绿色 生态城 区规 划编 制 技术 导则 , 规范绿色 生态城区总体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绿色建筑、 市政、 能源等专项 规划编制 的 内容和深度 ,并提出政策建议,推进绿色生态 城区合理、 有序发展。 该项目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1) 国 内外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的现状 调研, 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发展的建议; (2) 绿色生态城区规 划编制技 术导则 ,研究 建立涵盖 总体规 划、控 制性详细 规划和 绿色建 筑、能源、 市政专项规划等各规划的编制的技术指引; (3) 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编制的政策建 议,为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编制的实施提供政策保障。 2 2 项目完成情况 为了更好实现项目目标, 项目组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包括启动会、 中期 研讨会和 结题会 ,参加 能源基金 会项目 交流会 ,国际 4 个绿色 生态 城市和国内 13 个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资料调研,国内 5 个绿色生态城区实地调研,与生态城 的 3 次研讨会, 技术导则专家评审会等。 本项目在国内外绿色生态城和绿色建筑 的指标体系构建、 规划建设经验、 存在的问题及障碍、 政策现状、 规划框架、 规 划编制的技术指引、 实施的政策建议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基本完成了 项目要求的各项任务, 对推动我国区域绿色生态新城整体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 作用。目前上述三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如下 表 2-1 项目工作任务执行 情况 活动 主要任务 完成情况 1、 国内外 绿色 生态 城 (区) 发展的 现状 调研 编制 国内 外绿 色生 态城 区发展 的现 状调 研报 告 完成 2 、绿色生态城(区)规划 编制技 术导 则 编制 绿色 生态 城区 规划 编制技 术导 则 完成 3 、绿色生态城(区)规划 编制的 政策 建议 研究 编制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编制的政策建议研究报 告 完成 3 项目成果概述 3.1 国内绿色生态城区 发展的现状调 研报 告 国内外绿色生态城发展的现状调研报告 编制目的是通过调研国内外绿色 生态城发展典型案例, 分析总结国外内绿色生态城规划建设的经验, 提出符合我 国国情的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的建议。 为进一步研究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编制技 术导则提 供研究 依据和 支撑。报告 主要 内容包 括绿色生 态城区 内涵、 指标体系、 规划建设案例分析、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要点建议等。 1 、 绿色 生态城 区内 涵 分析调研了国 内外相关 理论,包括新 城市主义 理论、TOD 模式理 论 、精明 增长理论、 田园城市理论以及绿色建筑理论, 最终提出绿色生态城区的内涵。 绿 色生态城区是介于单体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之间的城区级绿色建筑集中示范, 着3 眼于绿色建设从规划布局、 产业定位、 建设类型、 能源与资源跨地块综合协调等 方面, 以绿色建筑为核心, 与用地规划布局、 绿色市政设施及绿色交通连成互动 的系统, 组成与 自然和 谐共生的 城市环 境。绿 色生态城 区是集 约、智 能、绿色、 低碳的新型城镇化的载体, 是面向未来探索资源节能、 低碳排放、 环境友好、 经 济高效 的中 国绿 色城 镇 化的平 台, 是推 动绿 色 城镇化 进程 ,实 现“ 美 丽中国 ,永 续发展” 的路径。 2 、 指标 体系分 析 调研分析了国内外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分析这些指标共性和局限性, 并根据 指标项频率分析, 得出与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中与绿色、 生态、 低碳理念相关 的生态指标, 并在技术导则中把这些指标在绿色生态城区各级规划体系中进行规 划落实。 出现频率较高的指标,如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公交站点 300 米半径覆盖率、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城区生活 污水集中处理率、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热岛强度、 本地植物指数、 绿色建筑比例等, 能直接体现规划建设绿色、 生态、 低碳城市的 目标和路径。 3 、 国内 外绿色 生态 城区 规划 建设案 例分 析 (1)国 外主要 研究分 析了德国 弗莱堡 、澳大 利亚墨尔 本、巴 西库里 蒂巴、 英国生态城镇等城市建设经验。 分析总结这些城市规划发展的共性 规划引导实 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用地规划强调空间发展布局 TOD 引导;注重 可再生能源利用; 节水规划和低冲击开发理念的应用; 绿色出行为导向的交通规 划;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对全社会参与的重视等。 (2)国 内主要 研究分 析了深圳 光明新 区、前 海新区、 无锡中 瑞生态 城、中 新天津生态城、 唐山唐山湾新城等城市规划建设经验,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总结这些城市规划编制的绿色、生态理念 总规 控规 专规 现状诊断 生态安 全格 局、适 宜性 分析 、 敏感性 分析 等 绿色建筑专项 适宜性分析、星级布局, 绿色建 筑技 术 用地规划 土地集约利用、TOD 、混合 用地集约规划 生态指 标、 混合 用地 、 公 共 设施 绿色市政专项 水资源供需预测、优化配4 用地等 覆盖等 置、雨洪管理等;固体废 弃物分 类和 资源 利用 等 交通规划 公交优先、合理路网密度及 街区尺 度等 绿色交通规划 生态指 标、 公共 交通、 慢行 系统、 生态交 通设 施等 能源利用专项 需求预测、资源评估、可 再生能 源利 用规 划等 生态规划 绿地景 观系 统、 水系 统等 生态环境规划 物理环 境、 生态 绿地 景观 等 市政设施规划 水 资源、能源、固体废弃物 等 绿色市政规划 水资源 、 能 源、 固废 等适 宜 生态 指标和 技术 等 地块控制导则 将生态 指标 落实 到空 间中 4、 绿色 生态城 区规 划编 制技 术导则 要点 建议 综合上述调研和分析的国内外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和建设发展情况, 对绿色生 态城区规划编制提出建议 (1) 嵌入式的编制办法; (2) 注重现状诊断分析; (3) 提出空间发展布局 TOD 引导和混合用地开发等用地规划要点; (4)绿色出行导 向的交通规划、 步行和自行车系统规划交通规划要点; (5) 节水规划和低冲击开 发理念、 能源供需平衡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处理等市政规划 要点; (6) 绿地系统和景观游憩系统等生态规划要点; (7) 地块控制生态指标应 包括绿色建筑星级比例。 其它生态指标可结合不同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特点因地制 宜选择。 3.2 绿色生态城区规划 编制技术导则 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编制目的是建立涵盖总体规划、 控制性 详细规划和绿色建筑、 能源、 市政专项规划等绿色生态城区各规划编制的技术指 引。 主要内容包括 总则、 总体规划技术导则、 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导则、 专项 规划技术导则、术语等。 1 、总 则 包括编制目的、 适用范围、 编制原则、 编制依据以及主要内容五个部分。 强 调本导则遵守现行城乡规划法律法规, 采用嵌入式的编制办法, 将绿色生态理念、 绿色生态规划内容纳入同层级规划体系中, 形成适应我国国情的绿色生态城区规 划编制技术导则。 5 2 、总 体规划 技术 导则 总体规划应按照绿色、 生态、 低碳理念, 建立土地适度混合利用、 住宅多样 化、 土地紧凑开发、 垂直集约开发的用地布局; 创建以绿色交通系统为主导的交 通发展模式; 合理利用各种资源, 优化市政设施的布局, 构建绿色市政体系;保 护、 恢复及重建生态系统, 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 有效地阻止生态环境的 恶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现 状诊断 强化 自然资源条件 、生态敏 感性分析、生 态安全格 局分析 和生态承载力分析等内容。 (2 ) 用地规 划 强化 空间发展布局 TOD 引导 、用地兼容性混合、公共服务 设施用地共享和职住平衡等要求。 (3 )交 通规划 构建 绿色交通系统 ,营造绿 色交通环境, 充分发挥 道路生 态廊道作用, 合理确定路网密度、 道路交叉口的平均间距等。 包括但不限于绿色 交通发展战略、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系统。 (4 )市 政设施 规划 水资源规划应注 重水资 源的优化配置, 实现多 层次的 水资源综合循环利用; 能源规划应注重能源供需平衡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以固 体废弃物的减量化、 资源化和无害化规划理念为核心, 以实现固体废弃物资源的 分类收集、综合处理与循环利用为规划目标。 (5 )生 态规划 强化 水系统、绿地 系统、景 观游憩系统、 景观风貌 系统规 划。 3 、控 制性详 细规 划技术 导则 把总体规划中的绿色、生态、低碳理念进一步细化,落实到地块控制。 (1 )用 地集约 规划适当提高轨道交通沿线及 交通枢纽地区的开发强 度、 居住用地重点考虑与公共服务设施共同规划布局。 应考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共 享性、 可达性, 兼顾生 产、 生活、 生态。 合理 布局混合功能用地, 明 确混合用地 的功能类型及比率。 公共交通枢纽周边地块应规划布局为混合用地。 居住小区内 宜安排混合功能用地,混合用地占功能用地比例不低于 10 (2 )绿 色交通 规划确定各级路网密度和路间 距,预留公共交通走廊 ,提 升公交专用道或优先道在城市各级路网中的比例; 公共交通站点300 米半径覆盖6 率 100。确 定步行 道 宽度、附 属设施 及残障 设施、过 街设施 间距等 。确定自行 车交通系统的服务设施、车道宽度、交通标志标线和停车设计等。 (3 )绿 色市政 规划 包括但不限于水资源利用 规划、能源利用规划 、 固体 废弃物资源利用规划等。 考虑分布式和集群式相结合的形式, 基础设施的服务功 能宜考虑多样化、 一体化, 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 落实总体规划中市政规划 要求,强 调非传 统水资 源的综合 规划和 利用。 能源利用 规划注 重能源 梯级利用, 确定能源供应方式、 规模和布局。 固体废弃物资源利用规划注重垃圾的分类收集、 分类转运和分类处理与利用, 确定垃圾分类收集点、 转运站、 社区厨余垃圾处理 站的位置和要求。 (4)生态环 境规 划 确定了水系统生 态控制 、绿地系统生态 控制、 景观游 憩系统、景观风貌系统和物理环境控制规划等关键规划技术要点。 (5) 城市设计 导引街道空间控制应注重街道 空间的综合利用、建筑 临街 界面控制和街区高度轮廓。 步行通道控 制行道 树或遮荫设施的遮荫面积应至少覆 盖 50 的人行道面积。 建筑布局控制应尽量减少土石方量, 减少开发 建设过程对 场地及周边环境生态系统的改变, 包括原有植被地形、 地貌和地表水体、 水系以 及雨水资源。 (6) 地块控制 规划根据用地性质条件,合理 划分地块尺度。地块控 制强 制性内容包括绿色建筑星级比例。 结合不同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特点, 地块控制强 制性内容可因地制宜,如 地下空间开发率、 场地综合径流系数、 非传统水源利用 率、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屋顶绿色利用比例、 乡土植物比 例等。 4 、专 项规划 技术 导 则 (1 )绿 色建 筑专项 规划 应充分尊重并基于 绿色生态城区既有 各类 规划成 果, 进行绿色建筑协同规划, 重点提出与绿色建筑密切相关的道路、 交通、 市政 等特殊要求, 并与控规融为一体。 包括绿色建筑适宜性分析、 绿色建筑空间布局 规划、绿色建筑技术指引和保障措施等。 (2 )市政设 施专项 规划 坚持资源高效利用 、低冲击开发、专 业规 划相协 调、 数字化管理等原则。 水资源系统规划强化水资源系统供需预测分析、 水资源 系统优化配置分析、 水资源系统规划和水资源系统技术指引。 固体废弃物资源系7 统规划以减量化、 资源化和无害化规划理念为核心, 实现固体废弃物资源的分类 收集、综合处理与循环利用为规划目标。 (3)能源 利用专 项规划 是在保障绿色生态 城区能源供需平衡 的基 础上, 对城区的电力、 热力、 燃 气等能源供应系统及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系统综合规划, 构建安全、 稳定、 经济 、 清洁、 高效、 可持续 的区域能源供应体 系 。 包括能源需 求预测、 能源资源评估、 能源利用规划、 可再生能源规划、 分布式能源中心规划 和实施保障措施等。 3.3 绿色生态城区规划 编制的政策建议研 究报告 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编制的政策建议研究报告 编制目的是结合绿色生态城 区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的研究, 以及国内外绿色生态城区政策现状, 发现和分析我 国绿色生态城区政策现状以及绿色生态城区规划面临的问题与障碍, 从而研究提 出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编制的政策建议, 为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发展提供政策保 障措施。 1 、国 内外绿 色生 态城区 政策 发展现 状 政策对国内外绿色生态城市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不同的国家研究 和采用不同的政策, 强制或激励的方式推动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市的发展, 国 外发达国家政策研究较早, 注重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注重人文需求 和公众参与。 而我国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的政策研究起步较晚, 但发展较快, 以政府政策引导为主,从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延伸到绿色生态城区发展。 2 、绿 色生态 城区 规划实 施面 临的问 题与 障碍 我国绿色生态城市发展与实践相对于国外先进城市或区域, 仍处于摸索阶段, 同时我国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快, 范围广, 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误区和问题。基于 对国内正在规划和建设中的生态
展开阅读全文

最新标签

网站客服QQ:123120571
环境100文库手机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