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 1.5℃特别报告发布,温室气体减排新时代的标志.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IPCC 1.5℃特别报告发布,温室气体减排新时代的标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IPCC 1.5℃特别报告发布,温室气体减排新时代的标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IPCC 1.5℃特别报告发布,温室气体减排新时代的标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doi10.12006/j.issn.1673-1719.2018.136 姜克隽 . IPCC 1.5℃特别报告发布,温室气体减排新时代的标志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 2018, 14 6 640-642 IPCC 1.5℃特别报告发布,温室气体减排新时代的标志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第 14 卷 第 6 期 2018 年 11 月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V ol. 14 No. 6 November 2018 2018 年 10 月 8 日,IPCC 发布了全球升温 1.5℃特别报告 [1] 。2016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 架公约UNFCCC在通过巴黎协定时发出的 邀请,IPCC 于 2016 年 10 月份决定开始编写这份 报告。2017 年初,IPCC 选择了来自 40 个国家的 91 位作者,启动了报告的编写。这份报告的全名 为IPCC 在加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威胁、实现可 持续发展和努力消除贫困的背景下,关于全球升 温高于工业化前水平 1.5℃的影响和相关全球温室 气体排放路径的全球升温 1.5℃特别报告。 这是一个 IPCC 的旗舰性报告,针对普遍认 为不可行的 1.5℃升温和排放途径进行了评估,并 对备受关注的与 2℃升温相比的影响的差别进行 了分析,并分析了减排途径的可能性,以及如何 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联。 这份报告强调了将全球变暖限制在 1.5℃而 不是 2℃或更高的温度,可以避免的一系列气候 变化影响。例如,到 2100 年,将全球变暖限制在 1.5℃而非 2℃,全球海平面上升将减少 10 cm。 与全球升温 2℃导致夏季北冰洋没有海冰的可能 性为至少每十年一次相比,全球升温 1.5℃则为 每世纪一次。如果全球升温 1.5℃,珊瑚礁将减 少 70 ~ 90,而升温 2℃珊瑚礁将消失殆尽 99。 评估报告表示,将全球变暖限制在 1.5℃需要 姜克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北京 100038 IPCC special report on 1.5℃ warming a starting of new era of global mitigation 资助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7YFA0603804 社会各方进行快速、深远和前所未有的变革。与 将全球变暖限制在 2℃相比,限制在 1.5℃对人类 和自然生态系统有明显的益处,同时还可确保社 会更加可持续和公平。 该报告发现,将全球变暖限制在 1.5℃将需要 在土地、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和城市方面进 行“快速而深远的”转型。到 2030 年,全球 CO 2 排放量需要比 2010 年的水平下降大约 45,到 2050 年左右达到碳中和,即需要通过从空气中去 除 CO 2 来平衡剩余的排放。 到 2050 年只剩下 32 年时间,从目前 400 亿 t 左右的 CO 2 排放,2030 年下降 45,2050 年近零 排放。这样的转型途径,将要求人类社会进行前所 未有的减排努力,带来的挑战也将是空前的。这也 让很多人认为实现 1.5℃升温目标基本不可行。 笔者最初也是这样认为的。自 2017 年初作 为该报告第二章的主笔作者CLA参与报告的编 写开始,笔者及其研究团队开始进行我国在全球 1.5℃升温目标下的减排途径研究。在经过大量的 模型运算之后,以及在报告编写过程中,越来越 多的研究成果出现 [2-18] ,笔者开始认为还是存在 实现该路径的可能性的,尽管这是一个很有雄心 的减排目标,需要很大的勇气来制定减排战略和 相应的政策。 与 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气候变化研究相比, 简 讯 6 期 641 姜克隽IPCC 1.5℃特别报告发布,温室气体减排新时代的标志 经过近 30 年的研究,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了气 候变化发生的确定性 [19] 。人类社会也更加明确地 认识到需要防范气候变化的发生,这不是一个政 治问题,而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严峻的未来。 同时在国际合作层面,通过 UNFCCC 框架下的谈 判,国家之间也开始越来越多地进行合作,讨论 的问题不再是是否减排,而是减多少,如何减。 尽管不同国家发展水平不同,应对气候变化中的 诉求不同,谈判还有争执,仍然形成了越来越多 的共识。 这次批准该报告的进程就表明了这一点, 减排途径争议不大,较快得到了共识,与之前的 评估报告较多争议相比减排途径有了明显的变化。 另外,公众的认知也有明显提高,应对气候变化 已经成为公众的个人关切, 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很多人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包括低碳出行、低碳 消费、采用节能家用电器、节约用水,有些人选 择素食。最重要的是,技术进步快速,远超预期。 现实技术进步的速度,大大快于评估模型中的技 术进步速度,成本大幅度下降,各个行业都出现 了多种低碳技术。特别是在中国,现代可再生能 源风电、光伏发电已经在全球领先,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在突破进程中,先进核电技 术以及低温核供热技术在引领全球。这些都使得 未来大幅度减排成为可能。 大幅度快速的减排, 将会带来不小负面影响。 特别是一些高碳排放行业。在 1.5℃升温目标下, 2050 年化石能源相关行业排放空间大幅度萎缩, 转型时间较短,会带来大量的失业、产业转型、 投资沉没等问题。如果中国要走向 1.5℃升温目 标下的减排途径,这些都需要精心设计,尽最大 可能避免负面影响。其实,现在已有可以做出的 政策选择来应对这些负面影响。一个明确并有力 度的气候变化战略,将可以指导行业安排转型, 与政府的政策相协调, 可以较好地避免负面影响, 甚至可以做到这些负面影响基本不会带来社会 问题。 这个报告出版以后,国际合作中也开始讨论 如何实现 1.5℃目标下的减排。由于实现这样的减 排仍然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各国国情又不一 样,相信未来的谈判进程不容易。一些国家和地 区,如欧盟和小岛国,以及最受气候变化影响的 发展中国家,会积极推动低升温目标如 1.5℃目标 的实现。而大排放量国家由于需要快速减排,将 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 因而在谈判中会比较保守。 对于化石能源供应国家,在 1.5℃目标的减排途 径下,会受到很大影响,因而可能会站在不同的 立场上看问题。但是有些国家已经开始准备,如 沙特,2015 年以来,沙特王储和能源部长均表示 过到 2050 年世界会走向一个非化石能源的未来, 他们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国家的经济转型。2018 年 9 月,沙特能源部长宣布投资 800 亿美元,未来 20~ 25年内建造 16座核反应堆,到 2032年前, 沙特计划核发电能力达到 17.6 GW。另外软银集 团计划投资 2000 亿美元,到 2030 年建设 2 亿 kW 太阳能发电设备,每年可以为沙特提供 3000 亿度电,相当于目前沙特的全部用电量。 因此,未来的世界是不是走向 1.5℃目标下的 排放途径,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这个 报告的发布,明确了 1.5℃目标的可能性。尽管充 满挑战,但仍然有机会实现,也为人类提供了一 个共同努力的前景。可以相信,未来 1.5℃目标下 的排放途径将广泛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国际合作 将全面推动, 学术界也将进一步研究。 一些在 1.5℃ 特别报告中还有争议的地方,希望在 2021 年第六 次评估报告发布的时候能够进行进一步评述。这 个报告的出台,为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减排阶 段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IPCC. Special report on global warming of 1.5℃ [M].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8 Zickfeld K, MacDougall A H, Matthews H D. On the proportionality between global temperature change and cumulative CO 2 emissions during periods of net negative CO 2 emissions [J].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2016, 11 5. DOI 10.1088/1748-9326/11/5/055006 Xu Y Y, Ramanathan V. Well below 2℃ mitigation strategies for avoiding dangerous to catastrophic climate changes [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7, 114 39 10315-10323. DOI 10.1073/pnas.1618481114 [1] [3] [2] [4] [5] [6] [9] [10] [11] [18] [19] [7] [8] [17] [15] [16]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NASEM, Washington DC, USA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17 Minx J C, Lamb W F, Callaghan M W, et al. Fast growing research on negative emissions [J].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2017, 12 3. DOI 10.1088/1748-9326/aa5ee5 Mehling M, Tvinnereim E. Carbon pricing and the 1.5℃ target near- term decarbonisa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an instrument mix [J]. Carbon Climate Law Review, 2018, 12 1 50-61 Riahi K, van Vuuren D P, Kriegler E, et al. The 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 and their energy, land use,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mplications an overview [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16, 42 153-168 Kriegler E, Luderer G, Bauer N, et al. Pathways limiting warming to 1.5℃ a tale of turning around in no time [J].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2018, 376 2119 20160457 Shi Y Y, Sun J, Wu L X. Analysis on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al industry under 1.5°C scenario [J].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2018, 9 2 130-137 Jiang K J, He C M, Dai H C, et al. Emission scenario analysis for China under the global 1.5℃ target [J/OL]. Carbon Management, 2018, https//doi.org/10.1080/17583004.2018.1477835 Jiang K J. 1.5℃ target not a hopeless imagination [J].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2018, 9 2 93-94 IPCC. Climate change 2014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 [M].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Xiao X J, Jiang K J. China’s nuclear power under the global 1.5℃target preliminary feasibility study and prospects [J].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2018, 9 2 138-143 Vrontisi Z, Luderer G, Saveyn B, et al. Enhancing global climate policy ambition towards a 1.5℃ stabilization a short-term multi-model assessment [J].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2018, 13 4 044039 van Vuuren D P, Stehfest E, David E H J, et al. Alternative pathways to the 1.5°C target reduce the need for negative emission technologies [J]. Nature Climate Change, 2018, 8 5 391-397 van Vuuren D P, Kok M, Lucas P L, et al. Pathways to achieve a set of ambitious global sustainability objectives by 2050 explorations using the IMAGE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 [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15, 98 303-323 van Vuuren D P, Hof A F, van Sluisveld M A E, et al. Open discussion of negative emissions is urgently needed [J]. Nature Energy, 2017, 2 12 902-904 Tokarska K B, Gillett N P, Arora V K, et al. The influence of non-CO 2 forcings on cumulative carbon emissions budgets [J].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2018, 13 3 034039. DOI 10.1088/1748-9326/ aaafdd Rogelj J, Popp A, Calvin K V, et al. Scenarios towards limiting global mean temperature increase below 1.5 ℃ [J]. Nature Climate Change, 2018, 8 4 325-332 NASEM. Valuing climate damages updating estimation of the social costs of carbon dioxide [M].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12] [13] [14]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 年 642 简 讯
展开阅读全文

最新标签

网站客服QQ:123120571
环境100文库手机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