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风电产业发展国际经验报告.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促进风电产业发展国际经验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促进风电产业发展国际经验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促进风电产业发展国际经验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促进风电产业发展国际经验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促进风电产业发展国际经验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促进风电产业发展 国际经验报告 Joanna Lewis 资源解答中心顾问 Ryan Wiser 资源解答中心顾问 提供给能源基金会中国可持续能源项目 二零零五年十一月 目 录 执行摘要 1 1.介绍 7 2.本地化策略 9 2.1 风机制造模式 . 9 2.2 制造技术获得模式从国外购买或本国自主研发 . 9 2.3 技术转让的激励政策 . 10 2.4 提示 . 10 3.风机国产化的潜在效益 12 3.1 国内经济发展和就业 . 12 3.2 出口国际市场 . 13 3.3 降低技术成本 . 14 3.4 国家的自豪感和技术成就感 . 15 4.发展障碍风机制造本地化面临的挑战 16 4.1 国际竞争 . 16 4.2 技术进步 . 17 4.3 国内技术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薄弱 . 17 4.4 要求应用国内没有的先进技术 . 17 4.5 缺乏技术工人和零部件供应网 . 18 4.6 知识产权问题 . 18 4.7 贸易壁垒和世贸组织 . 18 5.支持风电产业发展的政策 20 5.1 促进当地风电产业发展的直接政策 . 20 5.2 促进当地风电产业发展的间接政策 . 22 6.国家研究 24 6.1 丹麦 . 26 6.2 德国 . 30 6.3 西班牙 . 33 6.4 荷兰 . 36 6.5 美国 . 37 6.6 加拿大 . 42 6.7 英国 . 45 6.8 澳大利亚 . 47 6.9 印度 . 49 6.10 日本 . 52 6.11 巴西 . 54 6.12 中国 . 56 7.结论 60 8.对中国的建议 64 参考文献 68 -1- 执行摘要 与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不仅希望扩大可再生能源在国内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还希望发展相关的设备产品以满足可再生能源应用的需要。本报告阐述了各国风机国产化的原因,以及为实现风机国产化所采取的不同方式。本报告的核心部分是十二个国家在促进本国风机国产化进程中所采取的措施、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本报告出版的 目的是为中国提供一些可参考的经验,以帮助其实现风机国产化。 当今,市场上主要的风机制造企业均起步于上世纪 70 年代后期。当时丹麦、荷兰、德国、美国等国家都开始了风机制造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这些国家的企业是第一批涉足风机制造领域的企业。随后的企业则采取了与上述第一批企业不同的风机国产化发展思路,包括建立合资企业、技术转让、鼓励国外风机制造企业将其生产基地转向本国等。 风力发电机组本地化的策略 风机生产技术包括零部件生产和整机系统生产。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这些相关技术的获得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 1)从国外引进 先进技术; 2)企业自主研发; 3)企业与国内相关科研院所共同开发。实际上,从国外引进技术和风机产品是很容易实现的,但是很难引进真正的核心制造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促进国内技术进步。因此,一个关键问题摆在了政府面前,即要明确本地风机国产化的真正目标是什么是扩大就业,增加原材料需求还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然后通过消化和吸收变成自己掌握的技术以实现风机产品的国产化 风力发电机组本地化的潜在利益 风机本地化无疑将会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只新生力量。风机本地化的实现可以为当地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当地可以通过销售风 机产品获得利润;当地生产的风机产品可以出口海外市场;可降低当地风电场购买风机产品的成本,进而降低风力发电成本,提高当地风力发电能力等。除以上直接效益外,风机产品本地化还将带来一些间接效益。同时,由于风机制造技术较为复杂,因此掌握该项技术也是一国技术实力的体现。 -2- 风力发电机组本地化的主要问题和障碍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风机制造产业已逐渐成为了一个比较成熟的行业,风机单机容量越来越大,技术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对于想进入风机制造领域的国家和企业来说,无疑将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目前市场上的很多风机制造商已积累了多年的 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等方面的经验,同时这些企业也通过兼并等方式使其自身规模不断扩大,占据了全球大部分市场份额。另外,由于自身技术能力的限制以及产品质量控制的要求,在新的国家和地区很难在风机制造技术方面取得突破,特别是风机的本地化生产。另外,通常国家标准会要求风电场必须安装使用先进的风力发电系统,这样一来,那些刚起步的企业就会因其产品在技术上缺乏竞争力而被排除在外。除上述因素外,缺乏技术工人、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世贸组织对其成员国的一些规定也是风机本地化发展的障碍。 风力发电的激励政策 为实现风机 本地化的目标,多数国家会通过下表所列的直接政策来推动风电行业的发展,特别是风机本地化生产制造。此外,在那些已成功实现风机本地化的国家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特点,除直接政策外,政府都采取了一些间接政策,包括营造稳定、具有一定规模的风电市场和提供连续稳定的投资环境,以吸引投资者投资建设风电场和从事风机技术的研发工作。 直接政策 对本地化率的要求 政策要求使用国产化风力发电机组, 要求国产化率必须在国内风电场所安装的机组中达到一定的比例 。这样一来,该政策将吸引那些致力于投资风电产业的企业将其生产基地转向该地区, 或在当地采购风机机组零部件。 对 本地风机制造 和本地化率 的优惠政策 通过激励政策而不是强制政策鼓励提高本地化率和本地化制造,向选用国产风机产品的投资商提供低息贷款,或者向将生产基地转向当地的企业提供税收上的优惠政策 -3- 关税激励政策 通过进口关税的设置,鼓励进口风机零部件而不是进口风机整机系统,为当地的生产制造企业和总装企业营造更好的市场空间。 税收激励政策 优惠的税收政策将鼓励更多的当地企业进入风电行业,降低企业的营业税或所得税也能够增加当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出口援助支持 出口援助支持可以是 由风机制造商所在国家为购买风机的国家提供的为企业提供的低息贷款,或是一揽子援助计划 认证和检测体系 符合国际标准要求的国家级检测和认证体系对于帮助消费者建立对风机产品的信心是非常有益和有帮助的,特别是对于风机这样用户不熟悉的产品 研究、开发和示范项目 对风机技术基础研究的可持续投入、特别是对示范和商业化项目的支持,对于风力发电行业的本地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私营风机企业与公共研究机构进行合作的时候,基础研究的投入显得尤为重要。 间接政策 固定电价政策 固定电价政策给予了风电一个长期 的、能保证一定的盈利空间的固定电价,从而为风电场投资商以及风电制造企业营造了一个长期稳定的市场,鼓励他们对风机生产和技术改进长期投资。 强制可再生能源目标 政策规定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电量必须在所使用电量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可以 根据市场和资源情况进行具体设计。 政府招标或特许权政策 政府部门直接与风电开发商签订长期购电协议,以减轻在不稳定的政策环境下风电企业的经营风险。 财政激励政策 -4- 从非可再生能源电力收取一定的费用,或直接从用户支付的电费中收取一定的费用(通常称为系统运营费),建立一个专门的基金支持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税收激励政策 税收激励政策能够有效地促进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不论是对投资风电技术的企业减免所得税,或是减免财产税。 绿色电力市场 一些国家鼓励用户自愿以较高价格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以支付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额外成本并支持对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投资。 案例研究结论 本报告 总结 了 12 个国家在制定促进风力发电机组国产化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这些国家包括丹麦、德国、西班牙、荷兰、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巴西和中国。在大量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本报告总结出了一系列 如何促进风机产业本地化的成功经验。 通常,有吸引力的当地风电市场是推动风机制造业本地化发展的前提条件。丹麦、德国、西班牙、美国和印度等国家的风机制造企业都是从其本国的风电市场起步。稳定的国内市场为风机制造企业提供必需的产品检测基地,以便确定其技术类型和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市场,为其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提供保障。 风机产业本地化的发展离不开具备一定规模且稳定的市场。对于刚起步的地区,年风电装机容量应连续三年以上保持在 150- 200 兆瓦的水平。年风电装机容量至少在 500 兆瓦以上才能对风机 产业本地化发展的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CanWEA, 2003)。 1994 年以来,德国的风电市场都保持在年新增风力发电装机容量 200MW 以上的水平,丹麦和西班牙在 1997 年也达到了这一水平。目前,德国和西班牙的风电市场保持在年新增装机容量 500 兆瓦以上。而美国和英国的风电市场需要很不稳定,根据这两个国家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缺乏稳定的市场,要实现风机制造业的本地化发展是非常不易的。 间接政策旨在为风电发展提供稳定的且具备一定规模的市场,间接政策对于-5- 推动风电行业发展以及风机制造的本地化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要营造稳定 、具有一定规模的当地风电市场就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丹麦、西班牙和德国等国家分别通过实行稳定的、可盈利的固定电价政策,培育了本国的风机制造业。其他一些国家,包括加拿大、英国、印度、日本、中国和巴西,则实施了或正在实施由政府主导的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 美国的生产税减免政策 ( Production Tax Credit) 也成功地推动了本国的风电发展,同时,丹麦、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中国和巴西等国还广泛地应用政府贷款和赠款支持风电场的投资和建设。 当今的风电行业发展已相对成熟,风力发电机组正日趋向大容量高技 术方向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政府提供的支持对那些新进入风电行业的企业非常重要。西班牙、加拿大、中国和巴西等这些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家,主要采取对本地化率的要求和其他激励政策。西班牙的促进本地化发展的优惠政策帮助本国风机制造企业 Gamesa 公司迅速成长并开始进军海外市场,同时,该政策也促进了外国企业进入西班牙市场,在当地设立风机制造厂,从而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澳大利亚、印度和中国等国广泛采用关税激励政策,与进口整机设备相比,进口风机零部件的关税较为优惠,关税优惠政策在支持本地化的生产制造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 加拿大实施了一项给公司向当地员工的工资支出进行税收减免的激励政策 ,鼓励大型的风机制造企业将加拿大设厂,以增加当地就业机会。 在丹麦风电产业发展的初期,产品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其他国家的产品缺乏竞争力,产品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的实施效果是基本上强制要求使用丹麦产的风机。 对中国的建议 在实现 风力 发电机组国产化的进程中,中国能借鉴很多国家的经验。 明确发展风机本地化的国家目标。 明确发展的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是制定有效政策的前提。首先, 要明确中国是否满足于仅仅在本地进行风机的生产,这样的本地化 生产 虽然 能够为中国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一些经济收益,但是几乎不可能实现与大型风机制造技术相关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或者制造技术的转让。实际上,外资企业虽然在中国投资建厂制造风机产品,但真正先进和核心的技术几乎不可能转让给中方。这种“技术转让”虽然可以给中国带来经济利益,但是-6- 对中国的风机制造技术的贡献则微乎其微 。与之对应的是 , 中国可以考虑真正发展本国风电制造产业 。 实施间接政策以保证强劲和稳定的风电市场增长率。 实现风机 产业本地化的关键是真正建立起一个具备一定规模且稳定的国内风电市场。事实证明,长期、稳定的固定电 价政策是最成功的风电激励政策,同时,其他一些政策,包括强制市场份额或配额制、政府实施的项目招标和特许权政策等,只要实施得当也是非常有效的。 实施直接政策以鼓励本地化生产。 中国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来增加在国内生产制造的吸引力,促进风电产业的发展。这些激励政策应包括支持在本地设厂生产的风机制造企业、大力支持风机制造企业将进口风机改为在当地建立其生产基地。同时,不论是风机总装厂还是风机零部件生产企业都应有直接激励政策给予支持。前面提到的直接激励政策,只要实施得当,都能够有效地促进风机本地化发展。 制定促进 本地风电产业发展的具体计划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应结合自身情况统筹制定促进风机本地化的近期发展计划和长期发展规划。在参考过去在促进风电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的基础上,评估风机产业国产化所产生的效益,评价中国风机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同时,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详细的政策建议。 -7- 1.介绍 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 中国在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的 同时也希望大力发展当地的可再生能源产业, 支持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长要求 。本报告分析了各国大力促进风机产业本地化的原因和在促进大型风机本地化生产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大型风机系统是指那些直接 与电网连接,功率通常为几百到几千千瓦的机组。由于大型风机在制造技术上与小功率风机有着很大区别,因此本报告所涉及的各类直接政策和间接政策都是针对大型风机的政策,不论是支持或是阻碍了风电行业的发展。撰写本报告的目的是向中国提供更多其他国家在该领域可借鉴的经验。 根据国际能源署( IEA) 2004 年 1 月的统计资料,风力发电仅占全球发电总量的 0.5,年产值为 70 亿美元。 BTM 公司在 2004 年曾预计,这一数字在随后几年中还将翻一番。由于意识到风电产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增长速度,很多国家都开始发展本国的风 电产业。很多国家颁布了激励政策促进风电装机容量的增长,同时,一些国家还制定了目标和政策鼓励风机制造业的本地化发展。 如本报告中所示,目前市场上处于领导地位的大型风机制造企业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就立足于风电技术的研究开发,特别是在丹麦、荷兰、德国和美国等国家的企业。许多风电行业发展的研究都显示,丹麦风机公司 Vestas 和NEG Micon 的竞争优势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他们是最早的从业者 Karnoe 1990; Connor, 2004; Kamp et al., 2004。然而,随着德国和西班牙等风能 资源好且有相当市场需求国家进入风力发电领域,丹麦在风电领域的主导地位正被逐渐削弱。由此可以看出,长期稳定的风电激励政策对于营造风电市场和促进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大型风机的本地化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与首批进入发展风电产业的国家相比,那些随后进入风电领域的国家采用了与之不同的策略来培育和促进本国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制造公司的发展,这些做法包括通过建立合资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通过优惠政策鼓励或通过强制政策要求外资企业在当地投资办厂。西班牙是通过合作公司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西班牙的 Gamesa 公司是西 班牙与丹麦的 Vestas 公司合资建立的公司, Gamesa 公司目前已取得长足发展。而中国也试图通过建立合资企业的方式-8- 来促进风机制造业的本地化发展,如与德国 Nordex Weide 公司建立的合资公司。印度 Suzlon 公司之所以取得成功要归功于世界上很多有实力的风机制造企业在印度开设工厂,刺激了当地风机产业的发展。此外, Suzlon 公司在德国和荷兰设有研发中心,使其在新技术方面可以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同步。 促进本国风电产业发展的关键还是要营造稳定的国内市场,稳定的市场意味着稳定的需求( Johnson and Jacobsson, 2003)。此外,在本国营造市场,将直接有利于本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Connor, 2004)。为了真正有效地促进一个新的有竞争力的国际市场的发展,如风机制造行业的发展,政府必须出台政策以保证对这个新兴产品的需求,特别是但需求还没有形成的时候,政府的这种扶持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Connor, 2004)。包括德国、西班牙、加拿大、巴西和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特殊的优惠政策以促进风机制造业本地化发展。这些政策包括本地化率要求和激励政策、优惠的关税和税收政策、以及出口信贷支持。 本报告就这 些政策做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报告第二部分的内容是本地化策略,包括风机制造模式、技术获得方式、技术转让激励政策等。第三部分是风机本地化的潜在收益,包括增加国内就业机会、增加出口、降低技术成本和增加国民生产总值。第四部分是风机制造实现国产化的障碍,所涉及的方面有国际竞争、技术进步、性能质量、国产产品无法满足本地用户的需要、缺乏技术工人和产业网络、知识产权问题、交易障碍等。第五部分是直接和间接激励政策。第六部分是各国案例研究。案例研究部分描述和分析了各国在促进风机产业本地化进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制定的政策。这些政策 中既有取得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次的案例研究所包括的国家有丹麦、德国、西班牙、美国、荷兰、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印度、巴西和中国等 12 个国家。报告的第七部分是一些作者所做的总结。第八部分提出了对中国及其他一些致力于促进风机国产化的国家的政策建议。 -9- 2.本地化策略 2.1 风机制造模式 各国政府是出于本国经济利益的考虑支持和鼓励风力发电机组尽快实现本地化。在风电行业,本地化生产主要有三种模式。 风机组装 在当地的 将 外国企业 生产的部件组装成 风机; 风机零部件制造在本地生产风机系统零部件, 如塔架、叶片、发电机、齿轮箱等; 风机系统制造本地的制造商完成整个风 机系统的制造。 每一种模式的目标是不同的 实现风电制造能力、实现本地化率和拥有知识产权,而且,所对应的激励政策也是不同的。对于中国来说,必须结合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首先确定以上三种模式中哪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然后根据所确定的模式来制定适宜的激励政策 。 2.2 制造技术获得模式从国外购买或本国自主研发 不论是风机的零部件制造,还是风机系统的整机制造,其制造技术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获得 从那些已具备先进风机制造技术的国家通过生产许可证方式 进行技术引进。 本地的风机制造企业自身或通过与其他科研院所合作自主开发技术。 很多通过技术转让协议获得风机制造技术的企业,通常都会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技术改造和二次开发。技术转让通常包括技术设计的转让以及在当地生产所需的必要的知识产权转让。知识产权转让的通常形式是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是通过合法的协议以获得生产许可,同时须付给产权所有者一定的费用。 总的来说,从国外引进经过实践考验的风机零部件技术或整机技术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因为风机过去的运行经验是非常有价值的。 Gamesa Eolica 公司是一家西班牙与丹麦合资建立的公司。西班牙 Gamesa 公司拥有 60的股份,丹麦风机制造商 Vestas 拥有 40股份。 Gamesa 公司向 Vestas 公司支付一定的生产许可费用,以获得在西班牙独家使用 Vestas 公司的技术生 产风机的权利 -10- ( Wustenhagen, 2003)。然而,对于一些技术上不大复杂的部件如塔架,完全可以自主研发。很多国家都开始自行生产风机塔架。但对于其他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部件仍未涉足( Allen Consulting Group, 2003)。由于一些部件需要根据每套风机系统的要 求来制造,因此,零部件制造商和风机系统制造商要事先沟通,以保证所生产的零件可以满足风机系统的要求。 值得注 意的 是这 种方 式的 技术转 让不 一定 包括 核心 的研 发 技术( technological know-how) 。因此,对于接受方来说,这种表面上的技术转让并没有帮助他们获得足够的技术方面的信息,而且从长远角度讲,很容易使接受方陷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尴尬境地。由于缺乏配套“软件”,只有“硬件”条件的转移,导致这种转移的长期效益就被慢慢淡化了( IPCC 2000)。除简单的硬件技术转让,若同时能伴有诸如人员培训 等软件的转移,这样接受方才有可能获得更多、更实际且更长远的益处。 2.3 技术转让的激励政策 在技术转让激励政策上,技术出让方和技术转入方是有所区别的。此外,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在政策上也有些差别。技术出让方的方式可以是一次性支付设计图纸和生产许可证的转让费用,也可以是建立合资公司并从收益中分成。技术出让方仍旧拥有被转出技术的专利,因此在技术上转出方对技术接受方有一定的控制权。最常见的合作模式是建立国际性的合资企业,这样,外国的技术出让方能与国内的技术受让方结成合作伙伴关系,从而享受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 进入当地市场;作为回报,这些外资公司通常也会收取较低的技术转让费用。 2.4 提示 在我们讨论风机产业本地化的收益时,有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前文所述的几种模式,不论是针对风机制造的还是针对技术转让的,都不能保证获得风机制造及其相关开发技术的转让,同时可能还有不得二次转让技术或进行二次技术开发的要求。例如,如果一家国外风机制造商计划在另外一个国家建厂生产风机,对当地来说会带来一定就业和原材料需求。但是实际上能够为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非常有限的。即便确实为当地创造了一些就业机会,员工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一些一 成不变的机械性劳动,原因就在于外方担心通过合资会为自己培养出-11- 竞争对手,他们担心经过培训的人员可能将技术带到其他企业或者自办企业。在原材料方面,会为诸如钢材生产等行业带来一定利润,但是不会有在风机设计中如何选用钢材等方面知识的转让。 政府首先要明确风机产业本地化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是创造就业增加本地原材料需求还是想通过风机本地化这一进程真正做到引进技术,依靠技术来推动风机产业在本地的发展只有当政府和企业明确了如前文所述的各种促进风机产业本地化的模式,同时也明确这些模式各自的利弊之后,才能够采取有效行动以促 进风机本地化产业的发展。 -12- 3.风机国产化的潜在效益 风机国产化为当地带来的潜在效益有 1)通过增加就业和新产品销售,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创造机会; 2)增加向国际市场出口风机设备,以进一步提升当地经济发展的前景; 3)降低成本,从而带来了更低成本的风机设备、更低的风电发电成本和国内风电能力更高速的增长。尽管风电技术本地化所带来的实质性效益不那么明显,但对于一些国家来说,他们则期望在被视之为新兴产业的风电产业中有所作为,这一点成为他们的明确的动机因素。 3.1 国内经济发展和就业 包括风电在内的很多新兴产业的发展 都为当地创在了新的就业机会。与化石燃料发电相比,通常认为,风电每投入一美元或者每发一个千瓦时的电量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相同产能的前提下,风力发电带来的就业机会比煤电多 27,比燃气联合循环发电多 66( NWCC1997)。风电产业将直接带来三类就业机会风电相关设备的制造、风电场建设以及设备安装、风电场的运行和维护。约 2/3 的就业机会来自风电相关设备制造领域,其中包括风机、叶片、塔架以及其他零部件;另外 1/3 的就业机会来自风机系统的安装和维护服务、运输和研发 Allen Consulting Group, 2003。在风电设备制造业中,风轮叶片是劳动力最密集的设备同时也是风机生产本地化的关键部件,因此叶片的生产能带来最大的就业机会 Allen Consulting Group, 2003。 一些研究估测了风电产业带来的就业机会。欧洲风能协会公布的工业和就业 EWEA, 2003显示,在欧洲,风电产业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就业机会在 2002年就已达到 72, 275 个,这些就业机会分布在制造、安装、维护等各个领域;其中制造领域所创造的就业机会最多为 47625 个,安装领域为 21150 个,运 行维护领域为 3500 个。根据 Gipe( 2004)的估计,风电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约有 80000个,分布在德国、丹麦、西班牙等国家(如表 1 所示)。另据欧洲风能协会 2003 公布的数字称,在欧洲平均每一个兆瓦的风电装机容量可以带来 12 个就业机会,另一个来自 Krohn 1998的数据显示,全球平均水平为 18- 20 个。在欧盟国家,风电产业所带来的就业之所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风机生产所使用的原材料要依赖进口,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为一些原材料生产国创造了就业-13- 机会( EWEA, 2003)。 表 1 风电产业为欧盟国家带的就业机会( 2002) 国家 直接就业 间接就业 合计 德国 7, 500 37, 500 45, 000 丹麦 8, 600 4, 300 13, 000 西班牙 7, 000 15, 000 22, 000 合计 80, 000 来源 Gipe, 2004 表 2 各风机制造商的出口情况 ( 2003) 制造商 所属国家 出口比例 Vestas 丹麦 98.6% GE Wind 美国 41.9% Enercon 德国 31.2% Gamesa 西班牙 11.4% NEG Micon 丹麦 98.6% Bonus 丹麦 69.2% REpower 德国 2.6% Nordex 德国 47.3% Made 西班牙 4% Mitsubishi 日本 92.1% Suzlon 印度 13% Goldwind 中国 0% DeWind 英国 100% 3.2 出口国际市场 为了使其风机产品出口国际市场,在蓬勃发展的风电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14- 很多国家都在积极地发展本国的风机制造产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风机供应商,丹麦的 Vestas 公司 98的产品销往海外市场, NEG Micon 公司的情况也是如此 BTM, 2004。一些风电公司则把他们的产品销售立足于本国,例如 GE 风电公司,他们出口国外或在国外生产的风机比例不到产品总量的一半( 41.9)。尽管目前印度 Suzlon 公司只有 13的产品出口,但目前该公司正在其他国家建立产品生产厂和分支机构,以提高产品出口率。( BTM,2004; Suzlon, 2004)。 3.3 降低技术成本 本地企业可以通过下列方式降低风机及风机部件的制造成本 1)降低劳动力成本; 2)降低原材料成本; 3)降低运输成本。随着当地生产商提供服务水平的不断改进 和服务反馈时间的缩短,风机产品成本将进一步降低,风电场的运行水平将逐步提高。 一般来说,位于陆地上的风机的装机成本是 1000 美元 /千瓦,近海风机的装机成本是 2000 美元 /千瓦。据专家预测,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规模的扩大,风机制造的成本预计将以每年约 2.5的速度递减。制造规模和单机装机容量不断扩大,相同装机容量所需安装的风机数量将逐渐减少。安装在陆地上的风电系统,风机成本约占整个系统成本的 70- 75;近海风电系统,风机成本约占整个系统成本的 40- 50。其它成本主要包括基建成本(包括地基、并网、道路、跨海电缆等)、开发成本、法律成本、土地使用费等, 风电场的地理位置和条件不同,这些成本还会有一些差异。 与欧洲和美国等国家相比,中国和印度都希望能发挥当地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在实现风机生产当地化的同时降低风机制造成本。如前文所述,一些风机设备的生产和制造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来说,有着巨大空间实现风机制造成本的降低。例如风轮 叶片 的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能有效降低叶片的生产成本,虽然叶片的生产过程复杂可能难以保证产品质量 的可靠性 Krohn, 1998。 由于从国外进口风机产 品的运输费用相当可观,风机国产化势必将降低成本。通常风机体积较大、也很重,运费比较高。与其他部件相比,塔架的制造工艺并不复杂,技术含量也不高,因此塔架生产是第一实现国产化的部件。加拿大风能协会做过比较,如果从国外进口全套风力发电机组系统,所有的海、陆运费-15- 加起来将占到整个系统成本的 5-10;而如果实现国产化,在本国的运输成本约占整个系统成本的 3- 5。 风机生产本地化缩短了风机和零部件的交货时间,这也是降低成本的另外一个因素。技术人员为用户提供更快捷优质的服务以及在出现机械故障时更易获得备用零件都能改善风力 发电系统的运行状况,并进一步降低运行成本。 通过风电本地化生产可以实现生产成本实质性的降低,但降低的幅度与当地的风机零部件可获得性、当地劳动力成本以及原材料成本有关,因此各国之间的成本降低的幅度差异是非常大的。所以,中国应该首先对这种潜在的成本降低幅度进行估测。初步的研究表明,风机国产化可以减低 20- 40的成本 Taylor Kamp, 2002)。到目前,丹麦采用的多样的研发方法从丹麦风机制造商在全球所起的支配地位上就能反映出来。虽然,从 1974 到 2003 年,丹麦的研发投入是 同一时期美国投入量的七分之一,但是丹麦取得了非常成功的结果(图 1)。 丹麦是世界上第一个倡导使用风机技术的质量认证和采用标准化系统的国家,并且至今仍这个领域处于领导地位。在丹麦,只有通过严格的安全和质量检测的风机才能安装 使用。从 1979 年开始,国家 Riso 实验室负责批准和认证风机
展开阅读全文

最新标签

网站客服QQ:123120571
环境100文库手机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6